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1-31乔学志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化学知识点探究

乔学志

(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二中学 221611)

化学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越来越多化学教师从化学学科的性质及能力掌握需求重新审视教学工作,尤其是重视实验探究过程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着手,挖掘知识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和巩固化学知识,为日后化学的更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一、实验探究及其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应用意义

1.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验的学科,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单纯应用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必然无法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所获取的化学知识也有限.将试验探究引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借助化学实验推进教学进程,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去掌握化学知识的性质和学习规律,在事物组成结构中获得更深刻的了解,并能理解记忆,获得真知.总之,实验的过程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过程.

2.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原则

首先,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地位.化学实验是巩固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化学操作能力的必备手段,教师要重视实验探究中提倡的教学观,而非局限在实验的形式当中,因此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单向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的探究性,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对教学与实验内容都要做好精心设计工作,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投入其中,发挥主体学习作用,并在探究中激发兴趣.其次,教师要积极应用综合性的教学手段,保障较高的实验探究效率.化学教师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化学知识重难点内容,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在满足学生理解认知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再者,教师要尽可能设计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实验效果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在设计化学实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参考的重点,尽可能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实验的重要要素,这样才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教学“分子与原子”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些知识学生实际生活极少接触到,日常读书获取该领域知识也有限,那么教师就可以将酚酞变色特性的实验设计其中,供学生经过探究观察现象发现原理,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后是教师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可多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历中睹物思考,这对挖掘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潜力非常有益.比如关于“质量守恒”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蜡烛等实验材料,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带入实验当中进行学习.

二、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创设良好的实验探究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化学知识探索的欲望

在过去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尊重,因此常常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兴趣点难以被激发,主观能动性也难以调动,于是很多探究性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错过高效学习的机会.因此,现今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就要充分借助探究实验具备的性质,积极为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激发兴趣,挖掘化学实验学习潜力.

比如在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内容时,为了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现实验情境:提前准备好一个烧杯,其中装有NaOH溶液,随后在学生的注视下教师向溶液中滴入酚酞,再滴入稀盐酸,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在情景再现前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红色的现象出现?随后又会变成无色?学生结合所见现象,进行讨论,经过思考,寻求答案.这样的讨论过程,学生会先思考产生红色的原因,这就会引入资料中酚酞容易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的知识点,而后续红色消失变成无色是否还能符合这一原理?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先不给出答案,而是用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学生就能对后续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兴趣,也增强教学过程活动参与和问题回答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与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点比较复杂,有很多知识点都值得学生进行探究,获取真知,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安排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经过验证深化认知,也能逐渐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架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溶液”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教授给学生溶液饱和度的知识点,由于知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展示两个装有水的水杯,向其中一杯水中不断加盐,向另一杯水中不断加糖,保持两边加量的速度一致,并邀请学生上台辅助实验,进行搅拌,伴随盐和糖加入的越多,学生会发现原本一样的现象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杯子中析出的颗粒完全不同,教师抛出求解原因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自行再设计实验来解答.这时有的学生就能想到很简单的方法,同样准备两杯水后分别加入盐和糖,观察哪杯水先出现无法溶解的情况,随后对使用到的盐和糖进行称量比较,这样的实验就很好地发现盐和糖两种物质对水的溶解度有差异,析出的现象证实物质的饱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更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锻炼了探究实验能力,这对学生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入课外探究实验素材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又具有抽象化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多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现象,引导化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其中,产生亲切感,在生活情境下自然而然地掌握化学知识,为今后的生活而服务,也不断巩固自身的化学知识架构,完善知识体系.

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妈妈在洗一些带有油渍的衣服时会先采用洗衣粉或洗衣液进行揉搓,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那么学生为妈妈出策略,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时学生会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情况,跳脱出学习化学的现实,思考如何为妈妈解决难题,于是更主动查询资料了解油渍难以去除的原因是其含有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这种物质不容易被洗洁精清洗掉,沿着这一思路,引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遇到碱性溶液快速水解的知识,也就是用苏打这一碱性物质清洗衣服油渍,这样不但很好地帮助妈妈解决洗衣服的问题,还掌握了新的化学知识点.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尝试这个实验,进一步巩固知识.

三、实验探究应用中的注意要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要点:(1)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才能形成自身的问题需求,教师则要作为学生产生探究行为的推动者,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效率.(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假设.化学实验的结果并非单一硬性的指标,过程中学生大胆质疑非常重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发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联想与猜测,鼓励学生一一去验证,这样有助于学生转变已有的错误思维,逐一排雷.(3)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在实验后的分析总结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对应的理论知识点,轮回推导,不断总结,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知识,深化对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与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而探究的过程则能推动学生认识知识、了解知识,获取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实验的形式,积极引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将其与化学知识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引入课外探究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才能帮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为后续更深入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化学知识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