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业态下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动力因素及其提升研究

2021-02-02陈远莉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业态要素小镇

陈远莉,杨 明

新业态下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动力因素及其提升研究

陈远莉1,杨 明2

1.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1137;2.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本研究基于四川批准建设的4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运用推拉理论建构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机制模型。在特色小镇新业态发展与融合背景下,分析小镇存在业态推动力不足、业态吸引力不足、业态拉力不足以及业态支持力不足问题,以此提出四川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动力机制提升路径:加强地方细化推力、注重核心业态吸引力、构建产业链共生拉力以及发挥业态功能支持力,以此助推我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新业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动力因素;提升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我国特色小镇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自《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1]颁布以来,其建设与发展得到了诸多关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一种融合业态,同时兼具旅游和运动功能的区域空间综合体[2],发展空间广阔,发展速度迅猛,其产业链长、产业综合关联度大,能够充分带动小镇新业态的发展。当下,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先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中不断布局规划,各地区围绕体育体验、服务要素与体育旅游产业等互通融合资源,催生了多种新型消费业态。在多产业融合共生发展的新时期,特色小镇业态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节点,运动休闲的消费需求新变化倒逼小镇充分利用“运动+”,衍生具有专业化、个性化的新业态,不断推动多种产业融合创新。四川省小镇众多,其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内涵丰富的人居气息,成为未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优势条件。本研究从四川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入手,建构四川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动力机制,以此助推我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新业态的发展。

1 新业态及其内涵

业态一词源于日本零售业,McNair在其“零售之轮”假说中提出业态具有内在规律[3]。业态是针对不同顾客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形态,包括产业的产品形式、服务方式、经营行为等。新业态是在业态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指的是在原有业态中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将原有业态分工细化,形成一种更加具体的形态,是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或者新型的生产经营理念将业态经营有关的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后衍生出的新型商品、服务、经营方式等[4]。而今,国家供给侧改革、大众旅游时代、体验经济消费、信息技术应用等是推动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各地区体育小镇建设热潮下,以运动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小镇业态,是体育+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平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具有独特运动+内涵[5],集聚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功能与发展要素,其产业边界日渐模糊,内部资源整合趋势逐步加强。因此,将传统小镇产业要素重新配置,将传统要素创新化、融合化、生态化、定制化、个性化,更多地向跨产业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叠加运动休闲的特色资源价值,以此满足消费者对运动+的消费需求,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黏性”。例如,杭州马拉松赛事融入科技计时设备和参赛者监测设备,用科技引领马拉松赛事,推动小镇向科技研发、营销延伸;安徽九华山以老年健康、老年养生,体育养生、体育健康为特色,集聚养老学院、养生营地、老年人体育协会等养生平台;富阳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聚焦各种室内外新型智慧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游客可以体验3D高尔夫、3D马球等各种科技体验项目,智慧体育产业特色突出;北京丰台足球小镇着重发展足球产业,在建设中引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高度结合的智能场地技术,形成足球产业集群和足球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平台;浙江省金华市经开区苏孟乡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引入增设体育消费项目,打造“两轴一带”汽车运动休闲业态。

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业态动力因素

推拉理论相关研究被证明有助于解释个体参与的动力因素[6-7]。根据已有文献整理,结合不同因素对运动休闲业态紧密程度的影响,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动力因素归纳为推力、支持力、吸引力和拉力四力。

2.1 推 力

推力是一种推动要素,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源与外在驱动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推力是主导与驱动业态发展方向的多维推动力量的集合,包含政府政策、企业进驻、当地民众参与、经济水平发展等诸多力量。政府通过政策指向、规划引领、引资建设、示范点工程等手段来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的发展;企业运用自身优势资源进驻小镇,促进小镇的项目、技术、人才与管理要素,以此加强小镇的实力构建;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能丰富与完善小镇的服务与内涵;经济水平的高低,构成了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推力要素。

2.2 支持力

支持力是一种力量要素,是小镇业态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条件,它依赖和受制于小镇基础设施、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设条件、运动休闲产业、功能设施及其功能区带等等。小镇是诸多支撑因素的综合性产业,在生产要素中的运动休闲旅游资源禀赋决定性地影响着小镇业态的支持力度与深度,将运动业、休闲业、旅游业三大产业融合,互为支持,实现功能互补和产业延伸。

2.3 吸引力

吸引力即吸引旅游者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诱发力,是招募游客、产生聚集、拉动消费的基本要素,更是吸引人流、提升价值的关键。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培育,必须要有核心业态与主题特色项目,以及小镇物理形态与空间载体等。比如小镇自然风貌吸引力、小镇人文吸引力、小镇的运动项目吸引力等,结合不同的小镇业态,构建“运动+”来吸引消费者。运动+优美的自然风光,运动+独特的人文风情,运动+休闲惬意的度假方式,以更具特色的核心业态面向市场需求,构成彰显体育内涵的小镇风貌。

2.4 拉力

拉力是小镇区域内的产业带动力,以某一产业在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辐射的影响下,搭建投资者、开发者、经营者、旅游者、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将小镇内的综合服务及旅游项目相互协同,将分散在行业、部门、企业、人员各个领域中的优势性支撑因素充分挖掘并整合起来,围绕核心产业的聚集功能,链接各要素之间的环节,从而拉动小镇业态的发展,拉动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正向整合。

综上所述,推力、支持力、吸引力与拉力四个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其动力因素由政策引导、企业带动、当地民众促进以及的生产要素外部推动力、支持力和运动休闲需求增长、产业融合共生,业态相互促进的吸引力、拉力,从而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业态集聚和消费,形成业态的内外合力(图1)。

图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的动力因素

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动力分析

动力机制是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动力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是各种动力因子与各种因素发展的内在联系[8-10]。动力机制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和加强的正反馈系统,从该系统看,运动休闲[11]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的体育运动、体育游戏、娱乐消遣等活动,小镇以提供人们闲暇生活、健康方式、新兴项目、特色文化、美丽乡村、消费升级等要素,其动力机制涉及城市化进程、资本驱动、健康需求、乡村建设、休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作用[12-15],各要素在作用时间上具有动态演进性[16]。本研究借鉴“螺旋式动力循环系统”[17],进一步提炼“推力、支持力、吸引力、拉力”等4个动力要素,构建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图2)。

图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的动力机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运动休闲为吸引核,旅游基础产业、运营人员、小镇资金条件等共同决定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业态核心动力要素。4个内生要素通过酝酿形成运动休闲带,激活运动休闲体验区,在此基础上促进小镇内的要素整合,共同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的发展,实现政府推力、特色吸引、需求拉动和资金支持的小镇内生动力因素的共同作用。

4 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业态问题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达州市渠县龙潭乡賨人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广元市曾家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及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现,4个小镇按照国家休闲特色小镇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基地为目标,结合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点进行规划与建设。其中,賨人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古賨古洞古部落)为特色,集賨人文化、生态环境、运动特点与休闲康养要求,打造集运动、赛事、康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小镇业态;广元市曾家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结合山地户外资源,建设滑雪度假区和山地户外运动休闲环线;德阳白马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结合三国古战场文化,以“运动休闲+旅游体验”的业态模式,涵盖全地形车(ATV)专业赛场、山地自行车专业赛道、真人CS基地、拓展培训中心、丛林穿越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内江市尚腾新村以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为核心,以4A级景区为基础,逐步形成“一区一原三特色,两道三赛四基地”的业态体系。从已有的小镇业态来看,四川4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山地户外资源和景区为依托,具有一定的主题形态,其业态主要有休闲商业配套、新兴运动休闲项目体验、户外基地、休闲度假区等,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表1 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主题业态(根据互联网资料与实地调研统计得出)

4.1 小镇建设机制约束明显,业态推动力不足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发现,四川4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均有当地政府主导建设,现行业态均为建设初期阶段,尚未形成区域的整体规模,缺乏小镇行业之间的部门统一有序、协调联动的合力。从2017年至今,国家、省市颁布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相关政策,对规范与改进小镇产业发展均做出了批示,但具体规划引导的微观政策。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小镇经营多属国有企业,在管理机制中灵活度不高,市场参与程度不足,其创新活力有待激活。同时,各地区小镇的建设发展仍面临融资难、基础设施薄弱等困境,在用地结构上,出现如运动设施、场所与其配套设施占地分配不均衡运动设施布局杂乱等问题,在运动核心建设中特色并不鲜明、突出,凸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的推动力不足问题。

4.2 小镇运动+特色模式偏弱,业态吸引力不足

当前,成熟的旅游业态模式,多是由地产带动、企业运营、龙头项目拉动等形式下所集聚的业态。从表1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模式来看,各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大都有雷同的业态项目,与景区、文化、科技、养生、时尚、赛事、生产相结合的融合度一般,部分小镇的未完全建设完善,业态的核心项目并不突出,运动休闲特色主题还没完全凸显,容易弱化运动休闲的功能要素。作为新时代城镇化的产物,运动休闲小镇培育时间短,普遍面临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体育功能与小镇文化消费循环不畅等问题,“运动+”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缺乏核心业态吸引力。

4.3 小镇价值链不健全,业态拉力不足

价值链是波特对企业进行系统整合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他指出企业的价值是由各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活动创造的,这些活动的整个动态过程构成了价值链[18]。在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白马关景区利用了汽摩赛事事件活动,尚腾新村开展了越野跑活动,但是整体来看,小镇缺乏对活动事件的整体性包装,缺乏对运动资源等其他价值创造环节的挖掘,特别在人群体验方面,暴露出“运动+”业态的多元融合不足。从消费者价值挖掘视角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业态链条不健全,在各地区资源要素开发的开发中缺乏多要素协同的拉力,运动休闲产业的主线不突出,造成产业价值链未完全形成,产品的附加值低、拉动力不足。

4.4 小镇要素功能不全,业态支持力不足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是具备休闲、文化、运动、培训等功能完整的空间区域。目前,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现已建成的功能区域设施相对单一,缺乏旅游功能配套服务设施,休闲娱乐和购物设施不健全,出现游客停留短,旅游功能区建设及其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相比山东潍坊国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九个功能区而言,在五大功能区(文化体验、旅游度假、教育培训、运动休闲和康体养生)之下,还延展了九个功能区(酒文化博览中心、青龙小镇、千亩花海、复古火车驿站、禅修苑、素质拓展、裕景大酒店、新柜e族),实现了小镇产业的功能与要素的延伸。可见,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要素功能仍需进一步构建与完善。

5 提升路径

5.1 加强地方细化推力

为加强新业态推力,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当地政府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细化的具体指导政策予以支持,加强细化发展意见。(1)首先,可尝试放开土地、生产要素等政府管制,交由市场调节,激发小镇市场活力和造血机制,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变为政府“引导”,创建企业、市场、当地民众等多方主体的共建机制,以此将生产生活要素融合到小镇的特色建设中;(2)在小镇用地、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等加强引导监督,让规划具体建设落实;(3)秉着“三生”原则,对小镇街道、居住区、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整合,以运动休闲区域为结点,以其他功能区为支点,完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配套基础设施、健全基础功能,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推力环境。

5.2 注重核心业态吸引力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特色”,每一个小镇,都应有其独特的文化脉络,彰显特有的小镇气息。管窥国外小镇的成功经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业态的定位、规划、培育、集聚和品牌的打造方面,聚焦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智能制造、互联网+、体育运动等业态类型[19],特在有特色产业、功能、机制和空间形态4个方面。通过以“运动+”根据四川独有的资源优势找准运动休闲产业特色与发展定位,为特色构建和重塑重点业态的核心吸引物,布局运动休闲项目群、休闲带等多个功能区域,深入挖掘有特色的小镇文化与民俗,彰显地域运动休闲特质。通过融合运动、休闲、娱乐的元素,创新挖掘小镇项目的内容与形式,打造满足“多方需求”的小镇产业业态,选择具有差异化的“运动+”路径,把区域内的体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将自然景区、文化氛围融入到运动休闲中来,整合小镇空间结构,优化运动休闲功能布局,以此推动小镇核心项目的串点成线、连线成带、优势发展,防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同质化的问题[20]。

5.3 构建产业链共生拉力

共生理论(德贝里)[21]指出,不同物种按某种物质联系在一起生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与其他生物体走向联合,共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要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业态价值链,可从延伸、集聚、优化和布局4个方面来进行。(1)延伸产业链。在小镇已有的传统旅游业态上,进行新业态的延伸发展;依托小镇区域现有旅游资源,由无到有的培育新业态的产业链;(2)集聚企业链。业态集聚是在某一行业内与该行业有互动关联的相关机构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一种现象[22-23],聚集能拉动消费促进经济效应。通过行业集聚,加强特色小镇产业链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突出体现产业集聚性、创新性、包容性、融合性要素,形成行业联合;(3)优化供需链。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业态中,应该注意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实现供需链价值最大化;(4)布局空间链。在小镇空间区域中的布局多产业发展,将运动休闲要素延伸于健康、培训、文化、旅游、医疗等产业中,延伸运动休闲产业链的宽度与深度,推动形成运动休闲产业融合的发展架构。

5.4 发挥业态功能支持力

目前,国家鼓励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积极拓展行业生态,建立产业融合桥梁等任务目标[24]。应对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素功能的单一性,可在小镇内举办运动体验活动与赛事节庆,以活动为平台,融合小镇的特色产业定位,提供资源链接的契机,它不仅可以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之初打造亮点,还能提高小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小镇内部之间的有效紧密合作,以产业形态和组合功能为载体,运用赛事、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多元要素来支持小镇运动休闲区和功能带建设[25],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功能区的重构与优化。通过资本、营销、媒体等方式,促进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教育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为满足大众的参与和观赏型消费需求,可开发特色品牌赛事促进产业发展,研发拳头产品、核心产业等,实现业态的创新与融合。

6 结 论

在“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下,随着全民健身热度提升、我国经济结构的侧供给改革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规划,能进一步凸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巨大潜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的新引擎和新载体,亟须大力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本研究基于推力、支持力、吸引力与拉力4个动力因素,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新业态进行动力机制的理论建构,结合实地调查四川4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主题业态,发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业态较为单一,生产要素与功能要素不足,业态功能区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以此提出新业态的精准培育路径,为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新业态的研究与发展献计献策。

[1]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Z].2017,2018.

[2] 倪 震,刘连发. 乡村振兴与地域空间重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未来[J]. 体育与科学,2018(05).

[3] Malcom P McNair.Significa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Postwar Period[M].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58.

[4] 刘学民. 服务消费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路径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9(13).

[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802334/content.html.

[6] Solymossy E.Motivation and Succes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ush/pull paradigm[J].Review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6(03).

[7] Taomina R T, Lao SK.Measuring Chinese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urial Behavior&Research, 2007(04).

[8] 李宗利,蔡建刚. 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J]. 湖南社会科学,2013(04):183~186.

[9]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07):2~7.

[10] 王 浪.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11] Bédard JG.[Leisure and sports][J].Les Cahiers Du Nursing, 1968, 41(06): 168.

[12] 王新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小镇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06):85~86.

[13] 马仁锋,沈玉芳,刘曙华.1949年以来工业化与特色小镇动力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05):110~117.

[14] 贺有利,王生林,赵晗彬.特色小镇的动力——工业化和三产化[J].甘肃理论学刊,2009(02):106~111.

[15] 吴建峰,周伟林.新时期我国特色小镇动力机制及政策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05):21~26.

[16] 许抄军,罗能生,王家清.我国特色小镇动力机制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7(08):20~25.

[17] 张 林,钱 琳.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1):73~76.

[18] 罗青军. 波特价值链模型的另画及其解释[J]. 商业研究,2020(05):28~30.

[19] 刘丽君.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打造节约型园林[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0] 国家特色小镇申报审批标准深度解读.http://wemedia. ifeng.com/53743210/wemedia. shtml.

[21] 杨玲丽. 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6):151~159.

[22] 王振坡.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J]. 学习与实践,2017(04):23~30.

[23] 张鸿雁. 特色小镇建设与城市化模式创新论——重构中国文化的根柢[J].南京社会科学,2017(12):65~73.

[2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Z].2014.

[25] 陈文玲,周 京.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6~12.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Promotion of Sichuan Sports Leisure Towns in the New Industry

CHEN Yuanli1, YANG Ming2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611137, China;2.Sichuan Sports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ur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ichuan, this study constructs the dynamic factors and mechanism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 towns by using push-pull the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 new business fo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town, such as the lack of driving force of business forms, the lack of attraction of business forms, the lack of pulling force of business forms, and the lack of supporting force of business forms,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promotion path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in Sichuan: strengthening the local refinement thrust, focusing on the attraction of core business forms, building the symbiotic pulling force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hai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business form of the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 town in our province by exerting the function support of the business form.

New business type;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 town; Power factor; Promotion

G80-051

A

1007―6891(2021)01―008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1.19

2020-02-01

2020-04-01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休闲体育产业)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重点项目:新业态下四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与推进路径探索(XXTYCY2019A01)。

猜你喜欢

业态要素小镇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安安静静小镇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CK小镇”的美好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熊的小镇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小镇(外一篇)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