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探析

2021-01-24赵婵娟杨威

东疆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韩国

赵婵娟 杨威

[关键词]韩国: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312.6: 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21)01-015-07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标志,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不仅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许多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和国家振兴强大的精神前提,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弘扬好。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开关。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将文化作为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现代化的强大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智慧中生发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使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族性、科学性、人民性因素的精华在实践中被激活、转化和发展,如此才能使传统文化具备当代价值,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韩两国是邻邦,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韩国自20世纪初至今,在百余年的实施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形成制度完备、成效显著的“韩国模式”,不仅保存和发展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內涵,而且对韩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其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韩国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制度和行动实践

1962年韩国政府参照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制定了综合性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法——《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后来韩国又对该法令进行了几次全面的修订和完善。目前,韩国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又严格的民族文化遗产管理体制。韩国总统是韩国文化遗产的最高责任人,文化财厅是负责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央行政主管机构,文化财科或文化财界是负责韩国市、道等地方政府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机构。根据《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文化财委员会是文化财厅的最高审议机构,负责韩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定级、申报、审定、资助和监督等相关的一切事项。文化财委员会委员由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等相关专业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拥有十年以上从业经历的德高望重、学识广博的专家学者组成。此外,文化财委员会还可以聘请具有相关学科的具有助教以上职称,且拥有5年以上从业经历的人员担任非常设专家委员。他们可以接受文化财厅厅长和各分委会会长的任命,负责审议事项的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和计划书的拟定工作,有权出席各分委的会议并拥有发言权。文化财委员会在市、道设立地方自治团体,负责管辖区域内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和管理等,并对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审议和详定。韩国政府的这些机构和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对韩国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纪念物及民俗文化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普查及分类定级。国家根据文化遗产价值大小给予不同比例的经费资助。不仅政府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各种社会组织、民俗学者和普通民众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为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文化财委员会”借鉴日本“人间国宝”制度的经验,专门设定了“人类活的珍宝制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的杰出代表称为“重要文化财产保有者”或者“人间国宝”。政府给予这些人专项财政支持,提供生活补助和文化传承经费补贴,支持其研究、扩展技能或艺能,并将其传授给“助教”和“履休者”。同时,为避免学徒式传授教育的不足,大学可发起申请,由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入高校,学员获得由文化遗产厅厅长颁发授予进修证书。

韩国政府在进行制度建设的同时,从20世纪40年代便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保护行动实践,促进了韩国民众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并从心理层面激发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将韩国的民间习俗、(宗教)祭祀仪式、建筑民居、服饰、器物等都列为民俗文化加以保护。韩国的很多民俗村都保持着古代的原貌,政府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对民俗村的传统建筑进行维护,还支持当地居民保留本地民俗风情。在节假日期间,还会有很多如荡秋千、做陶器、打陀螺等传统技艺表演,让游客参观、感受韩国传统文化的鲜活样态。同时,这些民俗村也是很多韩国古装电视剧的拍摄基地,在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除民俗村外,韩国还集政府和学者的力量,建立了众多民俗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以研究韩国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民俗文化讲座、现场传授、工艺教程、联欢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大众推广民俗文化。韩国在政府机构、景点、商业中心、地铁站等地点都设立了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实物陈列、民俗文化图片展示、实际制作展示等,让大众沁润在民俗文化的氛围中。这不仅有利于韩国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向外国游客生动展示韩国传统文化魅力。韩国的民俗村和民俗文化博物馆多低价或免费向公众开放,使韩国民俗文化受众群体非常广泛。为了完整地继承和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韩国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民俗节、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民俗活动。

二、韩国学校依托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格局

韩国将儒家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韩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内核。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1 0世纪就传入古代朝鲜半岛,是儒家文化最早传入的地区,尽管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但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深植于韩国文化和韩国民族精神之中。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应用,儒家伦理观已经成为韩国的社会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韩国政府1968年颁布的《国民教育宪章》明确指出教育的宗旨是协助所有人完善个人品德,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取得参加建设国家及促进全人类繁荣活动的公民资格,使青少年以民族振兴为历史使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确立新的国民伦理观。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依托,民族精神蕴藏于传统文化之中,培育民族精神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儒家文化是韩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根本,韩国已经构建起贯穿幼儿园到大学的以国民精神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系,形成了政府重视、学校教育、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全方位民族精神教育格局。

韩国历经多次德育课程改革,使国民精神教育系统化,其中,国民伦理教育课程承担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为了能够实现国民精神教育目标,韩国教育部门编写了符合各学习阶段学生认知的德育教材,并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内蕴其中。初等阶段侧重习惯培养,中等阶段注重规范养成,体现内化要求,高等阶段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伦理。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道德课程、社会课程。如小学社会课教学内容中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生活居住地的来由与特征,调查、体验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了解当地衣食住行等生活文化的变迁。六年级学生侧重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探索民族文化的世界化问题。在德育课中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三个部分中。如四年级学生在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中要仁爱和谦让。在社会生活中要求在公共场所要公正、有礼、守秩序;在国家生活中要热爱文化遗产,关心国家安全和发展。高中通过《社会》《社会·文化》《公民伦理课》等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和实践内容比初中和小学更为深入和系统。如人与文化领域部分深层次地介绍人类文化的创造与涉及文化的属性和民族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再创造等内容。《公民伦理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性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能力。大学开设的《国民伦理》等课程,更重视其教育的系统性、理论性和政策性。不仅如此,还要求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乃至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都要渗透国民精神教育。如国语教材、理科教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中都间接地反映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

丰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生动具体的实践教育相结合是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突出特点。其出发点是培养重视家庭、建设国家、服务社会,能够顺应社会规则的责任人。国民精神教育秉承笃知重行的理念,学生不是单向、被动接受灌输的静态对象,国民教育也不再是纯粹的理论教育,而是被寓于一切教育活动中。韩国政府每年从财政收入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时至今日,伴随着韩国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国民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也日渐增强和丰富。韩国中小学生都有到“民俗村”学习和体验生活的经历;每年都必须收听一次韩国国乐院表演的音乐会;参加在各地举办的大量民间艺术节活动等等,韩国的年轻一代从小就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韩国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多在办公室、教室、寝室、走廊等场所悬挂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品,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软环境。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弘扬韩国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韩国历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化故居、遗迹等地进行参观,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韩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等身份符号的情感和理性认知。韩国民族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构建良好,韩国政府在各城市都设立乡校(传承儒教,祭祀孔子与圣贤的地方),每逢学生寒暑假期间,乡校都会为中小学生开课,教授忠孝、仁爱等道德规范。政府和民间的各种节庆活动,媒体都会大力宣传,引导和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了解到爱国英雄的事迹,公共场所安置英雄雕像,在日常生活中提倡“身土不二”的价值观,让青少年随时随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沁润。此外,韩国家庭也十分重视用儒家伦理思想教育子女,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崇尚文明、注重礼仪等是所有家庭都躬身践行的美德,可以说韩国的家庭教育是韩国当代传统文化教育成功的突出代表。

三、韩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机制对传统文化传承和转化

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后,便开始思考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方式。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并将低消耗、无污染、立足于创新有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其重要战略。

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韩国值得称道的成果之一便是把韩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文化产业中,并与现代技术和生活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韩流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传统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生活,成为国家发展和的精神源泉。韩国影视作品以生动细腻地反映现代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见长,凸显大众日常生活所尊崇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是融合了生活审美的生活儒學。韩剧里美丽时尚的帅哥美女只是吸引观众眼球的表象,其崇尚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儒学核心才是韩剧风靡的灵魂所在。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明礼诚信、互敬友爱、孝老敬亲、睦邻友善的传统文化价值内核,加之韩剧中对白设置的生动传神,表演的准确细腻,心理刻画的细致深刻,音乐和画面的优美动人,才是韩剧取得成功的关键。如韩剧《太阳的后裔》不仅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还完美表现了军人和医生的高尚情操,以及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民众,在灾难面前相互支援、相互扶持的精神。整个剧情以讴歌和赞颂人间大爱为核心,并模糊了种族、区域、国界,传达出其欲将“爱”与“善”和谐统一的精神实质。在韩国的流行音乐中,也能感受到东方女性特有的甜美温柔,男性温和向上的性格特征;韩国诸多游戏产品中也渗透着儒学伦理。这些文化产品很容易使一些有共同文化渊源的亚洲国家产生共鸣。韩国通过文化产业潜移默化地将韩国文化转化成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生活方式,更淡化了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边界,通过文化产业出口带动汽车、旅游、日用品、服饰、电子信息等产业共同发展。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除获得经济收益外,更重要的是在展现韩国文化软实力上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韩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韩国政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完备的司法、制度保障。除1999年颁布实施的为整个文化产业振兴的基本政策法《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外,还针对各个具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详细的法律法规,如《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等,并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韩国政府还专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制订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先后推出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并于2009年将原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游戏产业振兴院、文化产业中心、软件产业振兴院数字事业团五家单位整合重组为目前的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作为韩国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隶属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统领支持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韩国政府每年投入数千亿韩元用于支持本国文化产业。近几年,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加大力度,推介韩国重要电视台和媒体集团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在中国吸粉无数。韩国政府还在全球设立了30多个韩国文化中心,以方便与当地政府和粉丝联系交流。此外,韩国政府还会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援和服务,来促进文化产业的输出。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代表处,旨在协助韩国企业与各国当地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关系,促成中韩合作项目,并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

除了制订政策,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外,韩国将全体国民作为文化人才培养对象是其突出特色,政府层面十分注重培育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存量,不断提升文化生产者的供给能力和文化消费群体的解读能力。通过高等院校专业学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以内容振兴院为代表的非学历教育机构促进各领域专业人员和在职核心人才强化专业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并通过普及线上教育提升全社会文化产业共识,有力推动了国民的文化资本积累。韩国还按照培养对象的阶段性特征有所侧重地进行培养,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及文化产业预备人力的实践能力、技术与内容的融合能力,在职人员的专业核心能力,文化消费群体的文化鉴赏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韩国网络课程质量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准入门槛低、消费便利,并给予学习者合理的评价和认可。可以说,培养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产业人才是韩国文化创新的主线,文化产业人才因素是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四、对韩国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方式的思考

(一)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认可,这种共识和认可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升华,并形成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和价值取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基础,也是当前多元价值场域中重塑文化自信的基础,更是中华民族产生群体归属意识和形成文化自觉的时代体现。在推进民族复兴、开创文化新辉煌的进程中,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是题中应有之义。文化认同是文化保护的深层动力和根源,韩国人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爱和珍视,这与韩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觉及其浓重的文化意识密切关联,而其浓重的文化意识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可和情怀敬仰,这是其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内在动因。韩国把距今有50年历史的,且具有韩国独特文化特征的东西都作为文物加以保护。并且根据各种文物或者文化遗迹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中国拥有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于能够承载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具有思想价值、历史价值、文艺价值、教育价值、科学价值等等的优秀文化资源和遗产,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传承和保护。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以及数量众多的民间收藏文物,全国博物馆5000余家,且已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的出发点是把新时代文物工作、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放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来推进。今后,解决好历史文化保护和社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平衡好工业化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使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常态化、文物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科学化,在传承过程中避免过度商业化而使传统文化原有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失去“本我”等问题是传统文化保护的重点。在当前文化处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应通过立法来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确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护体系,避免立法分散或无专门立法的情况。引导民众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传统文化保护价值导向,使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深入民心。在政府和民众共同的文化意识基础上进行的民族文化保护,才能做到对传统文化真正的守护。注重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改善传承后继乏人问题。建立传统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体系,政府对于传承人制定支持和鼓励措施,使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肯定,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国家命名的方式吸引传承人和以带徒授业的方式留住传承人等切实可行的办法让传统文化有序传承。利用教育机构开展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非遗教育教学活动,鼓励文化和教育机构跨机构和跨学科开展相关教育、研究工作。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侧重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传统文化传承不仅是维持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传承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更是强化整个民族身份归属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中华優秀传统文化历经长期传承、嬗变与创新,孕育生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核。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特有的精神风貌,是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即文化凝聚力、文化辐射力、文化控制力、文化同化力和文化创造力。首先,从上文对韩国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使韩国传统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离不开教育这一重要环节。韩国一方面通过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和各类社会机构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挖掘和宣传;另一方面则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不拘泥于传统、包容现阶段的多元文化国情、同时胸怀世界的时代人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转化应积极融入学校教育,立足课堂主战场,搭建覆盖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年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好中华传统文化教材课程体系,把传统文化精髓融汇到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认知故乡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层次性和循序性。针对儿童,做好传统文化的启蒙和兴趣教育;针对青少年,做好对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和行为养成;针对大学生,侧重价值引导和精神提升,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高层次人才。要努力把传统文化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多个学科和多个教学环节。其次,韩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对学生民族精神的认同和培育。我们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要以重建现代人的精神信仰为核心,而不是简单恢复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表象。把传统文化作为开放的、包容的文化形态,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有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核。有传统文化内蕴的道德践行之学、内圣外王之学、理想人格之学、人际和谐之学、身心平衡之学、生命存在之学、人生智慧之学等,熔铸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引领、聚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引导力和精神原动力。要深刻阐释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学生提供民族精神引领,激励青年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中国力量。在呼吁中华传统文化为现代化持续发展服务的今天,应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以民族精神的力量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总结和传承,并不断赋予其时代发展新内涵。如此次抗疫过程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团结精神、担当精神、斗争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乐观精神等已经成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力量资本。学校教育可将全民战“疫”资源加以整理,打造成适合不同学生段学生特点的专题教育课程,使战疫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熔铸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精神底色。可以说,加强中华民族精神宣传和保护,注重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把学校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的主阵地,把社会作为公民道德实践养成的土壤,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格局,努力传承和转化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在转化与创新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是文化产生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就不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通过文化产品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既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软力量”资源,繁荣文化产业;更要积极创新当代文化,以发达的文化产业为支撑,依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韩国充分发挥了文化产业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既实现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又极大提升了韩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作为文化资源大国,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新的社会存在相承接、相协调,并为它们服务,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使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传统文化实现传承的关键点。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连接,这是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提升我国文化軟实力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弱、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文化产品生产成本高而效能低的现状,政府应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针对实际问题,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将文化产业和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联动起来,拓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促进文化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充分渗透和体现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知,充分认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积极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出“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时代语境相对接,创造出更多融合文化理念的优秀产品,培育新型传统文化业态,积极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产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纪录片、影视剧、图书等以视频和文字为载体的文化产品。结合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把传统文化中精深难懂的内容和思想变得生动鲜活,打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传播。在文化事业中建立一个统一的人民战线,调动社会力量,激发民众文化建设热情,化为中国人民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一部分。同时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机制,积极调研国际文化市场和海外受众的文化需求,按照国际惯例有效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时代性和先进性。扩大中国文化发展的全球性视野,唤醒人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尊重、理解和认同,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发挥高等学校、文化企业、科研院所在文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文化技能人才、创意设计人才、复合人才等的培养。以全民教育理念为先导,积极拓展网络教学资源,开展非学历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全民文化资本存量。

[责任编辑 全红]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韩国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