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朝文人徐居正的“归去来”情结

2021-01-24王进明

东疆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情结陶渊明

王进明

[关键词]陶渊明;“归去来”情结;徐居正;朝鲜时期

[中图分类号] 1312: K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21)01-096-07

徐居正(1420-1488)字刚中,号四佳亭,谥号文忠,朝鲜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现存个人作品集《四佳集》。徐居正的《四佳集》有深厚的陶渊明“归去来”情结,本文以《四佳集》和《成宗实录》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探讨陶渊明“归去来”对徐居正的重要影响。

一、理想中的“归去来”官场法则

据《成宗实录》相关史料记载,徐居正是庆尚道大丘人,自幼聪颖,六岁就能读书缀句,人谓之“神童”。1438年,中生员、进士两试。1444年,中文科第三,授司宰直长。未几,选补集贤殿博士.升副修撰、知制教、兼世子右正字,累迁至副校理。1455年,授集贤殿应教、知制教、兼艺文馆应教、世子右弼善,1456年迁成均馆司艺。国王世祖李瑈(1455—1468在位)谓左右日:“辅弼之人,当择学问醇正、才行俱优者为之”,遂以徐居正为左弼善。徐居正尝集赵孟頫书《赤壁赋>字,作七言清丽绝句十六首,深受国王李璨喜欢。1457年,捷重试特授通政司谏院右司谏、知制教。1460年,以谢恩使身份出使明朝。1470年,授正宪议政府右参赞。1472年封达城君。1484年任议政府左赞成。1487年为世子博士,是朝鲜王朝前期非常著名的重臣、能臣。

(一)功成者退

通过史料可以发现,徐居正自1444年进入官场,一生官运亨通,功勋卓著,才华横溢。但徐居正有自己心中理想的官场法则,其号四佳亭,作品集命名为《四佳集》是有其深刻内涵的。1486年他创作的《四友堂記》对此做出了详细说明:“居正亦以四佳名亭,四佳者,春、夏、秋、冬之谓。元、亨、利、贞,君子之四德备焉。居正欲从四德君子之后尚友焉。”《周易·乾卦>云:“乾:元、亨、利、贞。”孔颖达《疏>解:“‘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种使得其所,故谓之四德。言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长万物,物得生存而为‘元’也;又当以嘉美之事会合万物,令使开通而为‘亨’也;又当以义协和万物,使物各得其理而为‘利’也。又当以贞固干事,使物各得其正而为‘贞’也。是以圣人法乾而行此四德,故日‘元、亨、利、贞’。”他用《周易>的哲学观点解释仕途思想,辅佐国王治国理政,要“尽天地物我之情,然忠君孝亲,忧国爱民”,为君为民建立一番功业,成就功名后退隐山林,以“功成者退,天之道也。法天之道,功成名遂身退,人事之当然”为信条,他认为功成就应名退,是效法天道、符合天道、质于人事之举、智者之选。他在《七休亭记》还强调:“功成者退,亦四佳之隐义也。”(192)在《同年金正言渍》诗中重申:“莫言天下无盘谷,须信人间有辋川。待得功成名遂后,归来不费买山钱。”这样就能完整理解徐居正的“四佳”含义,也就是他的仕途观。

(二)柴桑高义明日月

徐居正曾经在他创作的《归去来篇>中,进一步解释了其为官之道:

功成不退古所戒,当局者迷吾何为。柴桑高义明日月,功名末路多危机。归去来,胡不归!山中有茅屋,竹为篱兮板为扉。长江绿净不可唾,高山壁立埋烟霏。我岂无苏子瞻赤壁舟,我亦有玄真子绿蓑衣。山僧自可供软语,溪友亦足寻渔矶。酒酣两脚歌鼓舷,人间万事如云飞。此乐于我苦相催,我老不去胡为哉!归去来,归去来!广津新涨葡萄醅。

柴桑是陶渊明的家乡,此处指陶渊明辞官归隐之举,徐居正用“柴桑高义明日月”盛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高尚节义比肩日月,并警策自己功成不退是古往今来的官场大忌,功名末路隐藏着诸多危机,他要以陶渊明为榜样功成则退,摆脱官场尔虞我诈,回归广津安享山水田园之乐,像苏轼那样泛舟水上。徐居正不仅学识高,而且是官场的智者,能正确看待官场的进退得失,知荣而退,由此可见陶渊明对他的深远影响。

(三)急流勇退

徐居正不仅要“功成者退”,而且还要“急流勇退”,这是他完整的理想的官场法则。他在《花石亭>诗中说:“急流勇退归田园,江山风月作知己。”表达了成功之后应及早主动退隐田园,与江山风月为伴,一切功名利禄都是过眼浮云的思想。他在《三和》诗中说:

五斗区区百计多,红尘万丈暗东华。故园有梦山如画,深院无人月似波。

何处薄田宜种秫,好从荒径为栽花。急流勇退非难事,我意呜呼或渐蹉。

徐居正初始认为急流勇退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甚至在他看来,五斗大小的权力、红尘万丈都不如回到美丽如画的家乡种秫饮酒。全州府尹申末舟(1429-1503)是当时丞相申叔舟的弟弟,也是徐居正的好友,无意仕途,辞官隐居林下,院中构筑一亭,请徐居正起名,徐取名“归来亭”,1479年中秋节特意作《归来亭记》:“归去来者,晋征士陶潜之辞也。前辈释之曰:‘归其官,去其职,来其家,盖古人得出处进退之正者,莫如潜。’后之有志之士,孰不欲幼而学,壮而行,老而退,以全终始者哉!……他日功成名遂勇退者,非斯亭而何耶?名日‘归来’不亦可乎?……居正倘得乞骸求闲,从侯于斯亭,则必当咏归来之辞。”文章揭示了一个事实,朝鲜朝前期文人赞扬古往今来能正确看待官场进退的人没有超越陶渊明的,许多人都会效仿陶渊明壮年从仕,老年退隐,从一个侧面揭示“归去来”对朝鲜王朝官员的重要影响。徐居正赞颂申末舟急流勇退,他虽然提请辞职没有被批准,但仍然表示时机合适还要乞退,与申末舟一起隐于归来亭。

为了尽早实现脱离宦海归隐田园的心愿,徐居正一生总共提交过六次辞呈乞退归隐,均被国王成祖李娎(1469—1494在位)拒绝。1472年,国王李娎赐徐居正纯诚明亮佐理功臣号,并封为达城君。1473年是徐居正仕途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他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建立功勋的伟大抱负,封侯加爵,功成名就,因此急流勇退正当时。12月17日,任司宪府大司宪的徐居正以不能堪任、年衰多疾为由请辞军,国王李娎未允。1482年1月30日,授兵曹判书的徐居正再次以多病为由上状辞职,李娎命人遣医送药并没有表态。2月12日,第三次乞辞,李娎非常重视徐居正,回复说:“司马之职,其任至重,苟非其人,岂能当之?卿才称其位,义难求退。”1484年10月12日,徐居正第四次提请乞退,李娎断然拒绝。在这十多年间,徐居正写了许多诗文来表达“归去来”情结,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以“归去来”作为精神家园和表达不能“归去来”的官场咏叹。

二、“归去来”是徐居正一生的精神家园

(一)官场相伴“归去来”

徐居正非常喜欢陶渊明的“归去来”,一生相伴的都是陶渊明的“归去来”,甚至认为是其生命中的精神寄托。他在《閴寂>诗中说:

閴寂松扉昼不开,驯庭鸟雀少惊猜。慵来大卧头浑雪,醉后高眠鼻送雷。

自信名途多龃龉,谁知心地绝尘埃。有时洗手焚香坐,细读柴桑归去来。

据《成宗实录》记载:“居正器狭,无容人之量,(主文衡)又未尝奖进后生,世以此少之,”由这条史料可以看出,徐居正性格孤傲,不善交際,不喜提携后进,因此与之交往的人很少。这首诗就是反映赋闲时,柴门已经很久没有白天开启,庭院中的鸟雀长时间不被惊扰,心境达到绝尘的徐居正洗手焚香静坐细品陶渊明的“归去来”,此诗生动传神地描述出他对“归去来”的喜爱。在《村墅奴饷·早稻十余斛》诗中说:“有田欲去频回首,长咏陶潜归去篇”,表达了他高吟“归去来”渴望脱离樊笼复返田园的心情。1487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一年,在《到诸富农舍>诗中又写道:“已作此间终老计,高吟靖节去来篇”,还是要吟诵“归去来”回归田园颐养天年。他在诵读“归去来”中寻找到精神寄托,获得充实、慰藉、安适的感受。不仅如此,他还以“归去来”篇中的相关意象表达归隐志向,这样的诗作俯拾皆是,如《寓题>诗中说:“入室携幼盈尊,倚窗出云倦鸟。前身三径处士,今时四佳诗老。”再如《次韵乡人崔上舍孟渊见寄>有:“吾家盘谷窈而深,时复经丘壑可寻。稚子候门休怅望,凭君归去报先音。”

(二)钦慕并效仿陶渊明“归去来”

朝鲜朝前期的文人中,徐居正对陶渊明的评价比较独特,将其提到空前的政治高度,在《咏渊明》诗中说:“可怜晋室为刘室,自是渊明似孔明。三径柴桑一处士,煌煌史笔特书名。”将陶渊明回归田园的高峻之义提前到与诸葛亮比肩的高度,赞誉他有经国之志,暗喻自己有治国伟才。他在《读归去辞》中写道:“肯把长腰折督邮,特书甲子晋春秋。平生出处将谁友,不是留侯是武侯。”此诗进一步指出陶渊明是晋代的诸葛武侯,并将陶渊明视为自己的人生好友。不仅如此,他在许多方面喜欢将自己与陶渊明作对照,如在《与一庵专上人房醉归,明日吟成数绝,录奉》诗中说:“惠远前身一庵老,渊明高调四佳翁。相逢不觉呵呵笑,身在庐山图画中。”据传,庐山陶渊明与僧人惠远交好,并留有“虎溪三笑”的佳话,徐居正引用此典将一庵僧开庆住持专上人与自己的交好比照为陶渊明与惠远之交,表达归隐林下之志。徐居正在《在秋兴>诗中说:“我似渊明偏有兴,十分秋色近重阳”,说他与陶渊明一样非常喜欢菊花,并写了很多菊花诗。1488年去世前写《重九前二日>诗:“四佳老人双鬓白,对此绝艳三叹息。世无陶令吾谁从,头上葛巾高似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居正也离不开陶渊明的精神陪伴,真正实现“碌碌功名惭五斗,渊明晚节是吾规”的心愿。由此可以看出,徐居正视陶渊明为人生指向标,没有陶渊明,他的人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他在多首诗中提到要师法陶渊明归隐,如:

归来拟学陶元亮,忧乐曾怀范仲淹。《独坐书怀》)

欲从陶令东皋啸,休怪周郎北岳嘲。(《用前韵》)

谩拟归来似彭泽,可怜老病如茂陵。(《用前韵寄李佥正》)

才疏傅说调羹鼎,闲学陶潜漉酒巾。(《再用前韵录奉高鸿枢》)

酿酒迩来无秫继,不如归去学春耕。(《春日书怀》)

陶渊明成为徐居正人生的典范,他要“拟”,要“从”,要“学”,要跟从陶渊明登东皋长啸以寄傲,效法他春天农耕,模仿他葛巾漉酒,使自己成为翻版的陶渊明,真正满足心灵的慰藉。

(三)“归去来”终极目标是家乡广津

徐居正想要归隐的终极目标是家乡广津,《四佳集》中他56次提到令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广津。比较典型的诗有《诸富村墅》 《村兴》等。例如,《诸富村墅》:

(1)

松菊余荒径,茅茨是故园。候门怜稚子,入室喜深樽。

密树鸣檐角,清泉漱石根。江山颇幽僻,亦可避尘喧。

(2)

北临广津渡,南对日长城。丘壑情偏适,江山眼更明。

三间屋虽小,二顷田可耕。乞骨宁无日,优游送此生。

(3)

栗里来何晚,盘中今始游。采山仍钓水,寻壑复经丘。

猿鹤已腾笑,云泉能解留。有时心语口,何不早归休。

诸富村墅是徐居正在家乡广津的别墅,诗中所用意象很多取自陶渊明“归去来”,他笔下的广津就是陶渊明“归去来”中的栗里,松菊、稚子、清泉、深樽、丘壑、茅屋……与陶渊明的家乡栗里完全相同,在那里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寻壑经丘,放浪山林,纵情自适,全诗展现时空和内容的不断变化,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意象群,将村与人完美地融为一体。

村兴

西凤稳送木兰舟,家在广津津上头。夜月饮干鹦鹉盏,晓霜起揽鹔鹴裘。

闲搔白发高千丈,笑折黄花了一秋。茅屋竹篱村兴足,余生此外复何求。

《村兴》是一首优美的乡村写景抒情诗。前四句用了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木兰舟”、唐刘恂《岭表录异》“鹦鹉盏”、晋葛洪《西京杂记》“鹔鹴裘”三个典故。在秋风吹拂下,作者乘舟平稳回到广津,夜晚用鹦鹉杯对月豪饮,晓霜凝重时起来加一些厚重衣服,闲暇搔首,笑折黄花,茅屋竹篱,是安度余年的理想居处。全诗构思巧妙,用典贴切自然,与徐居正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

陶渊明回归田园后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亲自劳作,辛勤耕耘,有时候没有吃的会去邻家乞讨并赋诗《乞食》,有时候没有酒喝会出现“白衣送酒”,但他依然自得其乐。受陶渊明归隐影响,徐居正归隐也具有明确的目标,回到家乡有许多美好的计划,因其官阶显赫故待遇优厚,生活比陶渊明殷实富裕并且丰富多彩,归去可以有“秋风准拟好归去,索共遨头一咏觞”的潇洒,可以有“醉忆东陵烧笋脯,梦寻南浦泛兰舟。闲情寂寂三间屋,豪气堂堂百尺楼。白首至今迷出处,会当归去狎沙”的豪迈,可以有“碧天如水雁飞飞,绿芰红蕊已半非。夜梦更随枫叶乱,片帆归去就鲈肥”的逍遥。

三、不能“归去来”的官场咏叹

徐居正多次乞退没有成功,只能赋诗作文表达身在官场的咏叹与惆怅,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运用典故表达不能“归去来”情结

1.用典与对偶相结合

徐居正作诗喜欢用以陶渊明典故为中心的对偶句来表达自己不能如期归隐的惆怅,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

陶潜晚节思衡宇,杜甫残年爱浣花。我亦归田曾有赋,先时犹胜后时蹉。(《再和》其五)

陶潜归去欣瞻宇,杜甫行藏独倚楼。我亦归田曾有赋,欲将身世老扁舟。(《秋懷》)

五柳陶潜宅,百花杜甫潭。风流同晚节,衰病愧朝簪。(《自顾》)

醉思五柳陶潜宅,吟忆百花杜甫潭。高躅未成东郭隐,闲眠只睹北窗酣。《老矣》)

平生行止我依违,愧使功名惹是非。张翰莼鲈长日好,陶潜松竹几时归。田园有约青山近,湖海无心白鸟飞。记得江南昨夜梦,槿花篱落掩柴扉。(《淡叟见和,复用前韵兼简蔡子休>其四)

渊明高节曾因菊,张翰归心不独莼。悔杀白头迷止足,悠悠出处暗悲辛。(《寓叹》)

莼鲈张翰翻然去,松竹渊明久矣芜。我有薄田山下在,残年勤稼纳官租。《自咏》)

以上所列诗篇仅是很少一部分,对偶句中前句或后句都是以陶渊明为中心的用典,有关陶渊明的住处、陶渊明的高节、陶渊明的一举一动都被徐居正化为典故活灵活现用于诗句中,另外一个中国古代名士只是陪衬。《再和>《秋怀》《自顾》《老矣》四首诗中用杜甫与陶渊明作参照,《淡叟见和,复用前韵兼简蔡子休》《寓叹》《自咏》三首诗用了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中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徐居正运用数量众多的典故来展现不能脱离宦海的忧伤情结,并将同一个对偶句进行扩容,如“五柳陶潜宅,百花杜甫潭”扩容为“醉思五柳陶潜宅,吟忆百花杜甫潭”进行再次强调,强调不能归去的身世之悲,自己则“惭彭泽”“隗功名”“衰白发”,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贪恋官场超脱名利的伟大隐者,但在官场的樊笼里却无法超越。徐居正用典非常贴切恰当,没有丝毫生涩,不愧是朝鲜朝前期作诗用典高手。

2.数量词与隐逸典故相结合

徐居正的许多诗歌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借用数量词与具体意象相结合反复咏叹身在宦海的怅惘,相关数量词多用十年、十载、四十、五十、七十年与白发、白头、二毛等具象结合反复咏叹身在魏阙的忧伤,尤其突出的是喜欢用十年、十载与鸥鸟意象相结合表达辜负之约。白鸥盟指与白鸥盟誓为友,喻避世隐遁,语出《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由于国王的拒绝,诗中呈现最多的是辜负与白鸥之约,归田退隐美梦成为泡沫。

魂梦已迷尘世界,十年沙鸟未盟寒。(《题李参议季基积城别墅》)

辜负鸥盟今十载,白头犹自恋朝闱。(《又用前韵寄七休》其二)

十载鸥盟愧已寒,何时归去老江干。(《又用前韵》)

自古功臣少到头,十年归梦到闲鸥。(《又次李之安诗韵》)

千年往事思黄鹤,十载深盟到白鸥。《福庆归广州,因忆望月峰》)

广津山水今无恙,欲买扁舟老白鸥。(《漫兴》)

十年往事浑如梦,辜负鸥盟事又非。(《次韵日休见寄》)

更要着重强调的是,徐居正五次提及“十年辜负”,这种辜负是他心中深深的痛,那种回归田园的迫切之情,那种失约的伤心难过,那种不能归去的万般无奈,如此纷繁的思绪从徐居正的肺腑中倾泻而出交织在一起,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十年辜负归来约,画里相逢亦愧颜。(《姜菁川画竹》)

十年辜负青山约,还有簪袍误半生。《病中述怀,寄任子深》)

十年辜负青山约,钓艇渔竿入梦纷。(《次韵日休见寄》)

十年辜负江湖约,青镜那堪白发催。(《子休有和,复次》)

十年辜负归田兴,白鸟沧波奈尔何。《<叙怀>)

(二)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在徐居正的“归去来”情结中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为他人作记表达。徐居正是朝鲜朝前期的文学巨匠,国王侑宴群臣赋诗娱乐时,应制作诗句最佳者非他莫属,他经常受到国王的奖赏。因其名望也时常有好友、同僚、亲属向其索求文章手记。徐居正借为他人作记抒发自己不能归隐的人生感慨,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索记主人的经历相结合,倾诉自己不能如期归隐的情感,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以下举两例:

花山权公(生卒年不详)在京城广陵西侧置业构无尽亭,徐居正作《无尽亭记>:“居正有薄田数顷,比邻相从。兄之所得于无尽者,亦居正之所同乐也。他日咏归来之辞,歌窈窕之章,与兄凭高眺远,一觞一咏,当毕无尽之说。”新昌守赵君愉在其宅内构新亭,向其索记,徐作《新昌县拱北亭记>说:“予有薄田一顷在平泽。他日,倘乞骸归老,当一造其亭,以毕其说云。”

二是在同僚退隐或好友赋诗中表述。看到他的同僚尤其是同年中科举的好友纷纷乞退归隐,自己心中也泛起涟漪,以下也举两例,如《寄权参议德原别墅》:

多兄决意早休官,有梦何曾点鹭班。贤达几人迷出处,急流勇退似君难。

昏昏醉走利名间,白发黄尘亦强颜。报了圣恩吾亦去,若归何处不青山。

权参议是指权侹,(生卒事迹不详),与徐居正同年科考中第,曾任训炼佥正,中年乞退。徐诗中盛赞他知难而退,天下能有几人与他相比,映衬在官场行走于名利之间的自己急流勇退更难了。徐居正与大司成卢自亨(生卒不详)有多年的官场交往,在《送卢大司成自亨乞退还乡>诗中说:“急流勇退古来稀,今见先生乞骨归。可与两疏相伯仲,高名青史映辉辉。同僚廿载忝交游,愧我衰迟白尽头。”卢自亨在人生高峰期急流勇退的高风亮节,徐居正夸其可以与二疏相媲美,名垂青史,而自己却因迟迟得不到国王的退体批准感到深深的愧疚。徐居正赋予索记的文章或赋诗之中包含着特别的情感,寄寓着他的伤心痛惜之情,更显示出他淡泊名利、不贪恋功名利禄的高洁。

(三)忆与梦中的广津

由于在官场不能致仕隐退从樊笼中解放自己回归家乡,徐居正在诗中用两个关键字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一个是忆,一个是梦。他写过五首《忆村家>,这五首不是联章体,而是五个时间段写的,其中“莼老鲈肥一半秋,归心湖海水同流。篮舆鸣轧欲归去,家在广津津上头”这一首写得最出色。诗中提到广津丰富的物产一一莼老鲈肥,肥美的物产让他想回到家乡,“归心湖海水同流”一句用夸张手法表达他归隐家乡的迫切渴望。另外一首《忆村家>:“梅迎今日雨,麦送故园秋。最识还家好,那堪作宦愁。江山双蜡屐,天地一鱼舟。归去知何日,吾能昨梦游。”叙述自己在宦海像一个独舟不能归去,只能梦中游家乡,将忆与梦巧妙结合起来。《忆广津>重点在一个“忆”字:“广津曾卜草堂开,秋兴悠悠日夜催。谁免一个老病死,不如三径归去来。黄芦红蓼连花坞。白鸟苍波绕钓台。已拟封章乞骸骨,登山临水日徘徊。”该诗开篇直抒胸臆,写法犹如画中白描,真实而坦率地抒写表达了热爱家园、归隐山林的情感。

除了忆之外徐居正经常梦到家乡,《梦觉有作》《睡起》比较有代表性。《梦觉有作》诗说:“家在广陵江水明,风吹一拖古垣城。忽回枕上还乡梦,雨滴芭蕉夜五更。”《睡起>诗曰:“欹枕卧南轩,急雨响踈竹。梦觉广津滩,夜月翻石壁。”让梦中的家乡和现实的场景交织在一起,将不能归去的伤心讲述出来,表达思念家乡而不能归去的痛苦之情和不贪恋功名利禄的情怀,是徐居正对故土的皈依之情。

四、终生未竟的“归去来”宿愿

(一)1484年的徐居正

《成宗实录》中记载,徐居正“六十(虚岁)以后,疾病缠绵,精神衰耗,行步艰涩,难于从事”1479年开始他就疾病缠身。1484和1487年是徐居正特别重要的两年,根据《成宗世录》记载,国王李娎知道徐居正身患重病,时日不多,1484年7月5日,李娎传于承政院日:“徐居正之稿身殁后,亦当刊行矣。非徒此也,凡能文词者稿,毋令遗失,收拾成卷,每于岁抄入启,则必刻意制之矣。”李娎非常重视徐居正文稿的整理,希望能刊印留存后世。10月12日,任议政府左赞成的徐居正以病为由第四次乞退,李娎还是不许。11月13日,徐居正等编撰《东国通鉴》呈进,李娎观后日:“此书固垂诸万世者也”。

1484年底,徐居正的族兄、参议权纶(1415—1493)在声名藉藉之时却退隐林下,请徐居正为家中亭子作记,徐作《逍遥亭记》写道:“当急流而勇退者,……居正老矣,贪荣窃禄,不能如兄快然敛退,能不愧于心乎?倘得乞骸,相从于林下,则当携《南华》一帙,更毕逍遥之说。甲辰。”在国王李娎的挽留下,他还是坚持急流勇退,认为已经年老体衰还贪图功名利禄是违背本心的,如果国王允许他归隐退休,他一定要手捧《南华经》,追随庄子逍遥游,道出归隐林下的心声。1485年7月5日任议政府左赞成的徐居正第五次乞请罢官归田,国王李娎还是没有批准。

(二)1487年的人生感悟

1487年身患重病的徐居正陷入深深的人生思考,《四佳诗集补遗》中专门辟有《丁未手稿》,他對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诗多以《自咏》《咏怀》《述怀》(二首)、《自叙》(四首)、《写怀》等来命名,明显具有总结性,在《自叙》中说,“经济文章两得难。虚名曾愧动朝班”。他说自古文人实现济世之志与文章名扬天下是两难的,二者能具其一就非常了不起了,徐居正则两全其美,为政之道与斐然文采轰动朝鲜朝朝野,但他认为所有这些都是“虚名”。《述怀》诗中还说:“六朝圣泽思难报,碌碌虚名只自惭”,自己服侍朝鲜王朝多任国王,忙忙碌碌最终只是“虚名”,内心很是惭愧。另外一首《述怀》写道:“多病十年盘脚坐,始知天地一樊笼”,将他一生为官的真实感悟归结为陶渊明提到的“樊笼”。尤其要提到《古意》诗:

古意

人生有智拙,智拙何所先。拙为人所愚,智乃人所贤。

用智机已深,用拙道可全。智者不可及,拙以终天年。

人生天地间,倏忽如过隙。吾年近七十,鬓发尽衰白。

疾病苦沈绵,卫生无大药。胡为劳形役,哿矣守幽独。

陶渊明提出“人事固以拙”、“守拙归园田”)的“拙”论,指为人处世要大巧若拙,回归田园要素朴古拙。徐居正67岁时才明白陶渊明“守拙”的真正内涵,在诗中巧妙地运用智拙说,他一生将智才发挥到了极致,结果却不能“拙以终天年”,人生于世如白驹过隙,疾病缠身还要“劳形役”是违背其本心的,“我今短拙成何事,长愧虚名未即抛。”这是他人生的大彻大悟。

(三)终生未竟的“归去来”宿愿

1488年12月20日,徐居正生前最后一次递交辞呈,李娎还是拒绝了,四天后徐居正就去世了。国王坚持继续留用徐居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文章之魁首,徐居正“以文章大家鸣于东国”。《成宗实录》中称“为文章不落古人科臼,自成一家”,“居正为一时斯文宗匠,为文章尤长于诗,笃意著述,至老不懈”,是朝鲜朝前期的文学巨匠,编选《东国通鉴》《舆地胜览》《历代年表》《东人诗话》《太平闲话》《笔苑杂记》《东人诗文》等文献;二是治国之能臣,他“凡历五朝,备员经幄者四十五年,承乏主文者二十二年”,屡屡向国王献计献策,多被采纳,国家典册、词命皆出其手。徐居正也是杰出的外交家。1460年以谢恩使身份访问明朝,诗文惊动安南国使制科状元梁鹄。1476年,明朝郎中祁顺(1434—1497)、行人张瑾奉命出使朝鲜王朝,徐居正作为远接使以其才华与两使建立了深厚友谊。祁顺作《太平馆赋》,徐居正次其韵酬之。祁顺叹曰:“赋,古未有次韵者,是又人所难能也。如公之才,求之中朝,不过二三人耳。”1488年3月,徐居正还负责接待明朝翰林侍讲董越(1430—1502)、工科右给事中王敞使者来访,用诗文外交给两使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为朝鲜朝前期的外交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纵徐居正的一生,从进入官场后因其出色的才华为朝鲜王朝五任国王所宠信并重用,担任四十五年经纬之臣,其中主管文衡二十二年,朝鲜朝国王为其提供了施展抱负、实现志向的极佳平台,功成名就的徐居正仍要效仿陶渊明“归去来”,渴望激流勇退,多次乞退一直得不到国王的批准,只好在官场默默地履行职责。陶渊明“归去来”,成为徐居正的精神依靠和心灵寄托,他只能靠创作诗文表达不能脱离宦海“归去来”的想法以追求人身自由的深刻生命体验。唐杜牧在《怀紫阁山》诗中对仕途归隐之士做过总结,说“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徐居正将其衍化为:“林下何曾见一人,此生汨没利名尘。”徐居正在生命的焦灼中伴随着陶渊明诗文老去,“归去来”成为其一生未竟的宿愿。徐居正的官场“归去来”情结为我们深入探讨陶渊明“归去来”对朝鲜半岛官场得遇文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 全华民]

猜你喜欢

情结陶渊明
毛绒情结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陶渊明失败了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是情结控制了你,还是你控制了情结
陶渊明的“粉丝”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