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建立的汉堡职业大学为例

2021-01-29HendrikLackner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汉堡学术

Hendrik Lackner

融合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建立的汉堡职业大学为例

Hendrik Lackner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德国 奥斯纳布吕克 49076)

汉堡职业大学的建立,意味着汉堡作为一个联邦州跨进了科学政策的一片新大陆。这所新建的高校很有潜力作为一所示范大学为从根本上重新衡量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做出贡献。汉堡职业大学的成立目的在于实施高等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从而可持续性地推进德国的传统职业教育。由于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选择就读大学,因此迫切需要这种推进。融合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将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实践型的专业人才做出重要贡献。有很多理由表明,这种创新模式将于成功通过试验阶段后在整个德国推广起来,并成为现有双元制高等教育项目的有益扩充。然而,仅出于扩充的目的而在制度上创建一个专门的高校类型,其必要性是值得怀疑的。取而代之应将这项任务交由在提供双元制高等教育项目方面已非常成功,且是市场领导者的应用科学大学完成。

德国双元制高校教育;职业教育;应用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应用科学大学

1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不相容的世界

曾经在几十年间里,两个学习地点(企业和职业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没有联系、没有交点并存的。因此,中学毕业生不得不在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之间选择其一。由于全球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加剧,企业因此处于一个愈加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在现今的时代,对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进行分类隔离很大程度上已经过时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对这些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专业能力本身以外,职业新手还必须具备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以及跨学科性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以便能够独立、有效、可持续和节省资源地解决各自所处的职业和社会环境中的实际问题。[1]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必须进一步将职业实践能力与认知和学术能力相结合,并让它们相互之间建立起联系。因此,称之为一个“职业世界学术化”(Akademisierung der Berufswelt)或“高等教育职业化”(Verberuflichung der Hochschulbildung)的进程是正确的。伴随这一进程的是课程设置在职业教育上端和学术教育下端之间的区域扩散。[2]这样看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早已不再是互不相容的世界。如果进一步观察,也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所谓的不兼容实际上从未存在过。尤其是应用科学大学,自50年前这种类型的大学成立以来,通过其以实践和应用为导向的特征,其中包括数十年来双元制专业所体现的,成功地在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建立起了桥梁。近年来,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融合与交叠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界需求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地既要有职业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学术理论知识。

2 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汉堡模式”

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理念符合科学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建议,即更紧密地啮合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并将诸多混合式的教育形式更多地侧重于职业教育,即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植入学术内容。[3]从本质上讲,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是对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拓展,即对已长期存在的双元制高等教育类型——特别是融合职业培训(ausbildungsintegrierende)以及工学一体式(praxisintegrierende)的双元制高等教育[4]——进行扩充。在汉堡州政府对建立汉堡职业大学(BHH)陈述的立法理由中可以找到以下操作定义,并通过该定义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特征: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通过以下方式系统地结合了所涉及的教育领域,即融汇职业培训和大学学习内容,构建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安排三个学习地点(即高校、职业学校和企业,三者在内容方面也进行协调);就整个教育过程制定合同(根据《职业教育法》(BBiG)或《手工业条例》(HwO)制定职业培训合同,并与大学学习合同一起规定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职业学校和高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各尽其责。新的教育形式所具有的特征:

(1)学生参加双元制职业培训。学生根据《职业教育法》或《手工业条例》与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并经培训企业同意后同时在汉堡职业大学注册;

(2)职业培训和大学学习并行进行,即学生在企业、职业学校和高校三个学习地点进行学习;

(3)职业培训和大学学习都按照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从而可以减少职业培训和大学学习课程之间的重复和冗余;

(4)所有三个学习地点的学习成绩都得到相互承认,并计入总成绩;

(5)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大学学习以及做关于职业发展道路的决定都在职业教练或者说职业发展教练的辅导下进行。

该模式不是要取代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已经存在结合形式,而是要通过多提供一个选择来丰富已有的形式。“这些教育途径促使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实现无重叠地的啮合。”[5]

在“汉堡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四年内获得学士学位和一个职业资格,即获得双重资格。与融合职业培训的双元制高等教育(ausbildungsintegrierendes duales Studium)相比,在后者模式下,学生通常在第七个学期结束时获得双重资格,但学生有很大的时间压力。而汉堡模式的学习时间要长一个学期。不过,与仍然广泛流行的连续模式(konsekutives Modell),即先完成职业培训然后上大学的模式相比,学生在汉堡模式下至少也可以节省一年时间。

“汉堡模式”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新颖之处:学业一开始的18个月是所谓的基础阶段。学生结束该阶段必须根据《职业教育法》的强制规定通过中期考试(Zwischenprüfung)。在基础阶段的末期,学生将在职业训练师的密切指导下就他们接下来的教育路径做出选择,如图1所示。这样有助于优化个人的教育路径和职业选择,并有助于减少辍学现象。通过防止错误决定的出现,可以使学生避免在教育经历上有失败的记录。[6]这也是“汉堡模式”的主要目标:学生要么决定取得双重资格,要么决定仅完成职业培训。若有学生不想继续完成职业培训,而只是选择学术教育,那么其已取得的学业成绩可以在换了大学之后根据各联邦州的高等学校法和转学后的学校在考试规章中的相应规定得到承认。

学术融合型的职业教育,入学条件除了要求具有大学入学资格以外,还要与汉堡职业大学的一家合作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学生每个月从培训企业获得职业培训生工资。无论是学生还是汉堡职业大学的合作企业都不交学费。

图1 融合学术型职业教育的“汉堡模式”

来源:汉堡自由汉萨同盟议会。2019.21/17964v.6.8.20190(州政府向议会提交的关于成立汉堡职业大学的通知),第6页。

3 新建的汉堡职业大学(BHH)

联邦州汉堡于2020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汉堡职业大学,该校为公立大学。学校计划在2021/2022冬季学期开始实施教学,总共规划了50个岗位编制,其中包括15个教授职位。从2025年起学校将开始常规运营,规模为共计1000名在校学生。

3.1 法律框架

汉堡州议会于2019年11月20日一致通过了《汉堡职业大学法》。[7]令人注目的是,除了执政联盟社民党(SPD)和绿党(Bündnis90/DieGrünen)以外,四个反对党基民党(CDU)、左翼党(Die Linke)、自民党(FDP)和另类选择党(AfD)也同意了政府的法案提案。由此可见,就建立这所新大学而言,各党派跨越了自己的边界并达成了广泛的政治共识。

《汉堡职业大学法》属于条款法(Artikelgesetz)。第2条是对《汉堡高等学校法》的补充,从而使汉堡职业大学得以被纳入该法第1条第1款第9项的公立高等学校的范畴。第1条包含了《汉堡职业大学的建立与运营》(BHHG)。因此,汉堡职业大学的相关法律关系没有确定在《高等学校法》本身,而是由一部专门法来规制,这一点类似于汉堡警察学院(Akademie der Polizei Hamburg)的应用科学大学部和汉堡北德财经与税法学院(Norddeutsche Akademie für Finanzen und Steuerrecht Hamburg)的应用科学大学部。但是,根据BHHG第1条第2款,《汉堡高等学校法》的规定也适用于汉堡职业大学,除非BHHG另有说明。BHHG第2条说明了汉堡职业大学须承担的任务,即通过始终如一地实施结合实践的双元制学习模式进一步发展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以使毕业生能够在职业和学术行动能力(berufliche und akademische Handlungskompetenz)的基础上解决企业的高难度问题。汉堡职业大学从事应用型研究,并将其与研究型和贴近实践的教学相结合。BHHG第11条规定了入学条件。入学注册除了要获得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或同等认可的学历,还需要与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BHHG的其他规定涉及这所新建高校的创始组织,特别是各创始委员会(创始理事会和创始主席团)及其各自的任务。根据《高等教育事业领域管辖权规定》(Anordnung über Zuständigkeiten auf dem Gebiet des Hochschulwesens),汉堡职业大学的监管机构是中小学与职业教育部(Behörde für Schule und Berufsbildung)。这似乎是不太令人信服的,而且不科学。监管责任应尽快从中小学与职业教育部移交给科学、研究与反歧视部(Behörde für Wissenschaft, Forschung und gleichstellung)。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明确体现职业大学是一所学术机构而不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

3.2 汉堡职业大学归类为应用科学大学

汉堡职业大学的法定教育任务以特殊的实践型和应用型教学与研究为特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能够用以解决企业高难度问题的职业和学术行动能力。这一目标须通过始终贯彻实施结合实践的双元制学习模式来实现。相关法律资料很清楚地表明,这些指的就是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理念。汉堡职业大学的研究任务也被明确指定为应用型。因此,汉堡职业大学本质上是一所应用科学大学,这点毋庸置疑。此外,入学条件的要求也证明了分类的正确性,因为入学只要求具有应用科学大学的入学资格即可,而不是《汉堡高等学校法》第37条第1款第1句第1项意义上的普通大学入学资格。此外,汉堡职业大学聘任教授的规定也显然定位于适用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聘任前提。特别是聘任条例援引了《汉堡高等学校法》第15条第1款第4项(b),其中规定了五年职业实践经验的前提。

3.3 专业设置和课程框架结构

从表1中可以看出,汉堡职业大学的专业将首先侧重于三个商业领域培训职业和信息技术员职业。聚焦三个培训职业的决定性因素是,这些培训专业里具有文理中学毕业文凭(Abitur)的学生比例十分高。此外,这些专业的职业培训生在完成职业培训后,非常大的一部分会决定接下来攻读本科。[8]汉堡职业大学以后还将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和学术教育组合涉及的领域,特别是行业技术类和手工业类的一些培训职业。[9]

表1 汉堡职业大学启动时的专业设置

双元制高等教育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够巧妙地把不同学习地点在体制和制度上进行啮合。[10]其前提是参与的各方行动者有意愿在平等、基于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协调过程。[11]如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啮合没有获得成功,例如由于参与的行动者之间的协调不力或缺乏伙伴关系,则会很快出现办学质量问题:[12]例如理论与实践无交集地平行存在[13]、内容重复或有缺口、各个行动者感到对总体没有了把握并失去对项目内涵进一步发展的兴趣。

汉堡模式下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真正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一个共同开发的教学计划实现企业职业培训与应用科学大学学业有效、无重叠、以能力为导向的相互融合,从而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为此,三个学习地点,即企业、职业学校和高校参与的行动者们必须共同担负起落实整体方案的责任,并积极为方案在内容和组织上的实施做出自己的努力。但汉堡模式本身就隐含了影响其成功的真正症结所在:为取得全面性成功,起决定性的因素是,在德国一直以来都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享有极大自由的教授们是否能够接受并内化这种新哲学。[14]不过这或许在一所新成立的高校比在已成熟的高校更容易实现。

汉堡模式下的学业进度安排如下:最初三年,学生每年在职业学校学习14周,在培训企业学习26周,以及在高校集中学习6个星期,并外加每周都有一天在高校学习。此外,学生每年还有6周的假期。第四年,学生在企业和高校学习的时间大致相等。学生在三个学习地点取得的学习成绩得到相互承认。因此,在整个学业里,学分(LP)在各个学习地点的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学业进度的框架结构和学分在三个学习地点的分布

资料来源:汉堡自由汉萨同盟议会。2019.Drs.21/17964 v. 6.8.20190(州政府向议会提交的关于成立汉堡职业大学的通知),第11页。

3.4 与企业的合作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与汉堡职业大学进行合作十分有意义。合作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在内部的遴选过程中自主选择学生。该项目使有才华且积极进取的年轻人即使在完成职业培训后也依然能与企业保持长期关系。汉堡职业大学是公立的,因此不收学费。为了成为汉堡职业大学的合作伙伴,企业需要与学校签订一份标准化的合作协议。企业承诺在四年的规定学习期间保持对学生的聘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前三年跟学生签订职业培训合同,第四年签订劳动合同,以及针对在整个四年的本科学习签订学习合同。

3.5 与汉堡工商管理学院(HSBA)的区别

汉堡工商管理学院(Hambur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一所已经成功发展多年的私立应用科学大学,其办学主体很长时间都是汉堡商会。HSBA称自己为“汉堡经济界的大学”。[15]HSBA与300家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一体式的双元制企业经济学本科项目以及一些在职硕士项目。项目里的课程很多都是用英语授课。整个本科学业的学费大约为20 000欧元,通常由合作企业全部或主要由他们支付。入学条件除了具有大学入学资格(文理中学毕业或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之外,还要求申请者有很好的数学和英语知识。HSBA的特色是其极具竞争力并十分独特的课程。在目前的CHE大学排名中,该大学的双元制项目一直都取得了最高评价。[16]因此,汉堡职业大学成立之初就必须与非常强大的优质双元制项目提供者竞争最好的生源。但是,很多方面表明汉堡职业大学会针对不太国际化定位的目标群体。基于其对职业培训和双重资格的侧重,以及汉堡职业大学还具有的其他能够足够展现实质性差异化特征的地方,它应当能够凭借其特色在市场上成功确立自己的地位。

3.6 与汉堡应用科学大学的区别

汉堡应用科学大学(HAW)是德国最大的应用科学大学之一。[17]它也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联盟“UAS7”的成员,该联盟由七所科研实力强并且高绩效的应用科学大学组成。作为应用科学大学,HAW根据《汉堡高等学校法》第4条第2款在学术或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目的是让学生为需要具有独立应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或需要具有艺术创造能力的职业活动领域做好准备。汉堡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实践型的研发任务,也提供双元制专业。

鉴于法定的任务描述,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如何与新建的汉堡职业大学之间进行合理界定。因为在《汉堡职业大学建立和运营法》第2条中,对汉堡职业大学法定任务的描述显示出很高的符合度以及很大程度上的特征一致性。HAW作为一所典型的应用科学大学,“也”提供双元制专业,而汉堡职业大学只提供双元制学习形式,并且是基于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理念。可以说,汉堡职业大学是一所应用科学大学,其提供的学习项目具有极高的专门化程度。但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即为什么要建立一所新的高校,而不是将建设符合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理念学习项目的任务交给已经成功运营了50多年的HAW?这样的学习项目完全可以由HAW在其已有的专业之外提供。

有意思的是,这一点恰巧是由现在负责监管汉堡职业大学的中小学与职业教育部Rabe部长本人在议会审议过程中指出的。[18]显然,汉堡市政府其实是希望把这样的双元制模式专业设在HAW的,但是相关对话却不可能产生一个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抛开这一考虑,汉堡的高等教育立法者其实也可以通过立法来分配该任务,但又不能过度干涉HAW基于学术自由保护而享有的高校自治权。

4 结语和批判性评价

汉堡职业大学的建立是推动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连接的创新动力,展示了可以如何巧妙地在两者之间建立桥梁。这样可以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得到加强,进而促进教育体系内的互通性,并突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同等价值。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方案为相关参与者带来很多优势。学生可以在四年内获得双重资格,另外他们可以在18个月后自行决定是要专注于职业教育还是要争取获得双重资格。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做出决定可以极大地降低德国学生在大学学习和职业培训中相对较高的辍学率。

随着汉堡职业大学以一所公立大学的形式建立(这在德国极为罕见),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将受到格外关注。汉堡职业大学的建立对强调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果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未来几年内能够被证明是成功的模式(有很多理由支持这一预测),那么各联邦州的科学部就应当为公立应用科学大学提供更多资源,以便全面实施新模式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学术融合型职业教育的模式将扩充而不是取代现在已有的、成功的双元制高等教育形式,[19]尤其是融合职业培训式和工学一体式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然而,全德国范围内普遍建立职业大学的意义不大:一方面,在高校领域避免不必要和高成本的双重结构以及小型高校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小型高校通常缺乏一所高校必不可少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建立愈来愈新型的高校对促进整个“高校”体系的透明度来说几乎没有贡献。面对高度差异化的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学生现在已经对公立或私立大学、工业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职业学院以及其众多的分支感到无从把握,[20]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在增加之中。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将创新的双元制模式因其在功能和任务上的适配性连接到现有的应用科学大学是适宜的。

为了确保汉堡职业大学的学术性,教授职位的数量应尽快增长。从长远来看,仅有15个教授岗位的大学将几乎无法开展任何值得一提、有效果的研究活动。这反过来又会对教学的学术性产生负面影响,而法定的任务描述明确指出教学应与研究有关联性。

[1] Lackner, Hendrik. 2020. 50 Jahre Fach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 – Systembildung und Perspektiven eines deutschen Erfolgsmodells, S. 149 ff., Jingmin Cai, H. Lackner, und Q. Wang(Hg.), Jahrbuch Angewandte Hochschulbildung 2018. Deutsch-chinesische Perspektiven und Diskurse, Wiesbaden: Springer VS.

[2] Euler, Dieter, und E. Severing. 2019. Von der Durchlässigkeit zur Verzahnung, S. 7 ff, Dieter Euler, V. Meyer-Guckel, und E. Severing(Hg.), Studienintegrierende Ausbildung. Essen: Verlagsgesellschaft für Wissenschaftspflege.

[3] Wissenschaftsrat. 2014. Empfehlungen zur Gestaltung des Verhältnisses von beruflicher und akademischer Bildung, S. 72, 94 f.

[4] Zu aktuellen Entwicklungen des dualen Studiums in Deutschland näher Lackner, Hendrik. 2020.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OH- ER)3/2020, S. 32 ff.

[5] Bürgerschaft der Freien und Hansestadt Hamburg. 2019. Drs. 21/17964 v. 6.8.20190(Mitteilung des Senats an die Bürgerschaft zur Errichtung der Beruflichen Hochschule Hamburg), S. 4.

[6] Wolter, Andrä. 2019. Abschied vom Bildungsschisma?, S. 21 ff., Dieter Euler, V. Meyer-Guckel, und E. Severing (Hg.), Studienintegrierende Ausbildung. Essen: Verlagsgesellschaft für Wissenschaftspflege.

[7] Hamburgisches Gesetzes- und Verordnungsblatt (HmbGVBl.) Nr. 46 v. 3. 12.2019, S. 408.

[8] Bürgerschaft der Freien und Hansestadt Hamburg. 2019. Drs. 21/17964 v. 6.8.20190(Mitteilung des Senats an die Bürgerschaft zur Errichtung der Beruflichen Hochschule Hamburg), S. 9.

[9]Bürgerschaft der Freien und Hansestadt Hamburg. 2019. Drs. 21/17964 v. 6.8.20190 (Mitteilung des Senats an die Bürgerschaft zur Errichtung der Beruflichen Hochschule Hamburg), S. 2.

[10]Euler, Dieter, und E. Severing. 2019. Von der Durchlässigkeit zur Verzahnung, S. 7 ff., Dieter Euler, V. Meyer-Guckel, und E. Severing(Hg.), Studienintegrierende Ausbildung. Essen: Verlagsgesellschaft für Wissenschaftspflege.

[11]Arens-Fischer, Wolfgang, K. Dinkelborg, u. G. Grunwald. 2019. Bedeutung der Theorie-Praxis-Relation zur Kompetenzentwicklungim dualen Studium, S. 178 f., Jingmin Cai, und H. Lackner (Hg.),Jahrbuch Angewandte Hochschulbildung 2017. Deutsch-chinesische Perspektiven und Diskurse, Wiesbaden: Springer VS.

[12]Wissenschaftsrat. 2014. Empfehlungen zur Gestaltung des Verhältnisses von beruflicher und akademischer Bildung, S. 11.

[13]Wolter, Andrä. 2019. Abschied vom Bildungsschisma?, S. 21 ff., Dieter Euler, V. Meyer-Guckel, und E. Severing (Hg.), Studienintegrierende Ausbildung. Essen: Verlagsgesellschaft für Wissenschaftspflege.

[14]Bürgerschaft der Freien und Hansestadt Hamburg. 2019. Drs. 21/17964 v. 6.8.20190(Mitteilung des Senats an die Bürgerschaft zur Errichtung der Beruflichen Hochschule Hamburg), S. 9.

[15]www.hsba.de.

[16]https://ranking.zeit.de/che/de/.

[17]Lackner, Hendrik. 2019. On 50 Years of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Classification and Perspectives of a German Model of Success,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OHER)2/2019, S. 1 ff.

[18]Bürgerschaft der Freien und Hansestadt Hamburg. 2019. Plenarprotokoll 21/103 vom 28.8.2019, S. 8024.

[19]Lackner, Hendrik. 2020.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AOHER)3/2020, S. 32 ff.

[20]Wissenschaftsrat. 2014. Empfehlungen zur Gestaltung des Verhältnisses von beruflicher und akademischer Bildung, S. 12.

A Study of Hambur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s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Combining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Education

Hendrik Lackner

(Osnabrueck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Osnabrueck 49076,German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mbur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means the federal state of Hamburg launched a new science policy,which has the potential as a model university to contribute to a fundamental re-measur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education. It was founded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study-integr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aim to strengthen traditional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sustainably. Such strengthening is urgently needed because more and more school leavers have recently decided to study at a university. The concept of study-integr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supplying the German economy with urgently needed,practically trained talents in the future. There is much to suggest that this innovative model will establish itself across Germany after a successful evaluation and that it will sensibly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dual study programs. However,it seems questionable whether a separate type of university is institutionally necessary to provide this important new academic offer. Instead,the already ful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as very successful market leaders in this seg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entrusted with this task.

cooper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synergy of theory and practice;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G648.4(G649.3)

A

2096 – 2045(2020)04 – 0048 – 07

Hendrik Lackner(1974—),男,德国下萨克森州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公法、行政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对华高等教育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公法、行政法、中德公法比较研究、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等;E-mail:h.lackner@hs-osnabrueck.de。

(翻 译:陈 颖①陈 颖(Ass. jur. Ying Lackner),德国法学硕士、持德国司法职业资格、德国法院中德文宣誓公证翻译、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汉语教师,从事中德商业及项目咨询、项目管理、中德文翻译(尤其是法律、经济与教育领域)、汉语教学等工作,现居德国;E-mail:y.lackner@hs-osnabrueck.de。)

[责任编辑:夏 琍]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汉堡学术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参加汉堡节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美国最赞汉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