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深圳市河道综合治理现状及启示

2021-01-18李依洋

陕西水利 2021年12期
关键词:深圳市流域河道

李依洋

(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对环境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深圳市境内河道共有362 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0 km2的河道有5 条,分别为茅洲河、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赤石河。受生态空间与水环境容量有限、河流水动力不足等先天因素和城市高速发展、相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现实因素影响,深圳市河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2]。2015 年,深圳市推动出台《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的行动方案》和《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明确了“一、三、五、八”工作目标,提出了“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统一标准、一体推进”等治水十策[3],初步排定1181 个项目和816.5 亿元规划盘子,大力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1 深圳市河道污染成因

1)水环境容量有限。深圳市河道数量多但径流量小,雨源性特点突出。河道上游兴建大大小小水库177 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圳市用水紧张的局面,却间接导致中下游径流减小。径流量小的河道自净能力有限,水环境容量有限。

2)河道水动力不足。深圳市河道基流少,河道流速较缓,流域内污染交换扩散慢,易导致污染物沉积并引发内源污染。深圳市临近海湾,感潮河道数量众多,受潮汐作用影响,河道中下游水动力不足,流域内污染物易在中下游及海湾区堆积。

3)城市高速发展,相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深圳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产业高速发展,开发建设强度大,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总量增加迅速,点源、面源污染负荷重,已临近水环境容量极限。深圳市虽已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运维管理能力,但仍然难以有效应对污染排放压力。随着城市更新进程不断加快,又将增加原有治污系统的处理负荷,茅洲河、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等流域尤为明显。

2 深圳市河道综合治理难度

1)河道生态空间有限。深圳市人口高度集中,建筑物分布密集,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影响了河道生态空间,需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落实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

2)控源截污难度大。控源截污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截污纳管和面源污染控制[4]。深圳市待处理污水量大,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需大力实施正本清源改造工程,统筹规划全市排水管网系统布局,推进分流制排水体制。

3)跨区域协调难度大。深圳跨境河流较多,茅洲河下游为深圳、东莞界河,观澜河、龙岗河流域部分河段位于惠州,深圳河临近香港,需紧密联系东莞、惠州、香港等其他城市,从而实现全流域污染控制。

3 深圳市河道综合治理方法

3.1 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深圳市按照“分片治理,流域统筹,洪涝兼治”总体思路,统筹协调水库、河道、分洪渠隧、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逐步提升全市河道防洪标准为200 年一遇。通过对河道干支流行洪瓶颈段、安全隐患段等进行河道拓宽、除险加固,重建或新建分洪通道,部分河段改道,建设水闸(含分洪闸、挡潮闸、排水闸等),建设蓄滞洪区,清除河道内阻水建筑物等措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流域水安全,减少洪涝灾害。

3.2 水质提升工程建设

根据河道水环境现状、水质情况、污染成因,综合采用控源截污、生态补水、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站等方式提升河道水质。控源截污主要基于已有的截污干管建设沿河截污系统,匹配现状市政管网建设污水干、支管网,连接排水户,促进源头整治。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站主要通过原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利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尾水、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等方式,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生态补水主要利用深度处理改造后的污水厂尾水,通过新建补水管网补至河道上游。

3.3 生态修复的同时营造水景观

根据河道走向、流速和坡度特征,结合本底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选择不同的生态材料,搭配不同的乔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提升河道生物多样性,建造有呼吸、可循环、能自净的生态河流。与此同时,通过优化沿河两岸空间布局,完善沿河步行系统,打造重要景观节点,融入区域滨水景观特色,构建舒适和谐的城市滨水景观[5]。

3.4 海绵城市建设

在河道治理生态景观工程、水质改善工程和河道防洪排涝工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雨水水量控制、雨水利用和雨水污染控制。常用的海绵城市设施包括: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调蓄池、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生态护岸、生态滤床及再生水利用设施等。

3.5 谋划碧道建设

深圳充分结合城市发展阶段、特点和存在问题,以“水产城共治”为核心理念指导碧道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碧道建设以河流、湖库、海岸的整体骨架体系为基础,结合市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要素、城市功能要素、历史人文要素,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建设“河海安澜的安全系统、蓝绿交融的生态系统、公共开放的休闲系统、缤纷荟萃的文化系统、水城融合的产业系统”,形成“一带二湾四脉八廊”的空间结构。

4 深圳市河道综合治理的启示

4.1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执法力度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河道整治专项资金投入到位。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对涉河涉水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污水偷排乱排、破坏河道设施等行为的排查与处罚[6]。

4.2 多种措施齐头并进

城市河道整治与管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通过建立专项治理与日常管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治污设施基础,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做好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强化河道日常管养。

4.3 鼓励民间组织参与

许多非政府组织也在为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其中,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是众多组织之一。通过举办各种项目,建立志愿者行动网络,带动公众有效参与到环境监督中,以政策引导、绿色金融等手段推动流域环境保护。

5 结语

深圳市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河道综合整治进程,推动水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水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已于2019 年实现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20 年持续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探索走出了超大城市水污染治理新路径。城市河道也将成为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绘就美丽宜居的靓丽画卷。

猜你喜欢

深圳市流域河道
压油沟小流域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沙颍河流域管理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道里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