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育人: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

2021-01-22

体育教学 2021年10期

本刊记者

关键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一体化办学;成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0-0008-01

2011-2021,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一体化办学走过十年。作为清华附小走出清华园建立的第一所分校,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于2021年10月15日举办清华附小一体化办学十年研讨会,以体育为切入点,展示清华附小一体化办学十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果,分享成志教育对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实践策略,并邀請专家围绕“落实双减促进全面发展”进行深度对话,分享智慧。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代表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此次活动。

10月15日上午的展示活动环节,清华附小的学生们展示了全员素质操、冰雪运动操、修远团体操、健身大课间等阳光运动,充分体现了身体即教育。而“双减”下的大课间成为学生学校生活更为期盼的一部分,学生们展示的“最长的绳子”“踩石过河”“追云逐月”等趣味运动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关注,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课堂展示部分,体现出清华附小高质量落实“1”(即国家基础课程)和“X”(即由“1”生长的儿童个性课程),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代表们观摩到了常态的“支撑与跳跃”“仰卧推起成桥”“小足球球性游戏”“双手正面下手垫球”等国家基础课程。本学期的体育课程以“走进少年李白”为主题将体育与语文学科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在定向越野中展现李白的传奇人生,在武术课中展现李白的诗与剑术,更有李白诗与趣味运动、像李白一样踢蹴鞠、李白诗与接力等田径、体操、球类课程。

在下午的论坛环节,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和她的团队以“高质量育人: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清华附小一体化办学十年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以体育人的生动故事,展现了清华附小育人理念的实践路径和成效。窦桂梅校长从“双减”后的一张“1+X课程”全天候课程表说起,讲述了课程所体现的纵向学段进阶、“全天候”课程设计、“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评价系统、体育的迁移价值。学校以“双提:提升课内育人与课后育人质量”,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把体育当作学生成志的最好教育学,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进行成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路径。

清华附小一直追寻在高质量课堂,构建“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运用“学科+”思维,把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全校的共识。新学期,北京市持续发布了“双减”系列政策,国家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面对新方向和新要求,许多教育者都有思考和疑惑。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员樊伟、窦校长等教育界和学校体育界专家在圆桌论坛环节以“体育,让成长更美好”为主题讨论了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未来展望,一致肯定了清华附小成志教育的实践成果,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将体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作”进行了实践诠释,找到了“五育”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最后,北京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程舟老师作总结发言,期盼清华附小这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能够助力基础教育阶段全国各地学校,共同在高质量育人上协同奋进。清华附小是首都教育改革的标杆和榜样。以体育人,是清华附小不断探索学校高质量育人的生动体现。“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以及学校开展的体育迁移价值等课程改革成果令人振奋。学校以体育为支点,撬动了育人杠杆,盘活了育人资源,提高了育人质量,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推进教育改革、落实“双减”要求树立了很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