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体思维开展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一般做法

2021-01-30中山市小榄镇第一中学曾飞虎

师道(教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卖炭翁白居易群文

文/中山市小榄镇第一中学 曾飞虎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具体到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要从文化传承和理解的角度认识古诗词教学,层层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文化基因,指导学生在群诗阅读中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将初中古诗词教学引向深入。

一、设定议题,发掘文化内核

议题设定的过程应当具备“广泛展开,义理兼顾,具体探微”的特点。

首先要关注诗歌的社会价值。《卖炭翁》这首诗有个小注,“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指宦官到市场上为皇室采买物质。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这个时候宦官专权,横行霸道,把持着为皇室采买物资的权力,宫市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公开的掠夺,百姓深受其苦。白居易对此极为痛恨,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在当时就有相当的影响力,也给后人留下了研究中唐社会的资料,这是作品社会价值的体现。

其次要看到这首诗所体现的民生思想。这首诗是白居易所作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 首。这一组诗歌是诗人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之作,体现着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切,是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白居易《与元九书》)诗歌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具体表达。同时,这也是白居易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对腐败的朝政所发出的严厉警告。

二、勾连课内课外,浸润生命

阅读为先。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相比散文和小说的阅读,还要增加诗词内容理解的工作。这里可以采用“X+1”的材料构成方式。“X”是组群的文本数量,按照一篇古诗文一篇解读性文章的数量提供;“1”是教师精选的有关议题的阅读材料,尽量选择相关的较为浅显的论文,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增加一点厚度。本节课教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三首古诗词的解读文章,并向大家推荐了汤亦佳老师的《〈卖炭翁〉近二十年研究述评》这篇论文(以纸质形式下发),体现了材料选择的精准性,也充分考虑了学情。

思考先行。思考先行是群文阅读课的一个显著特点。课前必须让学生先行思考,连结课堂教学的要点,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本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三个,一个是“宫市是什么?”“汉代兵役制的特点是什么?”“抓壮丁是什么意思?”这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文化背景,要先行思考。

三、构建系统,体现课堂价值

第一层级:解读文本,以读为先。这里的“读”指解读文本,理解内容,要重视学生的作用,应当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扎实展示。教师的引导则应重在将诗歌的“核”抓住,如这三首诗一言以概之,惟“苦”而已。学生的初步理解能达到这个程度,就代表课前的“读”是到位的。

第二层级:品析内容,问题为导。本节课教师设计了四个问题: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个议题的意思是什么?这三首诗是否体现了议题的要求?2.《卖炭翁》中最让你觉得老人“苦”的诗句是哪句?他“苦”在哪里?请找出原句,并作出品析。3.《十五从军行》老军“苦”在何处?请找出原句并简要说明。4.《石壕吏》中“苦”的人有几个?请说说他们“苦”的原因。这四个问题直指诗歌内核,充分关注了对内容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课堂得以精炼。

第三层级:比较阅读,义理兼顾。教师设计了“请在这三首诗中分别找到最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它们的异同。”这个问题,将赏析放在比较阅读的视野中进行,并充分进行了语文训练。

第四层级:归纳小结,议题明晰。这是课堂的小结环节。教师应用首尾呼应的手法,在这个层级再次回到议题,将之明确。教师设计了“这三首诗歌写作目的是什么?这三首诗歌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讨论环节。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明确诗歌体现的民生思想,明确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总之,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教师要深入研究把握其真核,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内课外的每一个学习活动中,真正得到古诗词的涵养,并真正走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卖炭翁白居易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卖炭翁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群文活动
丫头坪的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