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2021-01-31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455000申静杨延灵赵福军胜照杰吉静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剂量学附表靶区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455000)申静 杨延灵 赵福军 胜照杰 吉静娜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全球范围内年新发患者超过100万,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1]。改良根治术为常用治疗方法,但术后常需接受辅助治疗。放射治疗为常用靶治疗方法,但不同放疗方法的治疗效果、靶区剂量分布、心肺受量、安全性等不同。因此,探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更加有效的放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旨在分析三维适形调强放疗(3D-IMRT)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制定术后放疗方案提供数据参考依据,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2017年3月~2019年12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36例)年龄30~49岁,平均(39.61±4.38)岁,病灶位置:19例左侧、17例右侧,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3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3例;观察组(36例)年龄30~49岁,平均(40.15±4.06)岁,病灶位置:18例左侧、18例右侧,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4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临床分期T3~T4期;腋窝淋巴结呈阳性,需行辅助放疗;无肺转移;无结核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放化疗治疗史;合并内乳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他远处转移;免疫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仰卧后固定,抬举上肢,CT进行定位扫描,范围为环状软骨至肝脏下界,之后进行三维重建,勾画计划靶区(PTV)、临床靶区(CTV)。CTV包括患侧胸壁、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胸壁前界为皮下5mm,内界为体中线、外界为腋中线、后界为胸壁。PTV在CTV基础上,前界不变,头脚外放1cm,剩余各界延长5mm。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观察组接受3D-IMRT。治疗计划:Synergy加速器(6MV-X线),照射计划为4~6野。设置剂量条件:处方剂量为计划靶区中最大剂量<105%,心脏最大剂量<30Gy,同侧肺部最大剂量<处方剂量。照射处方总剂量为50Gy/25次,5次/周,持续25次。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靶区剂量学指标水平,包括V95%、V105%、V110%、HI、CI。②比较两组心肺受量,包括V30、V40、V50。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靶区剂量学指标水平 两组靶区剂量V95%、CI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靶区剂量V105%、V110%、HI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1。

2.2 心肺受量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V30、V40、V50的心、肺指数均较低(P<0.05),见附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33%(12/36)、16.67%(6/36)、30.56%(11/36)、11.11%(4/36),均低于对照组的75.00%(27/36)、41.67%(15/36)、61.11%(22/36)、41.67%(15/36)(P<0.05)。

3 讨论

外科手术在乳腺癌诊断、综合治疗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放疗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主要辅助治疗方法,能控制、消灭癌细胞,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限,但不同放射方法具有不同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靶区剂量V105%、V110%、HI均低于对照组(P<0.05)。3D-IMRT具有精度高、治疗合理等优势,通过将辐射野分为线束,并对野内每一线束进行优化,可使剂量分布更加精确,提高治疗计划精准度[2]。因此,3D-IMRT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胸壁变薄,进行传统的放疗,易出现心肺量过高的问题,导致心肺功能损伤,且接受的辐射剂量是放射性肺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30、V40、V50的心、肺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3D-IMRT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能减少心肺受量。其原因为:3D-IMRT能达到物理学、生物学对靶区内、靶区边缘的剂量强度要求,且能有效将瘤旁器官接受的照射剂量体积把控在限定范围内,并尽量使肿瘤照射剂量达到最大、射野内正常组织辐射剂量最小,从而改善适形度,减少放射性损伤,保护正常组织器官。

附表1 两组靶区剂量学指标水平对比(±s)

附表1 两组靶区剂量学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CI HI V95% V105% V110%观察组 36 0.83±0.24 1.09±0.33 99.12±7.86 4.68±1.14 0.08±0.01对照组 36 0.74±0.26 1.40±0.41 98.75±8.03 10.94±3.55 3.27±1.06 t 1.526 3.534 0.198 10.074 18.056 P 0.132 0.001 0.844 <0.001 <0.001

附表2 两组心肺受量对比(±s,%)

附表2 两组心肺受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心 肺V30 V40 V50 V30 V40 V50观察组 36 9.05±1.18 1.22±0.83 0.31±0.1110.59±1.123.24±0.510.90±0.32对照组 36 10.41±1.37 3.17±1.05 1.05±0.3412.08±1.246.29±1.272.33±0.61 t 4.513 8.742 12.425 5.350 13.372 12.456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3D-IMRT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安全性高。原因主要与3D-IMRT可有效减少器官照射剂量,有助于保护患者心脏、肝脏、肺等器官组织与有关。

综上所述,3D-IMRT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心肺受量较少,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剂量学附表靶区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