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政协同的“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27李立成马建军刘平山

商业会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企事业硕士校企

李立成马建军刘平山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2山东浪潮铸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言

信息技术迭代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国民经济各部门转型升级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会计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给会计从业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我国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项目,MPAcc教育必然顺势而为、深化改革,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变革需求的研究生人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桂电)紧密跟踪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1],探索打造“大数据+会计”信息化特色突出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会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会计教指委)的精心指导下,桂电于2016年成功获批全国会计教指委深化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财务金融大数据+会计’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是当年全国唯一的MPAcc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改革项目[2]。2019年,经过专家组评估,该项目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并在全国示范推广。

二、桂电会计硕士(MPAcc)“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在推进“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桂电MPAcc教育项目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培养会计信息化特色鲜明,真正体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会计技能无缝对接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借鉴国内外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经验,构建了“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该模式总体目标是培养项目研究能力强、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会计专门人才。“一体两翼”即“信息技术+研究方法+专业知识”,其中研究方法是核心,MPAcc研究生必须娴熟地运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采集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一手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善于思考、能独立组织和开展工作的能力。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是“两翼”,信息技术要求研究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XBRL、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内涵、特征及其在会计实务领域的应用。专业知识涵盖会计、财务、税收、审计等理论和技能知识。研究方法、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通过研究方法,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为研究生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学术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流程标准化、信息化和共享化,让会计创造价值。

图1 桂电会计硕士(MPAcc)“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三、桂电会计硕士(MPAcc)“大数据+会计”信息化特色的内涵

桂电是全国四所“电子科大”之一。近几年发展快速,旨在建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商学院是非工科学院,为了打造“管理、经济+技术”融合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学校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调整至商学院;在人才引进时,具有计算机、数理统计等学科背景的博士优先;这些措施都为MPAcc打造“大数据+会计”的信息化特色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桂电MPAcc教育项目采用差异化策略,设置了三个培养方向:会计信息化、财务金融大数据、管理会计,强调“会计信息化”特色的培养。会计信息化方向强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实现财务数据标准化、业财一体化和财务数据共享,及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财务数据。财务金融大数据方向强调运用数量统计方法采集、整理海量的财务和非财务、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内部和外部数据,通过算法设计和应用,挖掘数据价值,为决策提供高效的支持。管理会计方向强调借助信息化平台,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制度内化和嵌入信息系统,并利用预算、预测、平衡计分卡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为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大数据+会计”涵盖了三个培养方向,从财务数据标准化、财务数据共享、非财务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到数据决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链。将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大数据素养和应用能力,有机地融入到“一体两翼”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重构MPAcc课程体系。开设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实训)、XBRL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Python与数据分析、财务金融大数据、数量分析方法(实训)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研究生的大数据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校企政协同平台让研究生进行项目实践,提升其大数据实践能力,运用大数据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遇到的财务转型难题。

四、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企政”协同培养架构

为了体现“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高校教育本质,桂电MPAcc围绕“大数据+会计”信息化特色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完善的“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实践证明该机制在MPAcc会计信息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为研究生提供了科学的项目实践和岗位实习平台,是桂电MPAcc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石。

(一)创新“校企政”协同培养架构。桂电会计硕士(MPAcc)培养以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导向,将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纳入培养模式中,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制度,一是使研究生全面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需要,并结合现有学术前沿对企业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进而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加强研究生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解,进而推动相关政策法规在企事业单位的有效实施和推广;三是以学校为纽带,在“放管服”背景下,推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MPAcc的灵魂在于其应用性,一方面学校邀请了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实践专家全面参与MPAcc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将社会经济发展对MPAcc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需求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包括招生选拔、课程设置、理论课程教学、校内实践实训、科学研究指导、实务专家走进课堂、学位论文指导等环节;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的项目实践和岗位实习平台,运用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提升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确保MPAcc与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桂电MPAcc“校企政”协同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企政”协同培养架构

(二)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桂电基于全国会计教指委“财务金融大数据+会计”示范平台、广西会计人才小高地、广西会计学“会计信息化特色”专业、中国高校“共享财务示范基地”、财务共享研究中心、财务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平台对接企事业单位需求;通过XBRL、财务共享、Python、数量分析、财务金融大数据等会计信息化特色课程体系,和广西省级“桂电-浪潮通软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广西省级“桂电-广西九信、广西恒信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校级“桂电-北京锐思、北京东大正保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对接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信息化高端人才的需求,与信息化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规划,将企事业单位财务转型需求纳入桂电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实践体系构建和毕业考核等方面邀请实务界专家全方位介入会计硕士(MPAcc)培养和质量监控体系,进而形成会计硕士(MPAcc)“校企”协同培养平台(见下页图3)。

(三)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政”协同培养平台。桂电以现有的XBRL研究中心、桂电-浪潮XBRL实训基地、桂电-浪潮财务共享教学示范中心和MPAcc财务金融大数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等平台,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通过XBRL、财务共享课程实践体系、审计、企业税务筹划以及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等方面的课程,无缝对接财政、税务、审计和金融部门等国家行政机构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通过现有科研平台、支撑课程、实践平台和政府部门对会计硕士(MPAcc)进行协同培养,形成会计硕士(MPAcc)“校政”协同培养平台(见图4)。

图3 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企”协同培养平台

图4 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政”协同培养平台

(四)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企政”协同培养平台。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平台(见图5)是桂电MPAcc研究生实践和应用能力提升的有效保证。桂电自从2014年获批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点以来,一直专注于同企业和政府部门搭建研究生项目实践和岗位实习的“校企政”协同培养平台。通过与全国“云+数”新型互联网公司浪潮的深度合作,共建全国领先的“MPAcc会计信息化生态创新智能实验室”、广西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通过与广西九信、广西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成广西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通过与北京锐思、北京东大正保等大数据互联网公司合作,建成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通过与区财政厅合作,建成广西唯一的XBRL技术支持、咨询和服务基地;通过与税务、审计、金融部门合作,建成高级培训基地(EDP)。校企政协同平台为MPAcc研究生提供了项目实践(不少于6个月)、岗位实习(不少于6个月)、服务广西企业财务转型等锻炼机会。一方面通过项目实践和岗位实习,研究生完整地参与联培基地企事业单位项目,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采集一手数据,便于独立开展项目研究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大中型企业的XBRL财务报告编制和校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研究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帮助企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桂电的校内智能实验室等资源平台,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协调沟通更加顺畅、有助于政府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真正做到三方共赢。

图5 桂电会计硕士(MPAcc)“校企政”协同培养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校企政协同培养平台,与“大数据+会计”信息化特色“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有机融合,桂电通过制定MPAcc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保障。

(一)制定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计划。科学研究方法是所有研究生应该掌握的看家本领,专业硕士也不例外。为匹配“一体两翼”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商学院从学院层面制定了“三位一体”的学术训练机制。一是开设案例研究与开发等课程,课内专题讲授;二是导师对研究生进行研究方法指导;三是商学院制定了课外的研究方法训练计划,包括计量初步、政策评价、空间分布演变等学术训练内容。

(二)建立和强化双导师机制。MPAcc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共建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精心选拔实践经验丰富、政策水平高的校外导师,作为MPAcc的项目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项目实践和协助指导学位论文;校内导师负责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指导学位论文;项目导师和校内导师形成的“双导师机制”,保证了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校企政平台资源顺利落地。

(三)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一体两翼”的培养模式特别强调MPAcc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桂电MPAcc教育项目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在三年学制过程中,通过将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内容统一,形成稳定的研究生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机制,广泛邀请校内外、业界专家到校指导;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区级和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互联网+项目、参与导师或导师组的课题研究,全面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做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双I能力培养机制。为了使“一体两翼”的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和完善,桂电MPAcc教育项目将研究生双I能力:信息化(Informatization)和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纳入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通过学校外事部门,为学生搭建出国学习和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

六、结语与展望

桂电MPAcc教育项目从2015年开始招生,2018年顺利通过专项评估,2019年顺利通过全国会计教指委“‘财务金融大数据+会计’培养模式改革”项目验收,得益于其构建了完善的、成熟的校企政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以及“大数据+会计”信息化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步,桂电将进一步完善会计硕士(MPAcc)培养方案,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广西一流、全国知名”,引领会计信息化潮流的MPAcc教育项目,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企事业硕士校企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探究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新时期事业单位开展政工工作的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