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百年回眸:历史经验与时代要求

2021-02-03光雅芹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建强统战干部队伍,以适应历史形势需要,并完成时代使命,为新时代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历史经验。新时代统战干部队伍建设须坚定政治信仰,不断提升能力素养、锻造过硬作风、强化部门协同,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能力推进统战工作提质增效、守正创新。

关键词: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百年经验;时代要求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5.007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5-0038-05

回顾建党百年统战工作的成功经验,重视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之一。统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统战工作的实际成效。因此,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都非常重视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本文以中共百年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探索其呈现出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统战干部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一、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百年历史演进

(一)1921年—1949年:基于革命形势培养骨干先锋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基于党员数量和革命任务的现实情况,统战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培养使用是重叠的。党的早期领导人亲自组织推动开展工人运动及在学生、农民、青年、妇女和知识界等各界中开展统战活动。党的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以党内合作形式开展国共合作,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牵头完成统战任务。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之后,于1934年成立的中央白区工作部作为一个综合性工作部门,承担了部分统战工作职责,其在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争取友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并未对工作主体进行明确细分。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设立了统一战线工作机构,建立了专门的统战干部队伍。抗战初期,为适应全民抗战需要,党建立起了局部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工作机构。如中共中央北方局设立了具有统战性质的工作机构——华北联络局,由彭雪枫负责拓展华北地区的统战局面;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第二年即新增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由周恩来领导,对国民党高官开展统战工作;在山西,成立了具有统战性质的抗日决死队和牺盟会,由薄一波負责与阎锡山接洽合作。统战专门机构设立的开创了党的统战工作新局面,统战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由此开端。1939年1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决定组建“中央统一战线部”。在随后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制定的《关于统战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各地也迅速成立统一战线部。由此,全国性的统战工作机构正式建立,统战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正式开启。同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对统战干部能力建设提出了“坚定的立场,谦诚的态度,学习的精神,勤勉的工作,刻苦的生活,高度的警觉性”的明确要求[1],六条守则寄予统战干部殷切希望,提出严格要求。此后,中央统战部纳入新组建的中央城市工作部,曾明确提出“培训这一工作的干部”和“训练干部,输送干部”的要求。

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阶段,应革命形势需要,1948年9月,中央城市工作部更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统战干部承担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在组织、联络、接待民主人士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实干中真正历练了一批专职统战干部。

(二)1949年—1978年:立足执政使命培养专职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统一战线在巩固新生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对统战干部的党性修养、业务素质和作风养成进一步提出严格要求。

1950年,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统战干部的职责范围、工作立场和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内容上,围绕“掌握政策、协调关系、配备干部”[2]来展开;在态度立场上,要尊重重视党外人士,克服“清一色”与敷衍主义的思想倾向,尽可能多地争取力量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在工作方法上,贯彻“又团结又斗争,斗争为了团结”的方针,并注意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针对统战干部专业能力的提升,毛泽东在1951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要求,“你们当中要出些专家,要熟悉人物和历史,精通此中门道”[3],勉励统战干部要精通业务,做统战专业的行家里手。

这一时期,根据不同阶段形势和任务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对统战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如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克服机械照搬简单式的工作方法,提出分类改造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使用党外干部中要克服“清一色”倾向,确保党外人士有职有权,等等。统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推动民主党派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改善民族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一战线受到严重冲击,统战干部也遭到了打击和迫害,被攻击为“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广大统战干部在自身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仍积极履职,对党外上层爱国人士、宗教界人士采取保护措施,提出应对策略给予帮助,尽其所能落实党的统战政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各地统战部门陆续恢复工作,统战干部的能力在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具体工作中不断历练提升。

(三)1978年—2012年:服务改革开放培养专业干部

1979年3月16日,中央统战部在北京召开统战系统干部大会,部署全国统战系统平反工作,广大统战干部卸掉思想包袱,一大批干部得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统战干部队伍建设重新提上日程。

改革开放以来,统战部门按照干部“四化”标准,着手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统战工作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统战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的示范表率作用。1993年江泽民在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选拔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干部担任统战部长[4]。200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强调,“各级党委要按照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民主作风、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要求,配强配好统战部门领导班子”[5]。同时,统战部长由党委常委担任的举措也在不断推进。二是注重统战干部专业化建设,提升统战干部综合素养。1999年,李瑞环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班座谈会上指出,“形象好、人缘好、富有人格力量,是统一战线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6]。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和影响党外人士,是统战干部的一项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2000年,胡锦涛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统战干部队伍”[7]。三是实现统战干部广覆盖,将统战工作延伸至基层。党中央制定下发加强县(市)、国企、高校统战工作专项文件,召开社区统战工作研讨会等,对基层统战委员及专职统战干部的配备提出明确要求。

(四)2012年至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复合型干部

“我们党对统战干部的要求历来是很高的”[8],这是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对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重要观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增“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一章,在“组织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干部培养、交流和锻炼,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9]。《条例》将制度化、法治化发展的要求延伸至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将统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强化自身能力素质来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在着力提升统战干部能力素养的基础上,习近平有针对性地对统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观念意识提出了要求。特别是针对统战干部自嘲“统战部门是自由自在,统战工作是自娱自乐,统战干部是自生自灭”,工作起来底气不足、动力不够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必须牢记,党把统战工作这个重大任务交给大家,是对大家的信任,也是对大家的重托。”[10]要求统战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激情,真正理解统一战线“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贡献统战力量。

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百年实践的基本经验

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经过百年实践发展,在适应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统一性要求的同时,根据统战工作内在特殊性,不断总结提炼出统战干部必须具备的特有精神品质和专业要求。

(一)着力砥砺统战干部人格品德修养

统战工作是做团结和引导人的工作,是一种以人化人的工作,需要统战干部具备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忠诚的政治品格,以赢得统战成员的信任和尊重,最终达成思想共识。在统战历史上,老一辈统战工作者凭借人格风范影响和促成党外人士思想转化和行为转变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与梁漱溟关于中国社会发展是革命道路还是改良道路的争论,促成了梁漱溟思想观念的转变。多年后梁漱溟仍记忆犹新 :“始终难忘毛泽东的政治家的风貌和气度。”[11]又如周恩来被民主人士尊称为“周公”,其平等待人的诚挚态度让人如沐春风、沁人心脾,民主人士林巧稚曾说,是周总理高尚无私的人格始终影响着她,让她从信上帝变成了信共产党!可见,人格品格修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促进党的统战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我们党历来重视统战干部的品行修养,并将其作为核心素养加以重视支持、着力深化传承。

(二)全面提升统战干部业务能力水平

统战干部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做好统战工作的关键一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要求统战干部成为“专家”,不仅要熟悉党的统战政策,还要精通历史和人物,更要善于应用政策处理协调各方关系,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统战工作规律性的认知和把握。党对统战干部业务能力的要求一以贯之,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总结提升。2004年召开的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提出,要建设一支“学习型、思考型、民主型、创新型、实干型”的五型统战干部队伍[12],并将统战干部纳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加以全面部署和统筹考量。2020年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进一步指出,要锻造“政治過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13],高质量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党的历届领导同志和历次重要会议对统战干部的业务能力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划,为适应和推动不同时期统战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干部储备和组织保障。

(三)坚持创新统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

统战工作因其独有的灵活性和艺术性,造就其独特的工作方式方法。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建设中,毛泽东就告诫党内干部,“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14],强调统战干部要以平等、坦诚、谦虚的态度与党外人士通力合作,杜绝居高心态与排外思想。又如,在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在谈判之外广泛接触民主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民主建国主张,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再如,新中国成立后,针对要不要民主党派的争论,毛泽东明确指出“民主党派是一把头发”的著名论断,党的八大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要求统战干部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善于倾听接纳不同意见建议,反对骄傲情绪和居功思想。另外,新中国成立伊始,党教育统战干部将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的合理利益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注重做好党外人士在各级政府及法检两院的安排使用工作,确保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并且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为党外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政治环境,增进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把握原则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统战工作的独特方式方法,是统战干部开展工作的传统和重要经验。

三、新时代推进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

新时代统战干部队伍建设要借鉴和传承建党百年来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不断推进统战干部队伍专业化、制度化建设,为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塑魂补钙,坚定政治信仰

统战工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要求统战干部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如磐石般的政治定力,这是统战干部的立身之本。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层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深入推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统一战线的五大关系中;国际层面,面对西方国家对我们党统战工作的质疑甚至污名化行径,统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严格区分和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观点,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风骨。

因此,新时代统战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断增强统战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将党性教育融入统战干部教育管理;要强化统战干部的行为规范,针对理想信念淡漠、宗旨意识不强等情况列出负面清单,使其言语有度、心中有畏、行为有矩;要制定统战干部的监督问责机制,并将其纳入巡视巡察与执纪问责的范围,以外在的监督促成内在的政治警觉;要强化统战干部的党性历练,在实践中检验统战干部的信仰信念,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联谊交友中锤炼干部作风、审视工作底气、检验自身正气。

(二)强筋壮骨,提升能力素养

统战工作对象的高知化、广域化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化,对统战干部自身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和多样式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真正促成统战干部整体能力素养提升。首先,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将统战干部培育工作纳入党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使统战干部系统学习掌握党的统战理论政策,提高统战工作水平。其次,要开展实践锻炼,加强统战干部挂职、交流、轮岗的力度和效度,将挂职交流制度化,定期选派统战机关干部及统战理论研究者到实践锻炼基地、统战基层工作单位,特别是民族、宗教、外联工作任务比较重的地区挂职锻练,使统战干部充分地熟悉和了解统战工作各领域具体工作内容,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统战工作方式方法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培育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再次,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激发统战干部的创新活力。面对新涌现的阶层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统战干部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将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和团结引导,助力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最后,要健全考核机制,以制度规范统战干部的思想行为。结合统战工作实际制定考核内容,在群众口碑中考德、在干事创业中考能、在工作实绩中考勤,在比学赶超中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统战干部。

(三)淬火成钢,锻造过硬作风

统战干部的作风关乎党的形象。统战干部只有严律己、作表率、常修身,才能在和统战成员交往相处中赢得信赖和支持。因此,锻造过硬的工作作风,是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首先,要培育协商民主的工作作风。统战工作不能靠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性工作手段,而要靠民主协商的方式积极接纳并推动党外人士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的落实。因此,统战干部要善于营造宽松畅言的协商氛围,充分尊重并理性有度地解答疑问,采纳逆耳之言。其次,要养成诚恳谦和的处事作风。统战干部要以坦诚真挚的情感和谦虚宽和的态度与党外人士交往共事,善于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工作方法,在大是大非面前坦诚相见、亮明立场,引导统战成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要保有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统战干部要与各个领域的统战成员打交道,尤其在与非公有制企业主联谊交往中要把握好尺度和原则,不仅要“亲”更要“清”;在对党外干部的联谊交友及安排使用上不能搞圈子文化、论亲近远疏,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齐心勠力,强化部门协同

统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对统战干部的政治素养、能力水平、知识广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通过系统化的部门协同,打造一批人岗相适的统战干部队伍。新时代统战干部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大统战工作格局下的领导机制与组织结构,将统战干部培养使用融入干部队伍整体建设加以规划。积极组织推动跨部门协同配合,建立统战部门与组织、人事以及教育培训部门的联系交流,拓展交流任职与实践锻炼途径,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统战干部的培养,形成领导重视、多方联动的专业化、制度化的统战工作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232.

[2]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190.

[3]宁可.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理论与政策创新成果[J].中国统一战线,2014(8).

[4]江泽民与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努力使统战工作形成新气势开创新局面,促进集中各方面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N].人民日报,1993-11-

08(0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80.

[6]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論研究班座谈会在京举行  李瑞环到会讲话  尉健行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1999-11-03(02).

[7]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06-07-13(01).

[8]中共中央统战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解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6:17.

[9]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26.

[10]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画出最大同心圆——习近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218.

[11]李雨檬.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两次长谈[J].湘潮,2015(9).

[12]陈秀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5).

[13]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汪洋出席并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10(01).

责任编辑:祝远娟

收稿日期:2021-09-30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项目(SYKTZB2021119)。

作者简介:光雅芹,女,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理论、参政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