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观察

2021-01-29苏顺清谢汝荣丁秀梅邹慧娟林跃纯张艳红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治疗仪负压例数

苏顺清 谢汝荣 丁秀梅 邹慧娟 林跃纯 张艳红

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治疗1 个月以上仍未愈合, 也无明显愈合倾向的创面, 常见于糖尿病足、压疮、 下肢静脉性溃疡等患者,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负压封闭引流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创面治疗技术, 其可明显改善创面微循环, 加快肉芽组织生长, 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促进创面修复[1-2]。 部分研究学者发现, 氧分压是抗感染、 胶原合成、 血管生发及上皮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低氧可影响创面的再生修复[3]。 基于此, 本研究笔者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上给予慢性难愈合创面持续微氧灌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50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 联合组患者中男性15 例、 女性10 例, 年龄34 ~81 岁[ (49.66±15.66) 岁], 创面直径2.0 ~9.0 cm [ (3.22 ±1.23) cm];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 例、 女性11 例, 年龄35 ~79 岁[ (51.35 ±16.75) 岁], 创面直径2.0 ~11.0 cm [ (3.41 ±1.42) cm]。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χ2=0.082, P =0.774, P >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年龄及创面直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t =0.368、 0.506, P =0.714、0.615, P 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东莞市大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标准;对本研究知情, 自愿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 入选前3 个月内有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史; 依从性较差, 无法配合完成全程治疗; 中途改用其他疗法治疗。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常规消毒、 清创后, 依次放置生理盐水纱布包裹的硬质硅胶管(胶管两侧剪孔)、 海绵敷料(超出创面边缘2.0 cm)、 生物半透薄膜封闭创面, 连接负压治疗仪行持续负压吸引(压力控制在-125 ~-90 mmHg, 1 mmHg =0.133 kPa), 根据海绵敷料颜色及引流情况, 每4 ~5 d 更换1 次敷料, 连续治疗5 周或创面愈合后拆除负压引流装置。

联合组: 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 常规消毒、 清创后, 依次放置生理盐水纱布包裹的硬质硅胶管及供氧硅胶管(胶管两侧剪孔)、 海绵敷料 (超出创面边缘2.0 cm)、 生物半透薄膜封闭创面, 连接负压治疗仪及微氧治疗仪行持续负压吸引(同对照组) 及微氧灌注(氧流量设置为3 mL/h), 根据海绵敷料颜色及引流情况, 每4 ~5 d 更换1 次敷料, 连续治疗5 周或创面愈合后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及微氧治疗仪。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 于治疗2 周后, 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创面缩小50%以上, 分泌物明显减少为显效; 创面缩小25% ~50%, 分泌物减少为有效;创面缩小25% 以下或扩大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4]。 采用东莞市大朗医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度, 8 ~10 分为非常满意, 6 ~7 分为满意, ≤5 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均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2 周后, 联合组患者中显效18 例、 有效6例、 无效1 例, 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12 例、 有效7 例、 无效6 例, 总有效率76.0% (Z =-3.140, P =0.0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患者换药次数为(6.4 ±1.6) 次, 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换药次数(8.5 ±2.3) 次(t =3.748, P =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住院时间为(26.7 ±2.3)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5.3 ±3.3) d (t =10.690, P <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联合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2 例、 满意2 例、 不满意1 例, 满意度为96.0%,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13 例、 满意6 例、 不满意6 例, 满意度76.0% (Z =-4.902,P <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典型病例治疗过程典型图片见图1 -3。

图1 患者糖尿病足截趾术后残端创面始终未愈; 图2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图3 创面愈合后2 年随访, 未复发Fig.1 The wound following the toe ampu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diabetic foot remained unhealed; Fig.2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nd local continuous micro-aerobic perfusion therapy were applied; Fig.3 The follow-up two years after wound healing showed no relapse

4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 创面局部低氧环境可限制创面愈合, 导致创面迁延不愈而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如压疮局部长期受压导致的缺血缺氧、 糖尿病足患者末梢循环较差导致的血氧供应不足都可致使创面迁延难愈[5-8]。 本研究中, 联合组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对照组。 可见,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有助于加速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 提升整体治疗效果[9-11]。

临床研究证实, 局部给氧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分裂、 增殖及转移, 胶原蛋白的产生及抗拉强度的增强, 血管的新生以及巨噬细胞的生成及趋化等[12]。 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创面封闭为负压, 可使创面内部形成低氧或相对缺氧环境, 导致创面生长因子水平降低, 不利于创面愈合, 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感染的机会。 本研究中, 联合组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 负压治疗仪营造的局部负压环境可有效将炎性渗出顺利引流[13], 与此同时, 微氧治疗仪将高浓度微氧持续输送至创面, 在创面局部形成了高压氧舱, 可改善负压状态之下的创面氧环境, 纠正创面中心低氧状态,负压的联合还可使氧弥散能力增强, 克服由于组织水肿导致的毛细血管与周围细胞间距增加的不利因素, 逆转细胞水肿, 防止缺氧组织向变性、坏死方向发展, 恢复组织的有氧代谢功能, 促进创面愈合[14-15]。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可提高创面局部氧分压,弥补单纯负压封闭引流造成局部低氧的弊端, 加快创面愈合, 提高创面愈合效果, 疗效显著, 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治疗仪负压例数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