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

2021-01-18何志远

考试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促进策略小学校园优秀传统文化

何志远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智慧的结晶,象征着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体现,而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园教学。优秀传统文化即体现了我国的文化精神的生命力,也体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延续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文章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和现状提出了一些促进策略,旨在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状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校园;现状分析;促进策略

一、 引言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而言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正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结合学校地域差别,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家长的受教育情况这些原因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校园的现状还是有挺多不足的地方。基于此,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原因,并结合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二、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原因

(一)学校方面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当中,校园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做得不够充分:第一,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活动缺乏活力。小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主要以背诵《弟子规》为主,一般是早晨的晨读和课前的背诵为主,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以为了完成任務而学习的态度去应对,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这其中的含义。其实在大多数的小学生心里,是希望学校引领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契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的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背诵。另外,教学活动虽然是以活动的形式举办的,但是在实际的开展当中,教师举办的文化活动缺乏活力,不是黑板报就是诗朗诵,文化活动的单一形式难以长期引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会变成形式上的敷衍。第二,教学课程单一,忽视相关教学课程的融合。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上,课程的内容只是限制于一节课的教学,能涉及其他课程的也只有语文课比较多,除此以外,数学和英语的教学课程上很少会穿插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精神,是需要在教学的多个方面全面灌输的。第三,教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匮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教师和学校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储备的知识并不完善,甚至有些还一知半解,特别是除了语文教师以外的教师,几乎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过多的了解和意识。第四,学校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机构有缺陷。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播是政府和教育部专门设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然而因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求没有做出明确的考核和管理,只是要求学校做到文化的传播,这一要求的落实便单单只是交到班主任和教师的手上,而班主任和教师也只是单纯的组织学生开展这一活动。

(二)家长方面

家长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受教育水平不高,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意义认识不到位。受到以往教育的个体差异原因,当代小学生的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更是知之甚少。家长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另一动力,除了校园教育以外,家庭教育也是不能缺失的一块。第二,家长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接受到的培训较少。家长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多,那么学校其实是可以鼓励家长去完善这一方面的知识的,但是在实际的情况当中,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足。小学生时期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然而受到学校和家庭方面的影响,小学生自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多,特别是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以任务式的方式来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之时,小学生的心里其实是会产生厌烦心理的,渐渐地也会失去兴趣的心理。第二,部分小学生的生活方式趋于西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生活逐渐开放的时代,当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种变化就是与外国生活文化的融合。外国生活文化的冲击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影响,大到思维模式的转变,小到衣食住行的变化。这种文化的冲击会让小学生在一开始的生活里就形成了习惯,对于以往的传统文化可能还会得出落后的结论。其实这种思维结论是很危险的,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民族文化自信心,进而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之一。

三、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指引领人的思想的观念,是对事物总体看法的评估。而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也是有所要求的,即是要培育拥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不断探索进取的创新精神。而这些教学价值观是可以引领教师更好的贯彻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也是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此外,学校管理机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校教学受到上级教育部分的领导,而教师的教学受到学校管理的领导,只有制订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引领教师的教学。为此,学校应当重视自身的管理机制问题,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管理当中,应当制定专门的责任部门,成立教学办公室,配备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专门管理。第二,发挥校长的亲身示范作用,精神引领作用。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是教师的教师。校长对于一个学校的管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管理当中,校长应当发挥带头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并引领教师和学生不断学习。第三,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创建校园文化的奖励机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制定奖励机制。评价体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重视意识,在教学和学习中增添动力。对于学校管理而言也会起到帮助。第四,加大资金投入,申报传统文化项目。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教育教学也是要依靠载体才能学习传播的,列入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和文化竞赛,都是需要资金的投入,为此,学校应当加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资金投资。另外,申报传统文化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在侧面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猜你喜欢

促进策略小学校园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校园艺术教育品牌建设浅析
小学校园艺术教育品牌建设浅析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小学可持续性校园景观环境浅析
绿色教育理念下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