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融合发展
——评《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

2021-01-20刘允,石真龙

社会科学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两汉视阈风俗

《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是由昝凤华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先秦两汉文学为研究主体的书籍。该书主要从风俗文化视阈探讨先秦两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系统阐述了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文学的影响与关联。该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及其创作活动,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对风俗文化的接触和了解与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之创作活动两个小节;第二章节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流变和地域特色,包括风俗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发展流变、风俗文化与秦汉文学风貌及其发展流变、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地域特色三个小节;第三章节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诗歌辞赋,包括综论、《诗经》怀人思归作品的风俗化抒情模式、《楚辞》中的服饰描述三个小节;第四章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叙事散文,包括综论、《左传》中的饮食叙述、《国语》中的观人记述、时代风俗与《史记》中的父母形象、汉代风俗与《汉书》人物兴身起家模式五个小节;第五章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说理散文,包括综论、《孟子》与时代礼俗、《庄子》相术思想及其文学意义、《淮南子》“悲”“乐”论与风俗批判四个小节。

该书对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融合发展上有独具特色的阐述,主要表现为:

第一,神话在先秦两汉文学的体现。上古神话是先秦两汉文学的重要素材,比如《淮南子》中将“宇宙”描绘为“覆天载地,廓四方,拆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这与《易经》中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一脉相承。《淮南子》所体现出的宇宙观较之先秦时期进一步扩而大之,但依然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更便于人们理解,进而得到普遍遵行。

第二,风俗抒情模式在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应用。抒发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之一,而要充分抒情并让“观者”深受熏染,重点在于营造抒情美感。风俗文化中所蕴含的具有美感的风俗因素,不仅有利于美感营造,而且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让“观者”获得更深理解与体会。

第三,风俗批判在先秦两汉文学中重要意义。风俗文化中也是糟粕与精华并存,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既要融合精华营造情感意境及提升“亲民性”,也要对其糟粕进行批判,起到教化民众、引人向善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风俗文化才能与先秦两汉文学实现融合发展。

书名: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

作者:昝风华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昝风华著的《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将先秦两汉文学置于风俗文化的视阈下加以观照,对其面貌、特质和发展规律提出较多新见。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固然受到过当时正统文化的重要影响,但也时时处处会受到风俗文化的影响。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及其创作活动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联,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流变和地域特色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按文体分别论述了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辞赋、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以及上述各体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先秦两汉文学中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和独特审美价值的风俗文化因素的开挖,较多地展示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潜在之意味、醇深之滋味、会心合意之趣味,拉近了其与当今现实社会和大众日常生活的距离。

猜你喜欢

两汉视阈风俗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太平风俗美
鼎盛期|两汉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