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一些有效做法研究

2021-01-31叶向联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角板方法数学

叶向联

(福建省建瓯第四中学 353100)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实施,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已开始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开展改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课堂导入,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模式及思路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也起到促进作用.

一、现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设置明确合理的导入时间.课堂导入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因此课堂导入应在课堂教学之初开展且时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一些教师未明确课堂导入的最佳时间,时间过短无法让课堂导入发挥作用,时间过长则容易使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在课时内完成.

二是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存在偏差.有些教师将动画、影视、短视频、游戏等内容引入到课堂导入环节中,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但却忽略了课堂导入的关联性,所引视频、游戏等内容与教学内容存在偏差,有的甚至毫无联系,使课堂导入与课堂教学成为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存在.

三是导入方法适用性差且过于单一.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使得教师在方法选择上容易存在误区,认为运用率最高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未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理解能力,也未与教学计划及方案进行融合测试,而是如同“跟风式”的盲目选择导入方法,在教学中进行硬性导入,导致课堂导入方法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2.问题的成因

一是重视不够.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最初阶段的准备环节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都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传授上,而将课堂导入视为非必要项目,有的甚至认为开展课堂导入是在浪费时间,而学生在这种“直奔主题”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知识时(尤其是学习新课程章节时)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二是经验不足.课堂导入被推广及实施的时间并不长,这使得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会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由此将容易出现导入时间设定不合理、导入方法运用错误等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是了解不深.从小学进入中学的初中生们在此阶段其身心均经历着成长与改变,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教师在制定课堂导入方法时往往未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使得所选导入方法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课堂导入非但未能发挥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开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

1.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索未知

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关注程度虽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却并不会消失,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趣味性略显薄弱,其中的一些概念、公式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心里对数学的抵触感是教学之初的首要工作.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针对某一数学定义预留悬念,激发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之后的学习.

以《正数和负数》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天气温度或账户收支金额等正负数同时存在的生活中常见例子,或是列出小数减大数的算式,并提出问题:-3°、-20万元等数字前面的“-”代表什么意思?8-10=、16-35=等算式是否成立?让学生带着此类疑问开展正数与负数相关内容的教学,引出负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推理想象

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含有众多实验原理的学科,概念定义、计算公式是数学的主要构成内容,但却不能据此认定数学无实验,各个数学定义及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可也是需要经过漫长的验证推理,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时应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了解数学定义及公式是如何产生的,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例如《圆的有关性质——圆周角和直径的关系》,教师以“数学小实验——三角板找直径”做课堂导入.首先让学生思考没有标注圆心的圆形上怎样画出直径与圆心,教师拿出辅助工具“三角板”,将三角板直角点与圆周上任一点对齐,标出三角板两条直角边与圆周相交的点并连接两个交点,这条连接线便是直径;之后变换三角板直角顶点与圆周交点的位置画出另一条直径,两条直径的交点即为圆心.由此引出圆的性质之一: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相较对比,推动数学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加入数学比较方法,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推动数学变式教学.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教师以问题形式进行课堂导入:水果店中苹果8元一斤,梨6元一斤,买5斤水果共花费34元,问苹果和梨各买了多少斤?教师先让学生用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问题,设买苹果x斤,则梨买了5-x斤,列方程8x+(5-x)×6=34,得x=2,最后得到共买苹果2斤、梨3斤.之后将设置未知变为苹果x斤、梨y斤,列方程式8x+6y=34,因已知总斤数为5,由此得方程式x+y=5,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4.归纳总结,增强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的归纳与总结对于压缩数学知识、提炼数学重点、巩固学生记忆具有重要作用,以归纳总结的方法开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数学知识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实数》时,结合学生已学有理数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式课堂导入:有理数既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也可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以此引出除有理数以外的数,即无理数,为之后的实数分类总结做好铺垫工作.

5.错题例举,针对难点定向指导

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会以习题训练、测试的方式体现出来,学生通过做题练习能够快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错误,因此解析例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时可以与例题解析进行有效结合,教师通过搜集和整理将各类易产生错解的数学题,在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对此题形成总体印象,在之后的教学讲解过程中,学生会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回忆起此前的习题,逐渐发现错误原因并寻找到正确的解法.

例如: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5个单位长度,将点a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则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是().教师最初在让学生解答此题时往往会得到“此时a点表示的数是0”的答案,但随着负数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便会发现之前的解答并不全面,还应考虑数轴负半轴的情况,由此得出“此时a点表示的数是0或-10”.

6.应用实践,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于实际,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开展课堂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想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影视剧、动画、体育运动、游戏、音乐等内容的喜爱情况,应如何调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章节的学习上.

课堂导入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实现教育改革、推广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习能力水平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课堂导入是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选择适用性、融合性较强的导入方法,以此让课堂导入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有利支撑.

猜你喜欢

三角板方法数学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三角板“牵手”直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三角板的作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