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的1895-1945年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2021-01-18张子健

四川水泥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城区轴线济南市

吕 静 张子健

Research 研究探讨

基于空间句法的1895-1945年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吕 静 张子健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文章1895-1945年城市为载体, 以空间句法对城市形态研究的创新为目的, 选取1895-1945年城市中具有代表性济南市为研究对象。把城市空间为参考, 从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出发点, 通过DepthmapX软件对济南市老城区进行轴线分析,随后量化城市空间形态, 通过历版规划图发现济南市老城区的演变轨迹,完成对济南市老城区形态特性与基本规律的的发掘。

空间句法;殖民地城市;量化研究;城市形态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895年-1945年,济南市位于胶济铁路沿线是联系南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对济南市的研究,发现济南市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及其规律和特殊性,并且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在其中发现一些对其他城市的发展起参考作用。

2 济南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2.1 济南市概况

在地理位置方面,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山东省省会,南侧是泰山,北侧是黄河,依山傍水,拥有南高北地的地势;在气候方面,济南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和最高温度高于北方城市;在经济方面,济南市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5年济南市GDP为6000亿,济南市拥有良好的第一产业资源,出口率在逐年提升,济南市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地,从德国修建胶济铁路起,济南市进入自开埠时代,是中国第一个主动走进资本主义的城市,同时济南市旅游等第三产业也已经达到服务完善,功能健全的阶段。

2.2 济南市城市规划历程

在明清时期,济南市是中国传统的棋盘式路网结构的城市,城市四周由城墙紧紧包围有很强的封闭性,并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向外扩展速度慢,直到清朝末年,仍然人口比较少,经济情况也很萧条,城市空间格局仍是遵循棋盘式路网的道路系统,北侧水源成为城市交通对外枢纽,商人在北侧居住,西侧是回民居住。晚期由于战争因素,将城外的东侧、西侧、南侧近郊地区修建防御工事。

1904年,济南市主动开埠,为更好的管理济南商埠,制定《济南商埠开办章程》,主要对城市边界做了明确规定。开埠后,在老城区的西部仅对道路进行传统的方格网式规划,并没有对功能分区、人口规模等进行规划,与老城区形成双核的空间形态;

1940年对济南市制定都市计划,主要是对铁路两侧进行规划,将原来老城商埠的规划保留,对城市的东西部进行经十路的城市道路网建设,也是现在济南市的中心轴线,延续了之前的方格式路网,对济南市双核的空间形态进行完善,形成新的南侧新市区。

1950版总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版济南市总体规划,明确济南市的空间布局和明确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教区、游览区及绿化园艺地带等功能分区并且明确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及历山路、解放路、山大路、无影山路等城市主次干道也随之形成雏形,为城市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进行安排,并且界定了济南市中城市发展范围:西至玉符河,南至大涧沟、黑龙峪,东至刘志远庙到大张马庄一线,北至黄河。

1980版总规,由国务院批复,定义济南市的性质。在城市布局上,规划提出创造条件发展章丘县明水镇、长清县城关镇作为远郊小城镇;白马山、黄台、七里河、泺口、王舍人、党家庄等工业区产业布局更为清晰;旧城区和商埠区重新做了居住区规划。

1996版总规,首次将济南定位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第一次以区域分析的视角,确定城市定位及性质,应用有机疏解的理念,在城市四周建立城市组团,缓解城市压力,扩大城市范围。中心城区沿东西向带状发展、“先东后西”建设时序进一步被明确,并按照“1+4”组团式布局。济南市的中心城区被划定为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和居住中心,和11个功能的区域。外围组团的定义分别为工业区、开发区新区、新兴产业园区。

2001版济南总规,与之前的“总规”相比,最新版“总规”规划范围更大,更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在这一版“总规”里,济南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性质,进一步明确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出了“1个主中心+1个副中心+5个次中心+12个地区中心+2个卫星城”的“原子结构”,进一步拉开了大济南的发展框架,让这座城市不断“长大”。市区面积增加至325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向四周分别扩张至:东巨野河,南大沙河以东,南部双尖山,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市域面积比建国前扩大多倍。将“一城两区”的规划发展下去,依旧采用经十路作为城市发展主轴线,向东西扩展。

济南市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至1904年胶济铁路运行之日起,济南市主动开埠,使济南市的城市性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历经多轮总体规划后,济南市的空间形态由讲究传统对称棋盘式路网,集中的城市,过渡为双核心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到现在的多点式、开放的、更加注重功能的城市空间形态。

济南中心城区外部空间形态演变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空间句法下的济南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

本研究选取济南市老城区具有典型阶段特征时期的规划图及现状图, 通过AUTOCAD软件,对各个时期的主要道路网描制成轴线图, 最后运用Depthmap X软件将绘制好的轴线图分别从全局视角进行全局整合度、局部空间整合度及协同度的分析,从局部视角进行街巷空间关联度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为下文得研究做进一步的铺垫。

表2 济南市空间句法变量分析数据

序号年份平均全局整合度(Rn)平均局部整合度(R3)协同度R街巷空间关联度 11939年1.264662.324880.5230180.353958 21950年1.06641.849910.4561450.0307475 31980年0.756261.719360.3537080.0309187 41996年0.8453751.775790.3984430.028031 52011年0.7936932.019760.3801040.187637

3.1 全局空间整合度分析

本次分析济南市老城区的空间形态全局整合度演变过程,利用DepthmapX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将在CAD中绘制的轴线图导入到DepthmapX软件中,计算半径选择K=n,这时的半径整合度即为全局整合度,全局整合度映射出的是在轴线图中的任意一条轴线与其他轴线的相对可达性。

通过按时间轴线对济南市老城区的全局整合度分析,得出计算的全局整合度最高的轴线与是在城市中实际的道路的全局整合度情况基本一致,但是有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情况,这种情况对整合度的核心演进及中心性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老城区的集成核由最开始的只在城墙内部,由于1895-1945年对济南老城区做出规划后,集成核开始向西南方向延申,使老城区向西南方向发展,其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等也都随着不断完善,使老城区由原来的只有古城区转变成由古城区和商埠区并置的局势,道路网采用典型的棋盘式路网,从对不同时期的济南老城区的集成核和道路网中发现,老城区的集成核和道路网几乎一直遵循着日本对老城区的规划;在老城区中,主要道路的平均全局整合度随时间的更替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老城区的集聚能力在不断的下降。还可以发现,在1895-1945年,日本对济南老城区的规划的全局整合度最高的轴线一直伴随着老城区的发展,对济南市老城区的发展影响颇深。

3.2 协同度分析

通过对济南市老城区各个时期的规划图, 在DepthmapX软件中将轴线图转换成散点图后,选取横轴为全局整合度Rn 、纵轴为局部整合度R3,进行协同度R²等数据比较分析.

本次分析将济南市老城区按照历史时间顺序依次建立散点图模型,从空间角度来看,通过平均全局整合度和平均局部整合度的值,整体上成下降趋势,可以反映出由于岁月更替,老城区活力不足,周围的新城区正在加速发展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导致老城区在市民心中地位逐渐降低。通过对协同度R²数值可知,R²的数值逐渐降低,R²的值表示着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的相关性,由于R²的值在逐渐下降,甚至已经逐渐呈不相关趋势,这个结果表明济南老城区在市民心中的协同度下降,其伴随着老城区的街道路网的可达性逐渐降低;还可以发现老城区的平均全局整合度和街道的可达性,随着时间轴的发展都有下降的趋势,表明了老城区的活力下降,表现在商业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更新缓慢,正在被周围新发展起来的区域所吞噬,导致老城区在市民不断向新城区转移。

3.3 街巷空间关联度分析

通过对济南市老城区各个时期的规划图, 在DepthmapX软件中将轴线图转换成散点图后,选取横轴为局部整合度R3 、纵轴为深度值R3,进行街巷空间关联度R²的数据比较分析。

通过数据表格可知,老城区历年的街巷空间关联度在下降,R²的值都低于0.5,说明在老城区各街巷的关联的都比较低,间接说明人口活力低,不利于游客的空间感受,在调研中也发现,在老城区的让你留聚集情况不明显,影响游客体验,应该重新改善对于居民和游客的体验空间,增强街巷的关联度。

4 结语

本文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及DepthmapX软件,通过对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街巷空间关联度等参数值的定量分析,对济南老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1895-1945年对济南老城区的规划对老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济南市老城区由最初的块状棋盘式路网空间结构,过渡至双核,棋盘式路网结构,至今天成组成团棋盘式路网结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老城区活力和可达性都在不断降低,需要对老城区做好更新工作。老城区逐步被济南市的新区削弱其在城市中的地位。

[1]顾大治,于雨,王彬.基于历史资源整合的历史街区微更新研究——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街区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2):114-120.

[2](英)比尔·希利尔.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原著第三版)[M].杨滔,张佶,王晓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段进.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武艺萌,王昊.基于空间句法的青岛中山路商业区街道空间认知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40(05):51-58.

[5]马蓓蓓,江军,薛东前,李淼,蔡璐.主客体融合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特征——以西安书院门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3):102-109.

吕静(1969-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聚落空间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寒地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张子健(1995- ),男,辽宁省辽阳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管理。

G322

A

1007-6344(2021)01-0315-02

猜你喜欢

老城区轴线济南市
你好,猫婆婆
日出老城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复杂建筑群项目的建筑轴线相关性分析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