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冰雪山地运动小镇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惠斯勒(Whistler)特色小镇为例

2021-02-03陈云豪董芹芹沈克印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山地赛事

陈云豪,董芹芹,沈克印

加拿大冰雪山地运动小镇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惠斯勒(Whistler)特色小镇为例

陈云豪1,董芹芹2,3,沈克印2,3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运用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加拿大惠斯勒小镇分析研究,概括了惠斯勒发展情况,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总结了惠斯勒的发展框架;并根据惠斯勒的区位特色、赛事优势、全季运营的经验总结,对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小镇发展提出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完善相应配套政策;着眼未来进行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与相应配套服务;植根于本地实际,推动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文化有温度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空间等建议。

山地户外运动小镇;惠斯勒(Whisler);赛事;全季运营;可持续发展

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46号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2017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通知,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将建成一批体育特征明显、文化气质深厚、产业集聚互动融合、生态环境优质、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政策大背景下,多地将山地户外运动纳入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中,旨在打造中国山地户外之都。

欧美国家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大多依据丰富的山地资源如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区等而形成的。特别是以加拿大惠斯勒等为代表的山地户外运动小镇,它们不仅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繁荣,也极大程度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已成为了全球山地户外运动小镇的典范。目前正值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开拓期,借鉴国外知名山地户外运动小镇的成功经验,可以助力我国构建更具中国特色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加拿大惠斯勒被誉为全球最佳滑雪胜地及北美第一山地户外胜地,是以滑雪为引擎,发展专业赛事、山地户外运动、文化节庆的综合型山地户外运动胜地。本文将以惠斯勒小镇为例探究分析国外山地运动小镇的建设经验,以期能得到一些启发从而助力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小镇建设。

1 加拿大惠斯勒山地户外运动小镇简介

1.1 惠斯勒山地户外运动小镇概述

惠斯勒建成于1905年,是温哥华管辖镇之一,是山谷中的山地户外运动小镇。惠斯勒素有“小瑞士”之称,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它天然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其全季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它面向全球游客需求,旨在以山地户外运动为引擎,发展专业赛事、极限运动、休闲活动、文化节庆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四季旅游胜地。

惠斯勒是世界知名的山地运动圣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山地自行车公园,拥有几百英里宽窄相间的越野自行车道、拥有4个可举办冠军大赛的高尔夫球场等山地资源;惠斯勒也是世界知名滑雪胜地,拥有北美面积最大、世界综合排名第7的滑雪场,拥有38个缆车、有超过200条高品质雪道(25%是专业雪道)等冰雪资源;同时这里还是世界知名的休闲运动度假胜地,拥有环境优美的黑冠山基地探险区、拥有阿尔法湖、白兰地瀑布等休闲度假资源;而且惠斯勒也是一座以户外运动、极限运动出名的圣地,每年暑期都会有蹦极、高空滑索、全地形车等大型极限赛事在这里举行。在温哥华冬奥会后,惠斯勒逐渐为全世界所认识,在“世界顶级度假胜地”的评选中,长期高居“山地度假胜地”的榜首。

据惠斯勒市长莫登表示,惠斯勒建市时只有600人,可在冬奥会后,惠斯勒现有常住人口约1万人,而日均接待游客数则达到了近3万人,年均接待游客高达300万人次,惠斯勒小镇旅游收入更占到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2.5%,成为了推动本省旅游业增长的主要引擎[1]。

1.2 惠斯勒山地户外运动小镇发展历程

1.2.1 一“奥”而红,盛大开幕 2010年加拿大冬奥会于加拿大的温哥华与惠斯勒联合举办。惠斯勒作为温哥华组委申请冬奥的王牌,其优质自然环境为加拿大人赢得了2010年冬奥主办权。于是从取得主办权开始,温哥华奥组委经过连续8年辛苦付出,打造了一届极其精彩的冬奥会,也为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加拿大留下了诸多宝贵财富[2],其中之一就是惠斯勒。通过2010年温哥华/惠斯勒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惠斯勒的大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山地户外运动小镇,实现了一“奥”而红,盛大开幕。

1.2.2 “创造”遗产,创新发展 提到惠斯勒,2010年冬奥会就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自2003年6月取得主办权开始,温哥华奥组委首次提出了“创造”遗产的概念,希望借冬奥会契机为举办地创造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遗产,带动赛事举办地乃至全国的发展。冬奥会后的惠斯勒小镇,学习之前冬奥会举办地处理赛后场馆的成功经验,引入新理念,创新模式,将比赛场馆就地转化为供社区或学校使用的场馆,继续为当地社区居民和场馆所在学校的学生服务。

1.2.3 赛事推动,提升服务 惠斯勒小镇作为国际知名山地户外运动胜地,包括了冬奥滑雪项目专业滑雪场、国际高尔夫大赛场地、国际山地自行车场地等场馆资源,吸引了高尔夫、山地自行车等国际级别赛事于此举办。惠斯勒在享受举办冬奥会的赛事红利的同时,旨在借助优质场地资源吸引国际高水平赛事,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与服务,不断提升赛事服务水平,打造自己特有的商业体系,坚持把惠斯勒打造成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小镇精品品牌。

1.3 惠斯勒山地户外运动小镇的运营内容

惠斯勒山地户外运动小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抓住冬奥契机,借助冬奥品牌效应,逐渐发展成了世界知名山地户外运动天堂。随着温哥华冬奥会在此举行,国际性的山地滑雪中心、全球最大的滑雪学校等陆续于此安家落户。

惠斯勒主要运营内容则包括专业赛事、极限运动、休闲活动、健体康疗、文化节庆、商业服务、遗产利用等7个部分,内容如下表1所示。惠斯勒可举办国际级专业竞技比赛的高尔夫球场、山地自行车赛场、滑雪场等场地及冬奥会举办地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是惠斯勒各种国际性专业赛事得以成名的关键;丰富的山地资源是惠斯勒的蹦极、全地形车等极限运动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惠斯勒区内拥有的阿尔法湖等丰富水上资源及黑冠山基地探险区等野外资源是惠斯勒休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基础;惠斯勒的温泉资源与宜居环境是惠斯勒发展温泉养生等健体康疗项目的核心;惠斯勒全年有着多达260个文化节庆活动,利用持续不断的节庆保持社会关注度和人气,针对游客季节变换不同节庆主题。惠斯勒独特的文化传统是惠斯勒打造节庆活动的依据;小镇商业服务以世界元素餐饮美食和夜间娱乐为吸引力,其完备的商业体系与配套服务设施是惠斯勒商业服务发展的枢纽;惠斯勒的冬奥遗产利用较为充足,它既可以服务于社区居民,又实现山地滑雪等冬奥场馆的再利用,是惠斯勒规范发展的典范。如吸引了国际有舵雪橇联合会世界杯等世界级大赛扎根惠斯勒[1]。

表1 惠斯勒运营内容一览表

2 惠斯勒小镇发展体系框架

2.1 多元化的国际赛事和体育项目

惠斯勒山地冰雪资源丰富,滋养出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惠斯勒拥有全球最大的滑雪学校-惠斯勒黑梳山滑雪学校[3]、有超过3370 hm2的障碍滑雪场地等条件,有世界上最好的的山地自行车公园等,有专家设计用以举办冠军大赛的高尔夫专业球场等,这些足以支持高山滑雪、山地越野等一系列多元化国际赛事与体育项目在惠斯勒举办。除此之外,野外探险、风景观光等一系列休闲活动在这里开展地也相当广泛。

2.2 专业化的规划运营与设计维护

惠斯勒小镇发展强调规划,小镇的规划设计也主要从这方面入手。为此,为确保小镇的规划运营与设计维护的专业性,小镇经过专业管理者与群众民主投票协商得出的未来发展纲要《惠斯勒2020》[4],充分显示了小镇构建的专业性。

(1)体现在惠斯勒政府在城镇的布局和设计上,它的布局设计灵活,在规划上极具前瞻性。小镇当初开发时采取集中式开发,选择在山谷中建设,既方便建设又形成了城镇集群。规划根据实际决定将惠斯勒设计成一个步行小镇,只允许步行进出,就连建设材料要求尽可能取自惠斯勒。

(2)体现在小镇设计与维护上,它的设计因地制宜,在运营上注重可持续。小镇严格按规划执行,根据当地自然资源,衡量出最佳环境人口容量,严控人口规模,并通过设置年度发展规划、引入年度发展评估等不断地控制小镇的开发与建设。

(3)出于保护惠斯勒生态平衡的考虑,惠斯勒除政府投资之外,基本不考虑投资商的投资行为,而且据规划表明,惠斯勒在未来5年不会对小镇进行任何扩张,小镇现状基本不予改造,只在原貌基础上进行修缮维护。

2.3 丰富的商业社区活动与休闲配套服务

商业活动是惠斯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充分利用冬奥会的契机提升小镇整体服务质量,不断丰富完善小镇的商业活动体系与休闲配套服务。一方面,惠斯勒社区文娱活动主要以惠斯勒生活文化节为代表,在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前后的27天里举办的惠斯勒生活文化节,是惠斯勒小镇举办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文化节,为当地社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非凡的文化盛宴。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为冬奥会成功造势的同时,也为当地社区留下了独一无二的遗产,因冬奥会而延续的文化节、音乐节和志愿者计划在较长时间里促进了惠斯勒小镇社区的发展[4]。

另一方面,惠斯勒小镇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现有基础设施,完善相应的休闲配套服务。在住宿方面,能容纳2万多游客,小镇还建有酒店、公寓以及其他住宿设施,可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在餐饮方面,小镇可满足游客不同饮食需求,有中国餐厅、意大利餐厅等世界各地餐厅共150多家;在购物方面,这里夜市娱乐相当丰富,可买到世界各特产;在交通方面,通往惠斯勒的99号高速公路距温哥华市也仅1个多小时车程;在休闲方面,这里提供专业按摩与温泉养生项目等服务。此外,惠斯勒小镇还有体育中心、奥运村、警局、诊所、邮局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拥有完整的小镇形式。

3 加拿大惠斯勒山地运动小镇的建设经验与总结

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为体育小镇提供了赛事根基,其基础在于资源禀赋,重点在于政府支持,核心在于产业兴盛、赛事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以通过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性体育赛事向全世界推广自己,借助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东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打造特色赛事和精品赛事,提高小镇知名度,发展适合的体育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完善体育产业集群,延长相关产业链,形成以赛兴产、以产兴镇的发展格局,推动小镇发展。从惠斯勒案例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都需要一定区位、文化、气候等基础条件。

3.1 区位特色

惠斯勒的成功离不开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生态良好这三大区位条件优势。(1)交通区位。惠斯勒交通相当便利,距离温哥华仅有1个多小时车程,可积极与温哥华实现互通有无;(2)资源禀赋。惠斯勒山地资源条件良好,为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充足条件。也正借助惠斯勒自然资源,吸引高级别国际赛事扎根于此,打造惠斯勒“金字招牌”,充分做到“小而精”“特而强”;(3)生态旅游。惠斯勒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户外运动胜地的同时,始终坚持绿色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优异环境为基础推动惠斯勒可持续发展。建镇房屋以木材为主等充分展现了惠斯勒小镇发展可持续性[5]。

3.2 赛事优势

2010年温哥华-惠斯勒冬奥会使全球观众的目光聚集在惠斯勒,惠斯勒也凭借其突出的自然资源条件与独特人文情怀,实现了“弯道超车”,打响了惠斯勒的知名度,极大带动了惠斯勒小镇的发展。同时,惠斯勒借助冬奥品牌效应与冬奥遗产,积极承办山地滑雪、高尔夫、山地自行车等一系列国际性体育赛事,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学校-惠斯勒黑梳山滑雪学校,培养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形成产学研结合发展的积极态势,不断优化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逐渐发展成举世闻名的山地运动天堂、四季度假胜地。

3.3 全季运营

商业活动是惠斯勒发展的重要支点,利用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作为杠杆,推动惠斯勒的可持续发展,是商业活动的主要目标,也是惠斯勒全季运营的依据。惠斯勒的运营以专业赛事、极限运动、休闲活动、健体康疗、文化节庆、商业服务、遗产利用等7部分为主,且运营内容基本实现了全季节、全游客、全项目覆盖,使游客参与赛事的同时,体验到惠斯勒的独特风情,让惠斯勒等于度假。活动如下表2所示。而且,惠斯勒小镇的运营坚持从细节出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针对主要客户人群制定相应服务体系,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例如小镇针对主要家庭客户群,提供一整套温馨的服务体系[6]。

表2 惠斯勒节庆活动一览表

4 对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的启发

4.1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完善相应配套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这番话展示了经济与环境的正向关系,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让特色小镇可持续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生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小镇发展前提。一方面,国内特色小镇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特色”与“绿色”并重,对小镇的生态环境进行精准保护与特色培育,以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8]”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小镇产业融合模式,提高产业附加值,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商业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实体组织,施行必要的绩效考核机制,保持优者上、中者警告、差者下的惩戒奖励机制,规范可持续发展组织体系;

另一方面,从自身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化可持续发展组织、思想体系,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多活动推广可持续发展重于天的理念,把小镇的生态安全当作重中之重。运动休闲小镇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可为了眼前的毛头小利,放弃“金山银山”。为此,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对小镇生态有清晰认识与严格管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小镇政策法规,从经济上、组织上、思想上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4.2 着眼未来进行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与相应配套服务

国外的体育特色小镇大多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演变形成的,有着优质自然资源与人文情怀。而我国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概念[9],它起步较晚的特点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规范发展。为此,国内可借鉴惠斯勒山地户外运动小镇的成功经验。(1)从选择小镇之时就必须着眼于小镇未来发展,制定灵活的小镇发展规划,从开始就有较清晰的未来蓝图,合理遴选并构建配套产业,搭构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活空间、合理构建小镇内空间格局如停车场、主辅路等设置。(2)严按规划设计,要求建成后的小镇还原度高,保持较高的灵活性,方便后期调整。(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资源禀赋型小镇,建议最好先摸清小镇自然环境最佳人口容量,不断地完善小镇基础设施与相应配套服务,努力实现环境与人和谐统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建设崇礼冰雪体育小镇为例,通过举办冰雪国际赛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冰雪为核心,以冰雪酒店等配套资源延长冰雪产业链,最终形成与旅游度假相结合、具有完备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冰雪体育小镇[10]。

4.3 植根于本地实际,推动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产业,离不开产业内在关联性、外在驱动力的推动。通过加强体育与旅游、健康、文化等领域的融合与互动,实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一系列新业态融合发展,对建设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1]。

一方面,根据小镇实际,选择有政策支持、群众基础、历史渊源、自然资源支撑的潜力产业作为小镇的核心产业,制定未来小镇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核心体育产业的产业链条,提高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附加值,采用多业态推动产业发展,培育出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型产业。另一方面,产业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根基,是需要引导和培育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赛事的领头推动下,在产业的带头示范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勇于创新、深挖国内外优质产业模式,积极学习他镇先进经验,培育引导小镇产业发展,或横或纵地拓展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效益,积极构造良性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4.4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文化有温度的宜居宜业宜旅新空间

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最终目的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2]。通过小镇的赛事举办与赛事参与体验凸显有温度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通过小镇独特体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营造有文化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通过小镇基础设施与相关配套商业服务的完善来打造有人文情怀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小镇独特的人文风情,做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为人民打造出一个有文化有温度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空间。加拿大惠斯勒冰雪旅游小镇、新西兰皇后镇、瑞士达沃斯镇等都曾入选最适合人居住的小镇名单之中,无论政治精英、商业巨头、文化大咖等都愿意长居于此。

5 结 语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探索,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不仅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极大程度促进全民健康。加拿大惠斯勒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指引作用。为此借鉴惠斯勒发展的成功经验,构建与培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植根本地,着眼未来,完善基础设施与相应配套服务,推动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完善相应产业生态圈,打造以人为本,有文化有温度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空间,满足人民新时代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 孙葆丽,宋晨翔,杜 颖,张 畅.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研究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0):1~8.

[2] 刘 昕,巩文群.一场大型活动的可持续遗产——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可持续性管理[J].WTO经济导刊,2017(09):39~42.

[3] 朱跃龙,王术华.冬奥之城发展经验与启示[J].投资北京,2017(11):22~25.

[4] 杜 颖,孙葆丽.冬奥会举办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温哥华惠斯勒度假区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8(02):23~28.

[5] 董芹芹,沈克印.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霞慕尼(Chamonix)小镇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6):20~25.

[6] 张宝雷,张月蕾,徐成立,等.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04):47~51.

[7]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N].河北日报,2014-03-08.

[8] 叶小瑜,谢建华,董 敏.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5):54~58.

[9] 季朝新,王一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逻辑起点、概念模型和功能定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8(02):88~92.

[10] 刘花香,贾志强.中国冰雪体育小镇建设PEST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08):103~108.

[11] 白惠丰,孟春雷.新常态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问题及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87~91.

[12] 吴立强.产城融合背景下我国体育小镇的发展路径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01):58~60+81.

Experience of Canadian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Town Construc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Taking Whistler as an Example

CHEN Yunhao1, DONG Qinqin2,3, SHEN Keyin2,3

1.Graduate School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2.Sport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3.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Using case analysis method,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Whistler Mountain Sports Town in Canada, summarizes Whistler's development situation, divides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into three different stages,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town. Summarizing Whistler's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according to Whistler town's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competition advantage, experience of full season operation, put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towns in China, and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policies; Focusing on the futur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mprove infra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services; Rooted in the local reality, 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to create a culture and temperature suitable for the appropriate industry travel new space and other suggestions.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Town; Whistler; Event; Season 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80-051

A

1007―6891(2021)01―0084―04

10.13932/j.cnki.sctykx.2021.01.18

2020-02-01

2020-04-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JC890005);武汉体育学院“互联网+”学科群项目。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山地赛事
山地草甸
本月赛事
冬季户外运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