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及效果分析

2021-01-29刘向铜曹秋香熊助国肖根如许光煜陈志平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普通班卓越工程师卓越

刘向铜,曹秋香,熊助国,肖根如,许光煜,陈志平

地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及效果分析

刘向铜1,曹秋香2,熊助国1,肖根如1,许光煜1,陈志平1

(东华理工大学 1.测绘工程学院;2.地球科学学院,南昌 330013)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是教育部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以“卓越工程师”为例,结合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十余年培养的经验,详细的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在组织管理体系、学生遴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育中心开发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然后以2013级到2016级学生为例,从学生的选拔、学习、毕业、就业等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建设的成效,最后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以期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提供参考,为“四新”建设提供借鉴。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培养模式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自从2010年“卓越计划”提出以来,各个建设单位在人才培养模式[2-6]、人才培养方案[7-8]、培养效果评价[5,9,10]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作为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已经完成了12级到16级共四届“卓越计划”学生的培养工作。

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测绘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在组织管理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选拔招生制度、实践教育建设等方面均有进展,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特别是培养效果上进行详细探讨。

1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基本情况

测绘工程专业自197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10年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27人,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有17人。测绘工程专业自2012级开始遴选学生,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以每届30人的标准成班,现在已经完成了150人次的培养,另有90名“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在校。毕业生就业广泛分布在基础测绘、国土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勘察、核电工程、城市规划与建设、海洋测绘等行业领域,经过工作岗位的锻炼和成长,大部分已成为单位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2 测绘“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探索

按照教育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对照江西省教育厅的建设要求,以学校的专业建设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测绘“卓越工程师”项目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建设,在组织管理体系、学生遴选、人才培养方法的制定、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育中心的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1 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学校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负责协调日常工作,由分管校领导直接管理,列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在学术的招生选拔、学习过程管理、考核等均有政策文件支持,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学院层面主要包括学工、教务、党务、教学、政务和招生就业,组织管理人员与测绘工程本科生的组织管理人员重叠,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又有所差别。“卓越工程师”每个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并实行“导师制”,按每5名学生配备1名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在教学管理和平时学习过程中,导师作为学生教学生活方面的引导者,协助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的学习管理。“导师制”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和导师联系,获取相应的指导。导师可以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帮助学生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真正的践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拥有家国情怀,具有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2.2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工程实践需求

依照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培养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未来测绘科技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奉献精神,掌握测绘基础理论、3S技术(GNSS、RS、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综合分析、表达及应用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测绘、国土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勘察、核电工程、城市规划与建设、海洋测绘等行业领域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毕业后经过5年工程实践,达到测绘工程师技术和管理水平,能胜任测绘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实施、质量监督,并能承担社会经济、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以技术及管理骨干的角色,带领团队在创造性测绘工程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就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为达到此目标,在强化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实训课程,在传统的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摄影测量专项技能训练、大地测量专项技能训练、工程测量专项技能训练、遥感教学实习基础上,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大地测量企业实训、摄影测量企业实训、工程测量企业实训、生产实习与企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学生毕业时,需修满170学分,其中,通修通识教育课程42.5学分,占总学分25%,专业教育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65.5学分,占总学分38.5%,集中实践教育课程24.7学分,占总学分24.7%,多元化培养课程20学分,占总学分11.8%。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注重体现工程实践的需要,用开展企业实训课程的方式,缩短工程实际操作和学校所学理论之间的差距。同时注重培养方案的改进,根据教学开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每隔4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

2.3 完善选拔招生制度,保证生源质量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选拔制度由测绘工程学院根据《东华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选拔办法》,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制定。选拔的时间在第一学年结束、专业分流之后、第二学年开始的时候进行。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以第一学年成绩排名前45人进入专业综合面试,学院组织面试小组,每个学生单独面试,采用自我介绍,老师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问题包括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最终以高数、英语、计算机基础和测量学学分加权平均分与面试成绩之和进行排名,前30名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本着“严进严出”的原则,“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退出机制,以保证进入卓越班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培养。如学习期间,学习过程中如出现学籍警示;出现考试违规者;在企业学习阶段,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影响恶劣或造成责任事故者;在企业学习阶段,经过课程考评和企业认可等各方面的考评,综合考评不合格者;或者学生因客观原因,自愿退出“卓越计划”。

合理的选拔制度能够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使学生顺利完成“卓越工程师”阶段学习,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2.4 建设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开展,需要有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任课教师,围绕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主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和扩充师资队伍。

首先是增强现任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让教师“走出去”。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或者与企业开展横向项目合作,加强产学研建设。制定相关的文件和制度,为教师“走出去”打通制度渠道,理顺学校和企业的关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走出去”,保障教师的权益。

其次是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职教师和聘用大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结构。在师资招聘计划中,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重点招聘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在过去四年中,测绘工程专业共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4人,这些教师在实训实验类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进来”还包括聘用大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的来学校讲课和讲座,学生在企业实训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教师指导完成,“兼职教师”大多为工作在生产技术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对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的仪器、理论、流程和方法有较好的帮助。

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调整了师资结构,造就了一支理论前沿、实践先进、技术扎实、技能全面的“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

2.5 注重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工程实践教育是“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实践教育内容,提升实践教育效果是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之一。在实践教育上,我们“内强建设,外强合作”内外交叉,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充足的实践教育内容。

在校内实践教育部分,注重仪器设备的投入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从工程角度出发,补充工程上使用的仪器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当中,实验室先后购买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多功能教学沙盘、测量机器人、多波段测深仪、无人机、高精度GNSS、陀螺经纬仪等,使学生能够提前熟悉和使用主流的先进工程测量仪器。同时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先后建设了工程测量校内高精度GNSS网、梅岭地区大地测量实习基地、安义数字测图实习基地、浙江江山综合基地等1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保障了“卓越工程师”校内实习的需求。

企业实训部分注重行业深度和广度同步推进。建立了涵盖工程测量、道路交通、基础测绘、国土规划、矿山地质、海洋、水利、市政等多个领域的50个实习基地共建单位,拓宽企业实习的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方向选择。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注重深入生产一线,参与生产过程,确保实习的深度,确保实习实训的扎实开展,杜绝“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注意听取行业单位的反馈,不断的改进校内实训的内容和方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缩短“卓越工程师”校内实习内容和企业生产需要的响应时间。

3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效果

经过近十年建设,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已经步入正轨,现拥有测量学、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6门江西省精品课程,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0多项,先后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由于2012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理论课并未单独开班上课,2017级以后的学生还未毕业,本文以2013级到2016级学生培养为例,分析“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级(简称卓越班)和非“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级(简称普通班)在基础课成绩、专业课成绩、课程总成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异同。

在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选拔上,考虑到专业本身需求,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卓越班选拔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测量学》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成绩也加入选拔成绩。进入卓越班的学生拥有较好的《高等数学》成绩,2013级到2016级卓越班平均成绩均超过了80分,2015级卓越班达到了87.8分,普通班的平均成绩均在80分以下,2016级的仅有70.9分。《测量学》课程平均成绩卓越班优于普通班,2014级到2016级卓越班的平均成绩均在80以上,普通班的平均成绩均在75以下,但是2013级卓越班的成绩略低于普通班。由此可见,选拔出来的卓越班在重要科目的学习成绩上要优于普通班,进入卓越计划培养的是专业内较为拔尖的学生,2013级卓越班与普通班学生成绩并无明显差别,原因是2013级选拔的时候,卓越计划在学校刚开始执行,属于过渡阶段,学生并未重视,很多优秀的学生并未报名参加选拔。

图1至图4选取了高年级的四门核心课程来比较分析卓越班的学习效果。由图可知,卓越班在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上优于普通班,且差值在6分以上,2015级达到了11分。《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卓越班的学习成绩优于普通班,但是2013级的差异不明显,《工程测量学》和《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卓越班的成绩甚至比普通班低0.5分。但是总体上,卓越班的核心课程学习成绩较普通班要好。

图1 2013级至2016级卓越班和普通班《摄影测量学》课程平均成绩比较

图2 2013级至2016级卓越班和普通班《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平均成绩比较

图3 2013级至2016级卓越班和普通班《工程测量学》课程平均成绩比较

图4 2013级至2016级卓越班和普通班《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平均成绩比较

卓越班学生需修满170学分才可毕业,图5至图8为2013级到2016级卓越班和普通班毕业生毕业成绩平均分分布图,由图可知,卓越班的平均成绩分布曲线的峰值均在80分以上,普通班的平均成绩分布曲线的峰值均在80分以下,其中2015级和2016级曲线峰值相差约4分,2013级曲线相差不到1分。平均成绩最高分均出现在卓越班,除了2013级以外,平均成绩最低分均出现在普通班。由上可知,经过4年的培养,卓越班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整体由于普通班,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能力。

图5 2013级毕业生卓越班和普通班毕业成绩平均分分布图

图6 2014级毕业生卓越班和普通班毕业成绩平均分分布图

图7 2015级毕业生卓越班和普通班毕业成绩平均分分布图

图8 2016级毕业生卓越班和普通班毕业成绩平均分分布图

2013级到2016级毕业生卓越班学生考研率高于35%,2015年达到59%,普通班考研率在30%以下,仅2013级超过了30%。卓越班学生就业均在大型企业,其中,国企较少,其它企业较多,并无事业单位。普通班学生除了在企业就业外,有部分在事业单位就业,还有少量未就业。由此可见,卓越计划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升学和企业,从效果上讲,基本达到了卓越计划培养的目的。

4 测绘“卓越工程师”建设的未来探索

4.1 “卓越工程师”培养成本较高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对师资、仪器设备、企业实训内容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正常的教学投入难以满足“卓越工程师”计划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大培养投入,控制培养成本,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开源节流,把有限的经费集中使用在师资提升和关键仪器的购买上,注重各方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扶持、校友资助、教师项目等社会资源,注重校企合作,在企业实训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效果。

4.2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难度大

“卓越工程师”计划目的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培养匹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需求的新型建设者。“卓越工程师”培养并无可借鉴的方案,制定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上,更是难以评价。为此,在我们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注重方案的动态调整,对于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订,在教学方案执行完四年后,及时的跟踪和反馈学生的培养质量,动态调整教学方案,至今为止,已经完成了2012版、2014版、2018版方案的修订。

4.3 “卓越工程师”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高

多数用人单位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不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导致卓越班学生在就业上并无太多的优势,反过来削弱了学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身份的认同感。为此,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卓越工程师”的政策宣传,另外,培养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卓越工程师”,以提高社会认可度。

学校的测绘“卓越工程师”建设坚持“学生为中心”,突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坚持探索校企结合之路,注重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建设中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培养模式上还需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地理环境监测、国土资源与开发等方面不断的改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0-06-23)[2020-09-25]. http// www.gov.cngzdt.

[2] 孟小亮,边馥苓,崔晓晖.地信产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测绘科学,2015(8):161-166.

[3] 陈国良.行业高校测绘卓越工程师多元化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7(03):133-136.

[4] 贺小星,鲁铁定,李长春.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测绘工程,2018(1):77-80.

[5] 黄兰芳.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的能动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 20-22,29.

[6] 林健.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5-16.

[7] 邓岳川.MOOCs背景下的《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6):81-84,5.

[8] 冯甜甜,程效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举措——以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6):15-17.

[9] 程效军,刘春.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测绘地理信息,2017(3):124-126.

[10] 景安磊,钟秉林.一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形势、问题和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65-70.

On the Reform and Effect of“Excellent Engineer”Training Mode for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Major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Xiang-tong1,CAO Qiu-xiang2,XIONG Zhu-guo1,XIAO Gen-ru1,XU Guang-yu1,CHEN Zhi-ping1

(1.School ofGeomatics;2.School ofEarth Science,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13,Jiangxi,China)

The“Six Excellence and One Top”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ake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takes“Excellent Engineer”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f“excellent engineer”training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Major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o analyze in detail the work carried out in such aspects a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tudents selection,formul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chem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development of practice education center and so on. Then taking students of Grade 2013 to 2016 as examples,its effectivenes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student selection,learning,graduation,and employment. Finally,the problems existing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2.0 construction of the“Six Excellence and One Top”plan and the“Four New”construction.

“Excellent Engineer”;Surveying and Mapping Major;training mode

G648.4(G642)

A

2096 – 2045(2020)04 – 0062 – 06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17YB070);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高校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17YB079);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时间序列分析高分辨率D-InSAR技术在南昌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监测中的应用”(GJJ170439);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戏剧表演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XJG-18-67-3);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重点项目“江山实习基地虚拟野外地质教学平台的构建”(JXJG-19-6-7);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三维地质模型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地质类专业研究生时空思维研究与实践”(JXYJG-2018-141);江西省人文社科课题“江西诗派的传播推动江西文化强省建设的研究”(JC19230)资助。

刘向铜(1981—),男,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工程测量与InSAR技术应用;曹秋香(1982—),女,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地学与核技术应用;熊助国(1962—),男,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工程测量;肖根如(1978—),男,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GNSS技术与应用;许光煜(1990—),男,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地震灾害参数反演与区域地质构造;陈志平(1988—),男,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GNSS数据处理。

[责任编辑:夏 琍]

猜你喜欢

普通班卓越工程师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面向普通班的尖子生培养策略探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