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2021-01-29耿冬晓何璐宏

上海商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学校

耿冬晓 何璐宏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之间往往缺少一定的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企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以往的校企合作形式仅仅停留在浅层的合作模式如“推荐就业”“岗位实习”“合作培训”等,没有真正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因此,针对高校教育的现状和校企合作模式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提出实际解决方案。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一)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工学结合中,学生可以摆脱传统教育的枯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而学校和企业也可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共同开展一些职业竞赛或技能培训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社会竞争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高水平素质人才。

(二)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

学校通过与企业进行的人才输送工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合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技术和场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样一来不仅大大节约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还能够帮助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进行深造,提升自身的技能素质水平。同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从深层次转变一些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师资建设,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学生,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阻碍

(一)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还没有完全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并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计划的顺利开展。而正因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忽略,才会导致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事先不可预知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发挥出其最大的积极作用,最终使得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方和企业方的积极性都不高,合作效果也差强人意。

(二)课程的设置与实际的操作无法得到有效结合

目前,就我国高校的现状而言,如果开设的理论教学课堂内容过多,则会占用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业压力。但如果高校一味地为学生选取一些不具有针对性的理论课程,那么又会造成学生在就业时的实践能力水平不足。就这一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的理论课程,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过多、与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还大大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三)实验设备欠缺导致无法满足学生实际所需

现如今,我国高校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而很少以实践知识为基础。同时,又因为学校的实验设备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刚毕业就失业”的情况,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无法适应企业的高速发展。就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经费十分有限,无法保证硬件设备充分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更遑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一)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

政府部门应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发挥以下几点积极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校企合作的保障政策,调动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而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部门应对双方进行积极的协调和帮助;其次,为了使高校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对所有地方企业进行分析和整合;最后,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对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使企业更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过程。

(二)增强高校教师对“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认识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今,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丰满”,实践能力“骨感”的尴尬情况。因此,高校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主动帮助学生增强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教师应加强“工学结合”的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

(三)不断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

企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通过在企业内实习的这一过程,使学生更早地体验到企业的就业环境和工作氛围。此外,高校还可以专门聘请一些企业内的专家来到学校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解实际的工作技能。同时,学校应为学生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使学生迅速将课本内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四)更深层次地推进校企之间的互动性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加强校企交流,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然而在学校,学生通常只能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校企合作能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利用企业提供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迅速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学生还可以准确地了解企业岗位所需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技能,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向。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习的企业,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磨砺更加有针对性。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将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结果。

四、结语

我国高校教育建设任重而道远,教育模式等多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把工作和学习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就业导向”的教育目标,让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互利互惠,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们应不断深入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学校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学校推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