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阈下水下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价值与策略研究

2021-02-03张昌盛王向东王大鹏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曲棍球运动体育

张昌盛,王向东,王大鹏,李 林,孙 硕

健康中国视阈下水下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价值与策略研究

张昌盛,王向东,王大鹏,李 林,孙 硕

燕山大学体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水下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价值与策略。水下曲棍球是一项集经济、文化、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新兴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国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具有激发大众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丰富群众闲暇生活,夯实体育文化建设;增强人民体质健康,避免运动人才流失;满足多元体育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广价值。拟提出以下推广策略和建议:精准目标定位,完善组织架构;加大宣传力度,深挖项目潜力;夯实项目文化,注重特色建设;学习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创新。

群众体育;水下曲棍球;水下运动;项目推广;健康中国;发展价值

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游泳类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运动,并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以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1,2]。此外,“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昭示着我国体育建设从“看金牌”向“看大众”的转变,非奥运项目开始备受关注,这也为全民健身性运动项目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3]。水下曲棍球是一项新兴的群众体育项目,它是从游泳项目中演化而出的特色体育运动,兼具了游泳运动健身功能和曲棍球竞技体验,所具有时尚、趣味、娱乐特质更是符合现代人的运动追求,吸引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其中。因此,为顺应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响应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水下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价值进行探究,并为我国水下曲棍球的推广发展进言献策,以期为我国群众体育建设提供参考。

1 水下曲棍球概述

1.1 水下曲棍球的历史沿革

现今一项新潮的体育运动在欧美和南非等地盛行,其更是被评为“世界十大最奇怪运动之一”,人们称它为水下曲棍球(Underwater Hockey)[4]。水下曲棍球是由一群英国女潜水爱好者在1954年发明创造的,其出现源自20世纪40年代竞技潜水蹼泳运动的盛行,而后体育爱好者尝试将蹼泳、潜泳和竞技球类三者进行融合,最终创造性地发明了水下曲棍球这种全新的运动形式,并广受欢迎。随后,1959年“世界水下活动联合会”和1977年“水下曲棍球和水下橄榄球协会”相继成立,使得水下曲棍球发展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和成熟化道路。而后,1980年“水下曲棍球国际邀请赛”和1982年“第1届水下曲棍球世界锦标赛”的成功举办,2016年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水下曲棍球的受邀表演赛,不仅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水下曲棍球的独特魅力,更显示出其发展的远大前景,现世界水下运动组织CMAS正积极推进水下曲棍球的申奥事业。随着水下曲棍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现已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新加坡、中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风行。

1.2 水下曲棍球的特点

(1)比赛场地特点。水下曲棍球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若想体验水下曲棍球运动的乐趣,只需一个具有一定面积和深度的游泳池即可。正规的水下曲棍球场地由泳池和球门组成,其中比赛专用泳池的规格为长25m,宽12m,水深2-4m,球门规格为长3m,宽3 m,其材质为合金,外部包裹有软性防护材料,比赛时在两端泳池中央各设一个。

(2)比赛装备特点。水下曲棍球比赛需要运动员们准备潜伏装备和防护器具,其正确的着装方式为头戴泳帽、面罩和呼吸管,身着泳衣,手戴手套,脚穿橡胶脚蹼。其中运动员所使用水下曲棍球棍为波纹状弯曲的短木制“特殊球棍”,通常为30cm左右;比赛用球为3lb的扁圆型实心橡胶球,称为“Puck”。

(3)比赛规则特点。水下曲棍球比赛规则为:运动员分为两队进行对抗,每队各10人(包括水下6人,陆上替补4人)。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可用球棍运球、传球、射门,但禁止拉人、抱人、用球棍伤人,可出水呼吸换气,将球打入对方球门即为得分,最终总积分高者获胜。比赛共设4名裁判,其中1人在泳池岸边,3人在水下。水下曲棍球比赛分上下两半场,各15 min,其中中场休息3min。

(4)比赛技术特点。首先,水下曲棍球是在水下进行,需要运动员拥有较强的心肺功能以延长在水底的时间。比赛中运动员之间的对抗是三维立体的,但在水的保护下运动员不易受伤,有“最文明的水下对抗项目”美称。其次,水下曲棍球是团体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既要积极争抢水曲球,还需积极配合同伴执行战术,这对运动员水下灵活性、身体协调性以及团队意识都是一种考验。另外,在水下队员之间无法用语言沟通,他们之间多以眼神、手势交流,队员之间默契度成为了比赛成败的关键,这种交流方式既增加了运动的难度值,也提升了运动的趣味性。最为重要的是水下曲棍球运动的准入门槛较低,不分性别年龄,会游泳即可参与其中[5]。

1.3 水下曲棍球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自2009年我国第一支水下曲棍球俱乐部在成都成立,这项运动便在我国落地生根,随后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盛行,深受广大运动爱好者的青睐[6]。目前我国水下曲棍球运动多以地区性的水下曲棍俱乐部形式出现并组织开展活动,但国内尚未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水下曲棍球组织。现我国共成立水下曲棍球俱乐部18所,分布在13个省区(直辖市)的16座城市,其中华东地区5所,占27.8%;中南地区5所,占27.8%;华北地区3所,占16.7%;西南地区3所,占16.7%;东北地区1所,占5.5%;台港澳地区1所,占5.5%。具体见下表1。由图1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近90%的水下曲棍球俱乐部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体育文化、自然等资源较为雄厚,而资源相对匮乏的西北地区则出现发展空白,说明体育基础、水资源基础、消费水平是制约我国水下曲棍球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1 我国水下曲棍球俱乐部数量及分布图

表2 我国水下曲棍球赛事开展情况一览表

由上表2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举办多届“中国杯水下曲棍锦标赛”和“中国水下曲棍球新秀赛”等品牌赛事,并成为了中国水下曲棍球运动的传统系列赛事。其中2017年“第7届水下曲棍球亚洲杯”在北京成功举办,吸引了全世界高水平水下曲棍球选手齐聚北京,不仅提升了中国水下曲棍球在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为北京带来旅游人口,拉动当地消费,成为了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2 水下曲棍球在我国的推广价值

2.1 激发大众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新兴体育项目的兴起,尤其是类如水下曲棍球这种全新的全民健身运动方式,可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出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群体,同时还可开拓体育经济市场,拉动体育消费升级,促进体育产业发展[7]。纵观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其产业总规模较小,约为GDP的1%,这一数值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2%-5%的水平,这显示出我国体育产业对GDP增长贡献乏力,同时也间接揭示我国体育产业未来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8,9]。水下曲棍球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各地区通过举办水下曲棍球体验活动与赛事,能够吸引群众注意力,激发体育爱好者参与热情,拓展体育市场新空间,同时还可使城市形象得到宣传,为当地带来体育旅游人口,加快当地体育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的升级,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此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大众的健康意识和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更愿意为体育消费买单[10]。大众在进行体育消费时不仅仅注重身心的放松和压力的释放,同时也更加注重从事该项体育时的获得感,体现自己的个人审美和个性表达。水下曲棍球这种在水底进行的另类运动,参与者在水中上下穿梭,其优美的身姿和娴熟的技艺正迎合人们对个性张扬的需要,同时还彰显自己的生活品味,将会成为人们体育健康生活的一种新潮流。

2.2 丰富群众闲暇生活,夯实体育文化建设

水下曲棍球文化是水下曲棍球运动健康发展的坚实后盾和持续动力,也是水下曲棍球事业发展的硬核。同时,水下曲棍球体育文化对于水下曲棍球发展来说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水下曲棍球的软实力是指水下曲棍球运动对人们的吸引力,培育人们团结友爱的精神动力;其硬实力是指水下曲棍球转化为体育产业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随着我国水下曲棍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将日趋完善,相关运动装备企业也将加快生产供应以满足大众需求,届时水下曲棍球物质文化将会极大丰富。同时,相关政策法规,如水下曲棍球行业准入机制、运营管理制度、赛事组织制度、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等相继出台,使得水下曲棍球制度文化不断完备。此外,水下曲棍球品牌赛事的打造,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加之各路媒体的大力宣传,水下曲棍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全社会形成了“玩水曲,看水曲,论水曲”的运动氛围,最终形成水下曲棍球精神文化。总而言之,在我国推广水下曲棍球即可丰富人民群众的闲暇生活,其日趋完备的物质、制度、精神文明等文化要素将成为中国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2.3 增强人民体质健康,避免运动人才流失

参与群众体育最主要目的是健身娱乐,其中直接参加体育运动或间接观赏体育竞赛是人们获取所需满足感和获得感的主要方式。水下曲棍球运动中争抢、保护、射门、配合等专项技术动作都是在水下完成的,需要参与者拥有良好的体能,而且比赛中的竞争激烈,还需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以配合队友执行战略战术,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刺激可大幅度提高参与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对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的锻炼尤为突出,健身效果十分明显。另外,人们还可通过观赏水下曲棍球比赛中运动员赏心悦目的身姿、娴熟的技艺以及激烈的对抗来消除大脑疲劳,缓解生活压力,实现愉悦身心、排解消极情绪的娱乐作用。此外,参与水下曲棍球运动可帮助肥胖人群控制体重,妇女调理生理健康,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参与水下曲棍球既可提高身体各项机能,促进成长发育,还可为今后的运动生涯打好铺垫,更可为中国游泳项目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对退役游泳职业运动员来说,从事水下曲棍球行业可以最大化地展现其自身才能,延长职业生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2.4 满足多元体育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金牌战略”光环下,国家施行“举国体制”,着重发展奥运竞技体育项目,而忽视了大众健身类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进而致使我国体育运动的非均衡发展[11]。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被人们所推崇,大众对健康身体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也精益求精,而我国大众体育现实发展与大众的体育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鸿沟,不能满足新时代大众对新事物、新体育的消费需求。这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不协调与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产业发展异化存在直接的关系,已经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水下曲棍球作为非奥运项目的新成员,兼具大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功能,其新奇的运动方式,激烈的身体对抗,时尚的运动潮流正好迎合大众生理和心理的运动需求。在参与水下曲棍球运动的过程中即可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工作学习压力,彰显自我个性,还可增加与人沟通机会,交流感情,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激发了大众的体育参与热情,缓解了我国体育领域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不协调现象,更可为我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作贡献。

3 水下曲棍球在我国的推广策略

一项新兴体育项目的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此过程中要考虑众多影响要素,如大众的消费水平、当地的人文环境、体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其中如何使众多影响要素协调统一,为项目的发展提供最大合力,这是体育项目推广需要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水下曲棍球在我国能否顺利推广前提条件和重要任务。基于各方考虑,本文拟提出从“目标定位、组织构架、媒体宣传、项目潜力、场地师资、装备保障、学习经验、加强创新”8个方面开展水下曲棍球在我国的推广工作(如图1)。

图1 水下曲棍球在我国的推广策略图

3.1 精准目标定位,完善组织架构

当前,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潮流,体育项目(尤其以休闲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已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家庭总消费支出占比逐年攀升。加之国家层面上提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更是将群众体育发展提升到一个重要地位。水下曲棍球运动作为我国群众体育版图的一部分,要将其在我国推广,首先就需要明确目标,精准定位。水下曲棍球运动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丰富我国群众体育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激发大众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打好坚实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依靠项目特色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丰富群众的闲暇时光,在此过程中增强人民体质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建设,达到社会和谐发展。此外,水下曲棍球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做好顶层设计与完善组织架构是推动其发展最根源性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水下曲棍球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构建主要涉及体制和机制两方面:(1)在体制方面:①首先,应完善水下曲棍球的组织架构,成立全国性的水下曲棍球组织部门,以统筹各项工作的开展;②将水下曲棍球运动纳入我国体育运动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类制度法规,以引导其发展的规范化、有序化与合法化;③在全国布局水下曲棍球推广试点区,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④还应积极筹办水下曲棍球各级别赛事,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广泛参与,以在全国形成一个“上下齐心”的水下曲棍球发展氛围。(2)在机制方面。需着重解决水下曲棍球发展的推广机制、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形成以“政府引导,社会驱动,企业参与”的推广机制,以“推广为主导,竞赛为引擎,宣传为推动,人才为基石”的动力机制,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法律保障”的激励机制,从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对水下曲棍球的推广发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统筹和规划,进而指导水下曲棍球方方面面的发展。

3.2 加大宣传力度,深挖项目潜力

体育项目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宣传。水下曲棍球运动当前在国内尚属于小众运动,但其兼具了游泳运动健身功能和曲棍球竞技体验,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且水上运动(如游泳、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运动项目,在民间也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水下曲棍球在我国拥有推广可行性。为在我国顺利推广水下曲棍球,加大水下曲棍球宣传力度是重要手段,要全方位、多角度与市场、媒体形成互动。通过发挥主流媒体、自媒体、流媒体的作用,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和技术,结合“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政策法规,以多角度、多形式阐释水下曲棍球的运动价值和相关知识。具体如:拍摄水下曲棍球短视频、纪录片、公益广告,以扩大传播范围;寻求明星、运动名人代言,形成项目知名度;转播相关赛事,以激发大众消费行为;开展公益活动,以树立正确项目形象等等措施,对水下曲棍球运动进行广泛的宣传,为其推广宣传造势,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进而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参与其中,促进大众消费。此外,水下曲棍球的兴起,可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这即是该项目的潜力,也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寻求突破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其中对水下曲棍球潜力的发掘,就是对该项目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合理利用与开发。为更好地挖掘项目潜力,(1)首先要以完善的组织架构为支撑,对全国的水下曲棍球俱乐部、社团、赛事进行统一领导,合理规划水下曲棍球项目的资源利用和开发;(2)要以政府部门为引导,社会各界组织和企业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合作平台,增加沟通,形成有效的对话交流机制;(3)相关部门应在场地、资金、师资、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4)要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3.3 夯实项目文化,注重特色建设

培育水下曲棍球项目文化需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重点突破:(1)物质文化建设重基础。如对于游泳场馆使用紧张问题,应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基础设施服务,新建或改造游泳场馆以适应水下曲棍球运动的需要。另外,游泳场馆可对水下曲棍球分时段使用,以错开游泳人群运动的高峰期,达到体育场馆使用和盈利的最大化。针对水下曲棍球运动装备本土产品缺少问题,相关部门应鼓励运动装备生产企业积极布局,给予政策优惠,从而加速相关装备的生产供应,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2)制度文化建设抓规范。如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政策文件,做好水下曲棍球行业的规范整顿工作;通过策划、组织不同类型、规模、等级的水下曲棍球赛事,制定相关参赛章程、规则、运营管理和规章要求等,使水下曲棍球运动竞赛开展更具规范化、专业化;通过设立水下曲棍球运动员档案库,建立水下曲棍球教练指导员准入机制,规范水下曲棍球的人才管理等。(3)精神文化建设树形象。如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在自媒体和各大社交软件网站大力宣传,制造明星效应和品牌效应,在全社会营造出水下曲棍球的普及态势;在各省市设立专业队伍,以做好水下曲棍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将水下曲棍球引入学校课堂,设置特色选修课程,吸引学生群体的加入;组织社会组织和团体开展水下曲棍球指导员培训活动,积极吸收优秀退役运动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做好水下曲棍球师资储备工作等。此外,特色建设是水下曲棍球项目在整个推广过程中都需着重开展的工作,这是水下曲棍球吸引体育爱好者参与的关键所在。水下曲棍球运动的特色建设应与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相融合:通过组织举办各种形式、规模、性质的水下曲棍球比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当水下曲棍球赛事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为赛事举办地带来众多体育旅游人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外,水下曲棍球运动还可与特色小镇建设相融合,将水下曲棍球作为特色小镇文旅项目中重要一环,以吸引广大年轻群体前往消费体验。

3.4 学习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创新

水下曲棍运动作为一项起源于西方的新兴运动,其在欧美等国发展已相当成熟,拥有完善的组织构架和赛事体系,并且拥有一大批忠实的体育爱好者,发展经验丰富。因此,在我国推广水下曲棍球,要求我们去虚心学习欧美等国在该项目发展上的成功经验,汲取精华。但我们所说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全盘照抄,而是要求我们有所取舍,在外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创新。水下曲棍球的开展需要一定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作为支撑,加之我国不同地区和人群对体育运动的差异化需求,倘若盲目推广水下曲棍球运动,可能会造成该运动在某些地区的水土不服,推广效益不佳。为让水下曲棍球运动根植于中国土地,就需要借鉴和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区域试点经验,走切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首先,我国水下曲棍球推广应以体育基础、水资源基础、消费水平为前提条件,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各项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先行推广,夯实基础,总结经验,打造水下曲棍球示范区。(2)在各示范区的基础上由“点”及“线”,构建全国水下曲棍球发展建设联盟城市,促进联盟城市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相互汲取经验,资源共享,联合举办各种级别的赛事,如城际联赛、联盟赛、总决赛,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激发起运动兴趣。(3)在示范区和连线规模的影响下,由“点”及“线”,再成“网”,将水下曲棍球向周边城市和全国各地区进行辐射,同时积极将其引入社区、学校,扩大该项目的影响力,进而在全国形成参与水下曲棍球的浪潮。

4 结 语

水下曲棍球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但其尚属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推动水下曲棍球在我国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体育爱好者及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在“2030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做好顶层设计,牢固底层组织框架,培育水下曲棍球体育文化,集中各项资源,由“点”及“线”,再成“网”地推广水下曲棍球,最终形成切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水下曲棍球发展模式。

[1] 国务院.全名健身计划(2011-2015)[EB/OL]. http://www.sport. gov.cn/n16/n1077/n1467/n1808585/1808663.html.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 于文谦,王 乐.中国国际角色转变与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J].山东体育学报,2010,26(02):1~4.

[4] Underwater Hockey[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 Underwater_hockey.

[5] 水下打曲棍球[N].四川日报,2010-07-27(5).

[6] 成都成立首个曲棍球俱乐部[EB/OL]. http://news.163.com/15/ 0914/02/B3EKO92K00014Q4P_mobile.html.

[7] 李 捷.新体育项目的发展及在我国大众健身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3):8~9+41.

[8] 赵 勇.新时代中国体育产业战略路径和对策措施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1~7.

[9] 王 辉.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在厦门举行[N]. 中国体育报,2018-01-15(01).

[10] 刘东升.女性体育消费方式的演变及现代消费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6(06):86~93.

[11] 于文谦,王 乐.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的发展问题[J].体育学刊,2010,17(02):23~2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Value and Strategy of Underwater Hockey from Healthy Chinese Perspective

ZHANG Changsheng, WANG Xiangdong, WANG Dadong, et al

College of Sports,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By using the material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o on,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value and strategy of underwater hocke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underwater hockey is an emerging national fitness sport that integrates economy, culture,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It is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which can stimulate mass sports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Enrich the leisure life of the mass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Enhance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and avoid brain drain in sport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versified sport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follow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precise target positioning and impro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rengthen publicity efforts, dig the project potential; Consolidate the project cul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s; Learn from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innovate locally.

Mass sports; Underwater Hockey; Underwater movement; Project promotion; Aealhy China; Development Value

G849.1

A

1007―6891(2021)01―0072―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1.16

2019-09-04

2019-10-22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BTY079);2016年燕山大学基础研究专项课题培育项目(项目编号:16SKY013)。

猜你喜欢

曲棍球运动体育
女子曲棍球队运动损伤因素及体能训练干预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草原文化高峰期问题研究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