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思考

2021-01-28孔昕瑜

实事求是 2021年5期
关键词:先进性建党革命

孔昕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 杭州 311100)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国家飘零之际诞生,而“自我革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共产党创立、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历经百年而得到丰富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建党精神正是在无数革命先辈追求先进理论、以革命斗争之方式拯救苦难人民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党的自我革命诞生于党成立的初期,贯穿于百年党史;建党精神发源于建党的实践,影响着百年以来党的前进历程。换言之,建党以来,自我革命深入推进的历程既与中国革命实践交织重叠,也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交响共鸣。新形势下,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视角解读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何以可能的逻辑关联,能够实现建党精神向现实的转化,并有利于提升自我革命的效能。

一、理论逻辑: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提供理论支撑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源泉。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正是用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实理论基础。

1.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提供“斗争性”特质。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斗争。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不断成熟,并在斗争中实现了理论的自我提高。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就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2](P198)这一论断为无产阶级政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形式提供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参考。恩格斯则指出,一个政党如果“容忍任何一个蠢货在党内肆意地作威作福,而不敢公开拒绝承认他,这样的党是没有前途的”,[3](P90)体现了鲜明的斗争意识。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斗争性”,并在实践中将其深化为以斗争性实现自我净化这一现实路径。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纪律的四条原则,把铁的纪律当作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的基础和自我革命的保证。在获取执政地位后,无产阶级政党不仅面临着管理国家的艰巨任务,其自身建设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此,列宁指出,“我们政治组织和工会组织内的公职人员是受到了资本主义环境的腐蚀,是有变为官僚的趋势,也就是说,是有变为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的趋势”,[4](P216)官僚主义“不仅在苏维埃机关里有,而且在党的机关里也有”。[5](P385)有鉴于此,列宁坚决反对党员凭借地位和权力获取特殊利益,他表示,“让党员享有优先权是一种弊端,因为这样做,骗子就会混进党内来”。[6](P15)在莫斯科市委庇护犯罪的党员干部一事被列宁得知后,列宁立马给中央政治局写信指出:“执政党竟庇护‘自己’的坏蛋!真是可耻和荒唐到了极点!”[7](P333)面对严峻的整党形势,为塑造坚强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在1921年列宁开展了“清党”行动,在此过程中被开除党籍的党员高达17余万人,虽党员队伍的人数变少,但整体的党员队伍质量得到了提高,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纯洁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中汲取养分,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给自我革命在实践场域下发扬建党精神的“斗争性”特质提供了有力根据。

2.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积淀“先进性”追求。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和阐释“自我革命”的价值旨归,但其相关论述也依旧能够看到“自我革命”追求先进性的影子。一是要保证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8](PP39~40)二是要以先进的阶级为力量。《共产党宣言》中的“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的论述体现了马恩对于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肯定。[9](P285)三是要保证共产党内部的先进性。在扩大党的队伍时,“如果其他阶级中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10](P685)列宁则进一步提出,要追求“先进性”,用理论实现“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为无产阶级政党实现自身的先进性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列宁认为要坚持并学习先进的理论,他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典范”,[11](P284)因此他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针对俄国当时经济文化条件落后的现状,鼓励共产党人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以发展工业、提升经济。在列宁指导下,俄国先后成立开办了培养党员干部的各级专门学校,成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门机构,并创办了专门刊物。其次,要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7](PP70~71)列宁看到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他并没有机械照搬,而是在俄国的土壤上提出一国胜利论,并在实践中大胆革新、勇于求索,最终带领俄国获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体现了鲜明的“先进性”追求,也孕育了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先进性特质,并启示党以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时要坚持科学先进的理论、坚持以先进的工人阶级为基础、保障自身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才能实现对自身先进性的追求。

3.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涵养“人民性”立场。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对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时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P400)对于人民在无产阶级运动以及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马恩创造性地以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论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3](P286)从而肯定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列宁也十分重视人民性,强调要发挥人民力量以实现自我完善。列宁认为共产党员只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失去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支持的政党就会失去战斗力,“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14](P372)同时,列宁以“为群众服务”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目标,在理论上,他将“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视作无产阶级政党“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7](P352)在实践中,列宁吸取了巴黎公社的监督制度,号召群众写信给党政机关以监督其工作,并且要求党政干部接待群众来访。与此同时,列宁还制定了机关管理工作的规定、对待非党工人态度问题的意见等,并针对党政机关如何接受处理群众投诉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在推进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列宁更是以身作则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接待了数百名来访者,他的群众接待室也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接待室。[15]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6]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以建党精神推动自我革命的底气和动力就来源于坚定的人民立场。

二、历史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共同历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17]伟大实践生成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创立同具历史根源,自我革命就源于中国共产党实践和发展的需要,二者有着共同的历史基因。党的自我革命是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自建党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逐渐开辟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特点并与建党精神相呼应的自我革命之路。例如: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不断斗争中实现成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仍处于萌芽阶段,党的自我革命是在不断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实现成长的。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18](P1095)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内严峻的革命形势,党中央勇于刀刃向内、自我检讨,召开“八七会议”,对党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思考,批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了正确方针,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中国革命艰巨使命的伟大历史征程,“实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19](P590)在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要求抓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明确宣布:“支部生活最低限度要办到经常自动的开会缴费……发展自我批评。”[20](P412)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遭受巨大挫折,湘江战役伤亡惨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在会议上分析了军事指导思想上所犯的错误,对于博古、李德等人的思想错误,党中央没有讳疾忌医,而是指出问题并进行批评,通过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挽救了中国革命。1941年,在思想上尚未彻底清算“左”倾错误,有鉴于此,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开展了一场破除教条化、神圣化等错误倾向的浩浩荡荡的思想解放运动。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先进性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自我革命实现党组织内部的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亟需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思想,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将“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作为重要任务。[21](P72)毛泽东指出:“共产党里面也有许多不好的和不必要的,人民不满意,就会选掉他。”[21](P260)1952 年起,党中央下达“三反”指令,肃正党政机关内部的浪费、贪污、官僚主义等问题,用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解决了党的建设过程存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正式开启了从严治党的良好局面,开创了“伟大工程”,为后续党推进自我革命积淀了历史经验。自我革命的形式在这个历史阶段也得到了创新和拓展,中国共产党开始重视党外监督的重要作用,毛泽东也提出要“组织党外人士继续对党的缺点错误展开批评”。[22](P296)可以说,在党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党中央对于自我革命的重视程度更甚革命战争时期。

3.改革开放时期: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旨归。改革开放时期,以人民为价值旨归,“改革”成为“革命”新的实践场域。人民有所需,改革有所应。一是加强了党的领导,邓小平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23](P342)提出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自我革命应当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主基调,也对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勇于刀刃向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粉碎“四人帮”,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所存在的错误,使得部分领导人物和人民群众的是非功过问题得到重新审视,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蔚然新风吹拂神州大地。三是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这一时期,邓小平十分重视培养敢于担责、能干大事的党员队伍,对党员干部的个人素养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与专业化”的“四化”标准,[24]促进党员干部的任用和选拔制度趋向科学合理,对党推进自我革命进行了有益实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内涵得到深化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一是概括了自我革命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内涵概括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25]为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锚定方向。二是明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地位和意义并将其与社会革命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26]把自我革命视作党的最大优势和最鲜明品格,突出了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极端重要性。[27]三是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肃查党风、严整党纪,针对民众所痛恨的腐败问题既打虎也拍蝇,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在学理层面提升了党的建设的理论高度,在实践层面树立了良好的政党形象,全面从严治党由此深入人心。自我革命成为了党引领伟大斗争的有力抓手,更为助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三、实践逻辑:用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现实路径

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和起点,无疑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但在实践层面,纯粹的精神动力无法支撑实践的现实需要,建党精神需要一定的载体为其提供精神转化的场域以及内涵升华的可能。自我革命与建党精神同本同源,都具有“斗争性、先进性、人民性”,都诞生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并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且都内嵌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浓厚的实践特性。

1.“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实现自我净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25](P511)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发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28](P13)当下,落后腐败的思想问题在党内依旧“风吹草又生”,若隐若现的各类思想问题的存在仍可能对党所领导的事业产生反向作用,且个别党员干部通过瞒报数据、谎报工作来遮掩问题,使得问题的发现更加困难。因此,若要发现党内依旧存在的思想漏洞,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广泛运用党内自我监督和社会的群众监督。群众监督目前已能借助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手段以及多样化的网上举报平台得到有效实现。但是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最为根本的还是自我监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应当继续加强自我监督的力度,抓住关键少数,培养真正能够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的干部队伍。其次,要加强反腐败斗争以解决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腐败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也是我们党正面临着的最大威胁。”[29](P10)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勇气,发现问题则没有意义。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反腐败斗争无疑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路径,也正直指党内目前存在的问题。以自我净化为载体,以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需要党弘扬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特质,用伟大建党精神感染人、感化人,擦亮党的为民底色,打造“自身净才能自身硬,自身硬才能敢担当”的党员队伍,培养能够站稳人民立场的党员干部,引导党员干部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起人民至上的理念,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加强自我完善。加强自我完善,推进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打造坚强的党员队伍,提升组织效能,正是不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充分且必要条件。首先,要加强民主集中制,提升组织效能。在开展党的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党的民主集中制运用到各级构架中。一是坚持用民主集中制来建构各级党组织,保证在各级党组织内部,党员可以按照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二是加强集中,保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现党组织内部的民主,保障各级党组织党员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力行民主,强化民主监督,不可对党员的意见视而不见、对党员的声音充耳不闻,不可未经讨论酝酿就直接拍板,要在符合党的纪律的前提下,鼓励并支持党员参与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来,保证党的民主集中制能够实现正向的发展。其次,要严格组织纪律,优化党员队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说,规矩和纪律是一个政党存在并不断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实现长期执政的核心要素。有组织、有纪律的党员队伍才能真正推动伟大的革命事业,要用适合现实要求的规章制度、契合时代要求的组织工作条例对党员进行规范。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加强自我革新。坚持自我革新,就是要求发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斗争精神,在和旧理论、旧方法、旧手段的不断斗争中实现创新。目前党内个别党员干部仍然存在着工作方式保守、解决问题的手段陈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刻板浅薄等问题。新形势下,应坚持“破”与“立”相结合,实现革故和鼎新的动态平衡。一要守正,强化底线意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能坚持真理,也能结合实际进行理论革新,蕴含着中国智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守正创新。就党的自我革命而言,自我革新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必须建立在人民至上的立场上。只有守住该守住的底线,立足中国实际,才能从战略高度展望党的未来,掌握住各项工作的主动权。二要创新,坚持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自我审视的政治定力,是勇于开拓、不畏险阻的勇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特质。坚持斗争精神,即要求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底色的同时因时制宜、追求先进。唯有用斗争精神,从内容和形式多方面进行创新,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来解决中国正在面临的新问题,才能让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风云涌动中长盛不衰,永葆一心为民的底色。

4.“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加强自我提高。“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即要求对真理求索、对理想坚持,这与加强自我提高、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教育具有逻辑上的契合。党员干部是弘扬建党精神的关键对象,党内教育是用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的主要渠道,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加强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为手段,以建党精神为主要内涵,来推动实现自我提高。首先,经常性教育是实现党员理论素养自我提高的基础工作。各个党支部需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融合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润物无声地用建党精神对党员进行理论素养上的提升。其次,各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以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引导党员解决思想问题,让党的光芒能够照耀到各个角落。在百年华诞这一历史节点下,以建党精神为主题,以党史教育、红色实践基地走访、实地调研等为活动形式,开展生动的教育课,可以展现建党精神的直观性和立体性,促使建党精神入脑入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理论实践创新的伟大探索史,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的伟大斗争史,是一部不断积淀精神并弘扬精神的伟大奋斗史。从建党精神和自我革命逻辑关联切入,两者的融合展现了理论内涵的契合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建党精神推动自我革命以“斗争性、先进性、人民性”为支点,能够在实践上促使建党精神转向现实化,也能够实现自我革命的实效化。建党精神赋予了自我革命新的使命,自我革命借助建党精神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实践模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新建党精神推动自我革命的形式,能实现自我革命的更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先进性建党革命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篆刻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中国的出行革命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