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河汇百川
——以水荫路小学为例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上善若水”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1-01-30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钟顺柳

师道(教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上善若水粤语粤剧

文/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 钟顺柳 高 庆

经典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能够浸润人心,滋养生命。让经典文化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育并举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一)“六爱”特色课程

结合我校的如水教育,我们根据各年级教育的主题内容,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特色课程求发展,研发了以“上善若水”为主线,用“爱”贯穿六年六册的校本特色课程,让爱的信念贯穿始终,让向善、向上的如水精神渗透其间。我们的《上善若水爱泽童心》教材由六册组成:一年级《爱我的新家》、二年级《如水儿童爱水荫》、三年级《如水儿童爱越秀》、四年级《如水少年爱花城》、五年级《如水少年爱南粤》、六年级《如水少年爱中华》。全册共16 个课时,每学期展开教学8 课时。为了保障课程学习的顺利开展,学校安排各年级班级每周利用一节品德课进行教学,确保课程有效落实。学校实行层级管理,科长、级长监督、教导处检查实施情况。“六爱”课程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按照爱班级——爱学校——爱越秀——爱广州——爱南粤——爱中华的脉络,形成了在整个小学阶段初步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脉络。在教学分享过程中,各年级老师围绕紧扣本年级年龄特点的校本课程,针对教学教材内容,采用鲜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全维度地扩宽主题内涵,有机地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了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声的实践活动。

向善向上的教育就是六爱的教育,就是培养像水一样品性的人的教育,就是教师将爱根植于课堂,注入学生的心灵,让爱的校园,爱的课堂,爱的教师赋予学生,使得每一颗鲜活的心灵在六爱的滋养与释放中灵动地跳跃着。

(二)培养卓越口才特色课程

与黎明共舞,丰盈生命底色。培养卓越口才特色课程,成为师生共同穿越文学经典,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成为如水教育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以适合孩子当下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经典古典诗词为主开发课程。两边校区舞台每天各一个班进行优秀朗读者展示,每班每学期两次,一学年四次。长此以往,每一位水荫学子在六年级毕业前便最少有二十四次固定的舞台展示的机会。每天的晨诵(8:10-8:30) 和午读(14:10-14:30)时间,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让教师、学生、经典三者交织在一起。汉语、英文、数学、科技……大学科融合的理念让多维度的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孩子们的心灵;师生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多元诵读的丰富性。两师生运用不同的技法,一起感受语言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每天的“优秀朗读者”精彩纷呈,个性诵读让校园灵动生色,让孩子的自信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展现,心灵得到唤醒,口才得以提升。

(三)健身气功特色课程

我校健身气功社团成立于2015 年9 月。在蓬勃的发展下,我们于2018 年开设了健身气功五种功法的课程:易筋经、五禽戏、六字决、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课程以功理科学、简单易学,动作舒展大方等特点深受水荫师生的喜爱,是一顶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我们通过共习练健身气功,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灵动少年,绳舞飞扬”跳绳校本特色课程

我们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心理、生理及年龄特征,结合跳绳的健身与教育作用,整编1-6 年级的跳绳课程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进行连贯有序的跳绳学习,根据年龄增长以及运动技能的提升,难度逐渐增加。校本教材的编写不仅包含跳绳的方法、技术、测试或比赛规则等,还包含跳绳运动的由来、跳绳相关的古诗词、名人典故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身体力行,在运动健身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探究创新、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二、特色课程传承岭南经典文化

(一)粤语童谣特色课程

粤语童谣是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南方地域特色。我们为加强少先队员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喜爱,深入了解岭南文化,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2016 年开始就组织各中队利用音乐课堂的学唱,午读时间坚持唱、演粤语童谣。队员们用整齐划一的动作,激情饱满的声音表达了对粤语童谣的喜爱。从2016 年至2019 年,我们在市、区少先队粤语童谣小队擂台赛上崭露头角。近两年我们的如水校友翁沣哥哥也原创了《剪纸仔》《艇仔摇摇》等优秀的粤语童谣作品。孩子们也多次荣获市、区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如水少年大方自信的品格和优良的艺术综合素质。

(二)“粤韵粤美 我要传承”粤剧(音乐、美术)特色课程

粤剧,是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享有“南国红豆”的美誉。为了更好地传承岭南精粹戏剧,我们的音乐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年段粤剧学习活动目标,低年段进行粤剧名段鉴赏,中年段主要开展做功、念白学习感受与体验,高年段深入粤剧做功、唱功学习感受与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终身学力的发展。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通过专家引领,建构在如水教育环境下体现教学相长的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教育目标。

粤剧中无论是华丽的服饰,精细的头饰,还是大气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无不受到大家的喜爱,因此我们选择粤剧的角色创作等内容作为粤剧美术课程的主要方向,与我们的粤剧音乐课程“比翼双飞”,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推广,如了解的粤剧历史与流传,激发对粤剧传承的兴趣;学会利用各种现代材料进行粤剧人物的创作;能与同学合作完成粤剧脸谱、戏服图样、演出道具等作品并分享成功的快乐;学会收集、整理和保护收藏民间艺术作品……这样,便形成了以粤剧课程为载体,以课堂内外为依托,以普及和传承粤剧艺术教育为重点,开发校内外潜在资源的特色课程。

猜你喜欢

上善若水粤语粤剧
SINGING THE CHANGES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之三)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粤语吟诵在广州地区中小学推广的学情可行性调查研究*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上善若水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杨三明:上善若水,求变者通
1949—1951年粤剧“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