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相结合,突破写作瓶颈

2021-01-30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邓鲜容

师道(教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作动物

文/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 邓鲜容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写作能力是最能展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读写教学之间必须系上一根纽带,将读和写结合起来,以读引写,以读促写,就能为突破写作瓶颈提供很好的思路。

一、大量阅读,打好写作之基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必须开展大量课外阅读,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部编版教材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更是为教师推进课外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教师应结合“亲子共读”“好书共读”“名作家精读”等栏目,鼓励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夯实写作的基础。

二、结合课文,构建小练笔习作体系

1.熟读课文,找准学生兴趣点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编者的意图往往含而不露,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因此,教学中,应秉承由浅入深、逐步拔高、环环相扣的教学理念,将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整理归纳,捕捉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兴趣点来开展教学,其中,关键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点,构建小练笔习作体系。

2.课堂教学中,转兴趣点为仿说点、仿写点

部编版教材的课文往往是经典美文,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课文中的美,在课前预设中,摸查学生的兴趣点,精准地把握好学情,为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兴趣点巧妙地转为仿说点、仿写点做好充实准备。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学生对此题材特别感兴趣,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多了解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了解相关动物、植物的生活习性或生长习性,利用这些特殊的习性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在充分开展相关课外科普资料阅读的基础上,课堂可展开诗歌仿说活动,引导学生仿照诗歌的样子说一说,课后进行诗歌仿写和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文教学与口语交际和写话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3.课后习作中,转兴趣点为激发点,结合课文开展续写、改写等小练笔

课后习作中,要找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转兴趣点为激发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续写故事、改写故事结局、故事新编等方式,开展特色小练笔。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宝葫芦的秘密》《海的女儿》等课文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故事,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对《宝葫芦的秘密》展开续写,看看宝葫芦还会带我们走向一段何等奇妙的旅程,看看海的女儿能否拥有更幸福的结局。由于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更好地达成读写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提炼课外阅读兴趣点,以读引写

课外阅读书目琳琅满目,教师要既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供一定的指引,捕捉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点,灵敏地转化为写作点,促使学生有言而发,既深入探讨了书籍所蕴含的深意,又锻炼了归纳总结、对比分析、评析鉴赏的书面表达能力,反过来还会促进课内习作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往往对动物非常感兴趣,经常观察小动物和喜爱看描写动物的文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是牢牢切合这一特点,提出了“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示了《猫》《母鸡》等文章,单元习作安排为《我的动物朋友》。教师在教导这一单元时,可提前引导学生去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其中,可重点看《最后一头战象》和《羚羊飞渡》,然后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加深对角色品格的品读,还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战象和羚羊分别体现出来何种品性?两者有无共同点?有无值得我们人类借鉴或学习的地方?在教师系统的、目标明确的阅读指引下,学生往往可以很好地深入鉴赏文学作品,并转化为书面鉴赏文字。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断地提升了评析鉴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当面对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时,学生就会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了。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作动物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