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育人路径的实践探索

2021-01-22梁凤沈清敏杨永春杨海侯云天

体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实践探索

梁凤 沈清敏 杨永春 杨海 侯云天

摘  要: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重庆一中”)有高端体育课程平台,优秀体育师资队伍和卓越体育后备人才,而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学校对体教融合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体教融合育人路径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本文以重庆一中为例,从“重视体教融合,坚持正确思想;探索育人路径,成就卓越师生;深化体教融合,培养后备人才”等方面,对学校体教融合育人路径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体教融合;育人路径;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0-0019-02

重庆市第一中学田径队现在有多人达一级运动员水平,1人达国家健将级水平。在2021年4月初重庆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重庆一中包揽了重庆市高中组、初中组团体总分冠军;在2020年重庆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重庆一中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冠军和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在2019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重庆一中荣获初中男子组团体总分冠军、初中组团体总分亚军和高中男子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不仅仅是田径队一枝独秀,重庆一中篮球队也是国内中学生篮球传统强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名列前茅,曾荣获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现在校学生已经有11人办理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继包揽2020年重庆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高中组、初中组双冠军奖杯后,又顺利收获2021年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重庆赛区)高中组、初中组双冠军奖杯,是重庆市中学篮球名符其实的“双冠王”。足球队连续荣获重庆市校园足球总决赛一等奖,多人达国家一级。游泳项目曾有在校学生达健将标准,艺术体操、高尔夫球、佩剑、跆拳道等不少项目也时有学生在全国赛场摘金夺银。

为什么重庆一中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重庆一中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体教融合,长期坚持体教融合育人路径的实践探索,因而能不断创造体育方面新的辉煌。”重庆一中体卫主任、正高级教师沈清敏如是说。

一、重视体教融合,坚持正确思想

重庆一中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中的作用。党委书记兼校长唐宏宇提出将“运动与健康”列入重庆一中三大育人路径的办学思想,即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办学理念,通过“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运动与健康”的三维育人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

对于“运动与健康”路径,唐宏宇校长很早就提出“重庆一中体育必须坚持走体教融合之路”。1.从培养全人的角度,体育必须与教育融合,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真正做到五育融合。2.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角度,学校体育必须与竞技体育合作,体教结合,优势互补,真正做到有效融合。

正是因为唐宏宇校长关于“运动与健康”育人路径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国家“体教融合”的精神高度一致,使重庆一中各项体育工作得以沿着正确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卓有成效。

二、探索育人路径,成就卓越师生

多年来,重庆一中一贯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在学校“以体育人,以文化人,五育融合,培养全人”体教融合办学思想下,重庆一中课程中心重点帮扶,成立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团队。在充分发挥专家(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学科研,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大高端平台引领为载体、三大特色课堂实践为依托、三大反馈数据评价为支撑”的重庆一中运动与健康“三·三结构”育人路径。三大高端平台即专家名师工作室、精品课程研究室和身心健康促进室;三大特色课堂即围绕“教会”的高效课堂、强化“勤练”的活动课堂和突出“常赛”的社团课堂;三大反馈数据即师生活动数据、学生健康数据和三维互动数据。运动与健康“三·三结构”育人路径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康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旨在成就卓越师生,开发精品课程,建设优秀基地。

运动与健康“三·三结构”育人路径的实践探索,让重庆一中不仅能很好地达成“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而且在课程开发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高端体育课程平台

重庆一中现有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审批立项的重庆市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国家扶持经费150万元;重庆市高中篮球精品选修课程,国家扶持经费8万元;重庆市教学专家沈清敏工作室,国家扶持经费40万元。此外,经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审批立项的沙坪坝区沈清敏名师工作室,国家扶持经费18万元。下一步,重庆一中还拟利用课程基地扶持经费,由校课程中心联合体育教研组与心理健康中心创建身心健康促进室。

(二)优秀体育教师群体

1.教学专家名师引领

沈清敏,重庆一中体育正高级教师,重庆市教学专家沈清敏工作室、沙坪坝区沈清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重庆市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负责人,多次担任重庆市教委评审专家与重庆市教师优质课比赛和教学技能比赛评委,并曾担任教育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

2.教学科研团队并进

谢光斌等7名教师10余次荣获重庆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宁召老师曾荣获全国一等奖;邓兴平等20余名教师数十次荣获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刘晓辉等5名教师10余次荣获全国论文评选一、二等奖;梁凤等12名教师荣获重庆市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其中,宁召老师和文杰老师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沈清敏等20余名教师主编、参編出版论著2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

三、深化体教融合,培养后备人才

根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重庆一中按照唐宏宇校长提出的“体教结合,优势互补,有效融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指导思想,努力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探索体教融合育人路径,积极寻求与体育行政部门、社会体育组织、优秀退役教练员合作,有效提高运动特长学生的训练水平。

(一)积极寻求与体育行政部门合作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重庆一中就一直积极寻求与体育行政部门开展合作,主要形式是由重庆市体育局派出市体工队与市第二运动技术学校教练,重庆市沙坪坝区派出区体校教练到学校指导训练。现国家田径队教练员钟梅就曾受到沙坪坝区体校王蜀康教练和许志文教练在重庆一中的训练指导;被输送到清华大学的辛圣男同学也曾受到过市体工队郎勇教练和区体校王蜀康教练的训练。重庆一中现正与重庆市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重庆篮管中心”)开展共建篮球队合作。

重庆篮管中心是重庆市体育局下属行政机构,本身有指导重庆市篮球运动、培养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任务,并且作为国家处级行政机构,与全国各省市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重庆一中积极寻求与重庆篮管中心开展合作,共建篮球队,不仅能充分享受政策与资金扶持,拓宽与国内知名学校进行篮球交流的渠道,而且还有利于从各省市引进篮球后备人才。从重庆篮管中心的角度来看,与重庆一中开展合作,有利于大力实施重庆体育“1+5+1”行动计划,推动重庆篮球强市战略;探索体教融合,建立和完善重庆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合作模式,增强合作实效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重庆一中与重庆篮管中心已经顺利签署《关于联合培养重庆市青少年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合作协议》和《关于重庆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三人篮球比赛合作协议》等。

(二)积极寻求与社会体育组织合作

重庆一中积极寻求与社会体育组织合作,曾与重庆市朱毅游泳俱乐部、重庆市业余足球联盟、重庆市棋院等开展合作。重庆一中在校学生中达游泳健奖的黄翰同学,就是与朱毅俱乐部合作的成果。现正在积极寻求与重庆两江竞技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竞技”)开展合作,共建足球青训梯队。

重庆一中虽然是篮球、田径全国优秀传统项目学校,但足球起步很晚,创建后备人才运动队仅几年时间,现只能是重庆市足球项目中上水平学校。两江竞技是全国16家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能够为重庆一中足球运动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有效帮助提高梯队球员的足球技能和竞技水平,助力重庆一中尽快实现“弯道超车”。对于两江竞技来说,重庆一中是重庆市著名的重点中学,能够为梯队球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球员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从而提升球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吸引优质的足球人才到青训梯队。因此,双方基于充分的信任,以“互惠、互利、稳定、恒久、高效、优质”的合作精神,优势互补,共同携手打造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能为体教融合注入新的活力,探索新的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努力让球员提升竞技水平的同时提升文化素養,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足球人才。现双方的合作框架、协议初稿已经形成,正在有序推进。

(三)积极寻求与优秀教练员合作

重庆一中积极寻求与重庆市优秀退役教练员直接开展合作,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庆市体育系统有大量非常优秀的退役教练员,是重庆市宝贵的财富。让这些已经退役的优秀教练员继续为重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既是重庆一中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探索育人路径的需要,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

重庆一中曾先后聘请了多名全国或者全市知名的体育高级教练。具体方式是:根据目的与任务,与退役优秀教练员们开展合作。周期多在半年至两年之间,每周固定到校2~3次进行训练指导,每次训练2~2.5小时。长期实践证明,在指导学校教练员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体教融合对南宁市滨湖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要求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当下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