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

2021-01-22胡琳莉王秋琴宋玉磊徐桂华柏亚妹

护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函询职称分层

胡琳莉,王秋琴,宋玉磊,徐桂华,蒋 斌,柏亚妹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210023

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人民群众对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养生保健的重视,为中医护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基础[1‐2]。中医护理发展离不开人才,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3]。中医护理起步晚,中医护理人才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中医护理人才评价体系,导致无法合理配置人力和绩效考评,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了中医药多专业的职称考试评价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考核经验,但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医护理专业技术特点,中医护理专业卫生技术职称面临取缔危机。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本课题组进行调查研究,完善中医护理人才评价体系,旨在为中医护理培养、晋升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 方法

1.1 编制专家咨询问卷与方法 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由6 人组成,包含3 名博士、1 名硕士和2 名研究生。研究组成员查阅护理职称、中医护理人才相关文献,并进行头脑风暴后形成访谈提纲,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质性访谈。通过整理分析访谈资料,对中医护理人才按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进行分层评价,经课题组反复讨论、修改,编制问卷,形成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函询问卷初稿。问卷包含3 部分。①致专家信: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填表说明。②问卷主体:调查不同职称级别的中医护理人才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包含9 个一级指标、37 个二级指标和145 个三级指标。请专家按Likert 5 级评分法对各指标逐条评分判断重要程度,包括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重要、很重要5 个级别,依次计1~5 分,设置专家修改栏和补充内容栏,供专家修改或补充指标。③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一般资料、对函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等。

1.2 专家入选标准 2019 年12 月—2020 年3 月,从全国范围内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中医院校邀请了临床护理专家、护理管理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共33 人。专家入选标准:①临床护理专家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三级甲等中医院工作15 年以上;②护理管理者专家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 年以上,现任或近5 年内担任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③护理教育专家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中医护理院校工作10 年以上,现任或近5 年内担任护理学院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等。

1.3 指标筛选标准 于2019 年12 月—2020 年3 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发放2 轮专家函询问卷。问卷回收后,根据专家评分和意见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出每个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和变异系数,两轮函询的条目筛选标准为重要性均值>3.5 分、变异系数<0.25、满分比>20%,课题组集体讨论后对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和完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10 和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反映指标重要性,以问卷回收率反映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反映专家权威程度,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反映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并对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2 轮均函询33 名专家,来自全国范围内12 个三级甲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和5 个中医院校,均为女性,年龄30~39 岁5 人,40~49 岁15 人,50~59 岁12 人,≥60 岁1 人;工作年限:10~19 年7 人,20~29 年11 人,≥30 年15 人;从事中医护理工作年限:<10 年1 人,10~19 年10 人(30.30%),20~29 年9人,≥30年13人;学历:本科23人,硕士7人,博士3人;职称:中级2 人,副高级14 人,高级17 人。

2.2 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及意见协调性 本研究共进行2 轮专家函询,第1 轮和第2 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33/33)、93.94%(31/33),两轮均有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专家权威系数(Cr)为专家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系数(Cs)和专家判断系数(Ca)的算 术 均 数,即Cr=(Ca+Cs)/2。第1 轮 函 询 的Ca 为0.888,Cs 为0.830;第2 轮 函 询 的Ca 为0.887,Cs 为0.826;权威系数分别为0.859,0.856。两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分别为0.035~0.232 和0~0.23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6,0.168,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 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函询结果 经过2 轮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函询结束。最终形成由9 个一级指标、39 个二级指标、145 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3 讨论

3.1 构建的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专家资质、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5]。本研究邀请的专家专业覆盖护理管理、中医护理、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专业领域广泛,尤其注重临床护理人员的意见。专家工作年限20 年及以上、从事中医护理工作年限10 年及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占比高,专家代表性强。2 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94%,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内容关注度高,积极性较高。专家Cr 均>0.8,说明本研究专家权威性高[6]。2 轮函询各指标变异系数均较小,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6,0.168(P<0.001),说明专家协调度好[7],本体系指标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保证了指标的可靠性。

3.2 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评价护士能力的方式之一为职称体系,目前护理职称评聘重视科研成果,受护理学科整体水平的影响,护士较难获得高级职称,且现行职称多为西医护理职称,中医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亦如此,不能体现中医护理学科发展,不能评价中医护理人才的专业能力,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8‐10]。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提出健全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体系,为全国卫生技术资格中医护理专业职称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护理职称将护理人才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3 层,从准入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3 个维度对各级中医护理人才进行评价,体现了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准入标准方面,为了与西医护理职称人才评价体系相适应,本研究中人才准入标准参照了西医护理职称且获得专家认可。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方面,现有职称晋升标准倚重论文和科研成果,忽视了临床护理实践,缺乏激励护士服务临床的内驱力[11]。本研究人才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等级分明清晰,各级别职称晋升要求明确,为护士职称晋升提供了明确的能力发展方向。初级职称人才评价主要侧重于中医护理理论和中医护理实践,中级职称人才要求理论更深化和护理实践更加专业化和专科化,增加了中医护理教育和科研层面的考核内容,并量化了具体的评价标准。高级职称人才评价侧重于对中医护理理论、实践、管理、科研和教育研究和创新,评价标准中包含了副高级和正高级两个职称级别的评价细则。除此以外,本研究构建的体系可操作性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中医护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中医护理特色鲜明,指标体系体现了护士知识、技能与具体工作业绩结合,评价指标除“医学统计学方法及其运用”重要性均数为3.93 分,其余各指标重要性评分均>4 分。

3.3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护理人员的晋升和评价是医院人力管理的重要部分,对提高医院护理效率和人才激励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2]。相较于西医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执行更繁杂和耗时的中医护理项目,而现有人员管理和评价体系对中医护理人才评价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本研究构建的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体系创新了护理人员的评价方式,为护理管理者进行人才评价和管理、完善院内护理人员职称结构提供了新思路;体系中各职称分级详细列出了评价内容,可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使中医护理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还为中医护理人员提供了新的晋升通道,减轻了职称晋升的压力,为中医护理人员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方向,有助于提高中医护理人员从业积极性。同时,提供了新的规范和标准,响应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4 小结

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中医护理人才分层评价体系,既为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提供依据,也给中医医疗机构评价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了参考,为中医护理人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时间有限,未进行临床实践和结果评价,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调整指标,以提高该体系的临床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函询职称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有趣的分层现象
函询岂是走过场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函询岂是走过场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雨林的分层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