APP下载

新技术赋能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2021-02-09魏宏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6期

魏宏

摘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阳晚报社策划了“红色贵阳”“我心向党”“百年激荡”等一批红色题材系列报道,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出从主流媒体向社交媒体发力的传播形式,提升了报道的覆盖面、知晓面,提高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 新技术赋能 红色系列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贵阳晚报社策划了“红色贵阳”“我心向党”“百年激荡”等一批红色系列报道(下称“红色系列报道”),从2020年1月起至2021年6月,通过对上百名解放贵阳、建设贵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采访,从全媒体报道的角度,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构建主流媒体的传播体系,展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贵阳形成的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展现一名名共产党人的内心和灵魂,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

一、传播思路:构建从主流媒体到社交媒体的融媒体覆盖传播

贵阳晚报社在策划之初,制定报网融合,借助新媒体发力的传播方式,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出从主流媒体向社交媒体发力的传播形式,提升报道的覆盖面、知晓面,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主流媒体是传播的根基

党媒党刊是“红色系列报道”的根基所在,毫无疑问,“红色系列报道”在主流媒体上刊发,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充分用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唱响百年精神好声音,主流媒体作为“主力军”,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作为思想舆论主阵地,刊发“红色系列报道”,具有先天优势,也是主流媒体的光荣职责。同时,在主流媒体上刊发“红色系列报道”,是加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播的主阵地,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这是非主流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二)融媒体形成传播合力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红色系列报道”的传播时,必须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构筑融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向新型传播领域拓展,满足读者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浅阅读”与“轻阅读”的便捷需求,拓展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众化传播空间,形成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众化传播合力。

使用融媒体传播方式,可以将受众置身于传播中的主要位置,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让受众参与到评论中,体验到阅读的快感,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也可以由信息的接受者,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在融媒体的“三微一端”(“三微”即微博、微信与微视频;“一端”即新闻客户端),以及各类社交平台的二次、三次……N次传播中,变成几何级数的叠加式传播,扩大“红色系列报道”的影响力。

(三)成功案例

《马金菊:我与贵阳的“山水情”》一文,是《贵阳晚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特刊中策划的“我心向党”系列主题报道中的一篇报道,整组报道于2021年7月1日刊发。为了让这一组20篇报道达到良好的视觉冲击与阅读传播效果,贵阳晚报社在旗下的所有新媒体平台,包括贵阳晚报数字报、贵阳晚报APP“ZAKER贵阳”及其下辖的“ZAKER黔南”“ZAKER黔东南”“ZAKER黔西南”“ZAKER六盘水”等,以及受到贵阳市民欢迎的微信号“嗨贵阳”“贵阳楼市网”等进行刊发,融媒体的传播扩大了各个层次的阅读面,提升了传播力和影响力,让红色的建党宣传走进普通读者的心中,让更多人接受到党史教育。

二、优质内容:以“小切口”作为“突破点”传递精品故事

“红色系列报道”中,重点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播。只有严格遵循“内容创新是传播的根本”的原则,坚持精品导向,唱响主旋律,用贴近市民生活的语言去讲述红色故事,发掘红色故事的资源,汲取红色故事的营养,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再续辉煌。

贵阳晚报社在策划伊始,就把采访的目标锁定在经历了贵阳解放、贵阳建设的共产党人的身上。岁月的流逝,很多人生的细节早已忘却,不过,留在这些共产党人记忆深处的,一定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而这些重要的事件,经过采访发掘,或许就是一段重要的党史,一段岁月的见证。

(一)发掘精品故事

贵阳晚报社制定了一条采访原则:以口述史的形式,让红色故事中的被采访对象,讲述他们重要的人生经历。在这些有着半个多世纪以上党龄的被采访对象中,他们的口述,还原了曾经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扣人心弦的历史转折。

记者对这些口述者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述,引人入胜的情节,进行发掘性整理,通过口述者的经历,贯穿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展现出他们解放全中国、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故事。

(二)全媒体视角记錄

贵阳晚报社采访的近百名解放贵阳、建设贵阳的中国共产党人,大部分年龄在85岁至93岁之间。他们的回忆与口述,本身就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全媒体的采访方式,记录下百年党史中的经典史实,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贵阳晚报社在这场历时一年的采访记录中,完整留下了红色历史的重要史料,并把这些史料提供给党史部门和档案部门进行保存,同时,在制作新媒体的时候,用作宣传的微视频一经亮相传播,其珍贵性、稀缺性,让受众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自己给出定义,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获得了受众的好评。

(三)细节还原历史

每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都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贵阳晚报社在策划“红色系列报道”之初,以口述者的细节入手,原汁原味表达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工作的经历,原汁原味表达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只有这种真实、自然的流露,才能最接近历史的篇章,写出来的稿件,才能避免空洞,才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人、具体事。

只有这种真实具备传播性的稿件,才能体现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才能让受众从故事中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概念。《贵阳晚报》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在受众传播心理研究中下功夫,满足并引导受众精神需求,让“红色系列报道”提升传播关注度和吸引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成功案例

《董效田:南征北战 见证解放与改革》一文,是《贵阳晚报》“红色系列报道”中的一篇报道,2020年10月9日见诸《贵阳晚报》,讲述89岁高龄的共产党员董效田,在解放贵阳、建设贵阳中的经历,其一生见证了贵阳的发展与变化。贵阳晚报社发挥融媒报道的全覆盖优势,在贵阳网搭建页面平台,在贵阳晚报APP“ZAKER贵阳”上进行专题宣传,学习强国也采用了该稿件。由于全媒体融合传播,该稿件的阅读和传播达到10万+。

三、形式多样:新技术提升理论阐释的传播力

要做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系列报道”稿件传播,必须采取现代人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来赋能传播,方能提升主流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导权、主动权,让优质的内容稿件,形成链式传播效应。而不是把传统党媒党刊上的稿件,照本宣科地搬到新媒体上,那样的做法,不会吸引受众。

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让我们对身边的传播新技术、内容新技术应接不暇,也为贵阳晚报社传播“红色系列报道”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媒体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传播,形象直观地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什么“强”,提升理论阐释的传播力。

(一)海报传播

贵阳晚报社运用新媒体制作平台,精心绘制每一个被采访人物的海报,选取采访中为他们拍摄的最传神的图片,让受众想知道海报中的这位老人,有什么样传奇经历。同时,在海报上安放二维码,受众在移动设备上看见这张海报,只需动动手指按压二维码,关于老人的报道就跃然于眼前。一张制作精良的海报,让传播力、引导力显著提升。

(二)视频展现

从海报中的二维码进入内容阅读,里面的视频内容是重要的信息形态。这些视频,都是采访中老人对自己重要人生路程的回顾。一位老人在视频中说道,自己从小生活在东北,日本侵略者不准中国人民吃大米,如果中国人吃大米被日本侵略者发现,将会被枪毙。这些场景,通过亲历者的讲述,让受众了解一段真实的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三)互动评论

新媒体中,互动评论是让受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阅读的形式。贵阳晚报社充分发挥 “三微一端”,以及贵阳网拥有数千万粉丝的优势,在各自的传播平台对“红色系列报道”进行传播,同时,开放评论区,安排专人与受众在评论区进行引导、互动。受众阅读了“红色系列报道”后,被文中主角不怕牺牲、冒着艰险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的文字感动,纷纷留言。据不完全统计,受众对“红色系列报道”的留言达到上万条。

(四)答题设置

贵阳晚报社在“红色系列报道”的传播中,与党史部门根据报道内容,设置答题环节,增强受众的参与性。我国新媒体受众主要以“80后”和“90后”为主,这些人是网络社会的主要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贵阳晚报社通过新媒体平台挖掘用户的阅读心理,了解用户的参与特征,彰显个性是新媒体受众的主要特点,让他们乐意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与生产内容的过程当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宣传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系列报道”,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传递开来,提升了“红色系列报道”在年轻人中的主流价值传播效果。

(五)成功案例

《陈秀山:千里赴征程 一生黔贵情》一文刊发于2020年9月29日,贵阳晚报社在策划这组“红色系列”报道之初,就要求对被采访对象进行视频、音频、照片、文字的全媒体采访,在相关文章见报后,立即在贵阳晚报APP“ZAKER贵阳”上制作宣传海报刊发,并通过手机转发海报。海报上有二维码,受众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看到被采访人声情并茂回忆当初的戎马生涯,让报道文字与影像兼具,成为活的历史,最后,这些宝贵的党史影像资料,成为记录贵阳发展变迁的文献,被贵阳市档案馆收藏。

通过这次跨度长达一年半的“红色系列报道”策划、采访、编发、传播工作,笔者认为,大力传播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需要创新创造、全媒传播、技术赋能、掌握策略,也必须尊重历史、准确把握、严谨对待相应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让我们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着力加强传播的全体系、全流程、全域化创新,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用共产党人精神之魂激发大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體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求是,2019(6).

[2]曲青山.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OL]. 共产党员网,2021-04-01.

[3]李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播创新[J].中国记者,2021(6).

[4]万川明.找准增强新闻“四力”的着力点[J]. 新闻爱好者,2019(4).

[5]申亚丽.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OL].参考网,2018-1-25.

(作者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