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教材视域难文易教、长文短教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18朱淑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统编教材

朱淑芳

摘要:统编教材中的长课文、难课文怎样教学,如何教好,困扰着很多一线教师,他们在面对长课文、难课文时,常常会有畏难情绪,无法把控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学预设效果,所以急需找到教好长课文、难课文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统编教材;长课文;难课文;难文易教;长文短教

统编语文教材在选文方面更加注重选文的经典性、时代性,文质兼美,文道统一。相比于曾经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它的选文篇幅不再取决于文字的多少,而是更加重视价值取向,即能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编教材里经常出现一些长课文和难课文,很多教师面对长课文、难课文常常有一些畏难情绪,很难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落地,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设的效果。所以,探究长课文和难课文的教学路径和策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一、确定目标,提出问题,落实要素

统编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千挑万选出来的。编者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依照课程标准,结合学段、年级、单元目标进行选文,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通过文本学习,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渗透,使其人格逐步趋向完善。教材在编写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为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取舍、容量、难度和实施提供更具有适用性和创造性的素材。统编教材在编排结构上严谨、严密、科学,每一单元的开篇有导读页,既提出了人文主题,又指出了阅读和习作要素,目标定位明确,在“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提示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是对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的补充。学生通过回忆就会明白:要想真正把一个人物写好,既要关注与人物有关的情节、人物生存的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还要关注关于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由整体到细节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类似这类长、难课文更需要教师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相关元素,用适宜的形式,激活学生心中蛰伏的阅读热情。

二、长课文、难课文的有效学习方法和手段

教好长课文、难课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落实语言要素和写作要素呢?教师应寻找有效的手段和适当的策略,运用浅语的艺术把长课文、难课文转换成儿童能够听得懂、看得懂、学得懂的浅显语言。

(一)聚焦单元语文要素

从编者的思路来看,每一单元都有语文要素,每一个语文要素都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有的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呈现出来的。在教学时,我们不妨聚焦单元导语,认真阅读语文要素,从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牛郎织女(一)》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另一个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牛郎织女(一)》主要体现了前者。课后的要求提醒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在“展开想象,补充内容,把文中写得简略的情节说得具体”上。例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教师可先示范讲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老师为了讲好这个故事需要注意哪些要素,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可在故事里加入具体事情、发挥合理的想象、把细节说生动、创造性复述课文等要素。接着,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小组合作,说一说“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的情节,再请学生演一演,用表演的方式实践学生所学,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教师教会了学生创造性地复述,即补充好具体的事例,开展合理的想象,把细节生动化。这样的教学,既紧抓了语文要素,又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

(二)构建支架,课堂轻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一般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然而,统编教材没有以思维为主线构建序列,所以,教师需要自己构建主线,发现隐含其中的思维线索,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发掘出一些思维培养点,并据此设计出支架。搭建支架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和发展思维的一种特别好的方式。

1.巧用思维导图,记录思维轨迹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讲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每次的愿望都不一樣,渴望得到的也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以燃烧的火柴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导图,先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一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提取主要信息,在思维导图上写上想要的物体,再深层思考小女孩渴望什么,与现实的对比,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剩下的几次可边扶边放地引导学生完成,最后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善用比较,拓展学生的思维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统编五年级下册的《红楼春趣》为例,这篇课文是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可以先看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林庚先生的《风筝》,了解以前北平放风筝的风俗习惯、有关风筝的文化,与《红楼趣事》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风俗活动的理解,感受人们放风筝、去晦气的健身活动,体会大观园里人们生活的闲适和快乐。

(三)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每节课都有突出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更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1.理出重要信息,反复感知

《动物开大会》出现在一年级下册。一年级的课文一般在100字左右,而这篇课文却有400多字,字数是其他课文的几倍。针对这篇课文字数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要懂得取舍,可以避开一般课文的教学程序,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以避免学生初读长文的困难。这篇文章其实情节简单:狗熊发通知,在动物们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修改。其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反复”的特点。18个自然段,4次通知,看起来很长,但是前三次通知的情节结构相似,信息前后连接、步步递进,有内在逻辑,是联系课文信息培养推断能力的好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这样,将长文中的重要信息理出,引导学生反复感知,不但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还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抓住关键词句,突破重点

五年级上册的《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虽然短小,但是不好教,它的语言凝练含蓄,甚至有些语句比较抽象。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是郭沫若先生对《登徒子好色赋》有关语句的仿写,五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教者在教学时,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会抓住重难点来教学。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在课后练习中,“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就指出了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突出重点。教师可以词句为着眼点,辐射全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取有用的信息,理解重点。朗读重点语句是一种很好的开悟方式,情感的代入可以帮助学生开启与作者对话的大门。教师可带领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朗读第2~5自然段,深刻体会白鹭外形的精巧,从白鹭的身段、色彩等方面感受“白鹭实在是一首精巧的诗”。接着,朗读第6~8自然段,为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起名字,如“水田钓鱼、枝头闲立、空中低飞”,这些画面实际上具体地写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润物细无声地渗入了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最后,默读第10自然段,抓住“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一关键语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白鹭如诗如画的美就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重点明朗,难点也被攻破。

(四)依托课后练习,助力教学

1.巧用课后习题,参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合理地运用课本习题,有利于形成指向性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提高备课效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一课的课本习题均围绕课程知识展开,能很好地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此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的情节比较复杂,如果学生盲目地看,可能会走马观花、雁过水面而无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带着问题去看文章,做到有目的、有方向。

习题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是引导学生思考雨来成为英雄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情节,围绕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

习题2: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课后练习题要求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生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正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将一篇长课文通过列小标题划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就可作为一篇小短文,有化整为零之妙,长文章教起来也就不那么费劲了。

习题3: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此习题提示学生理解一个人物的形象或某种情感,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景色描写,想一想景色描写对人物形象或情感的烘托作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们对雨来的惋惜与不舍。

2.巧用课后练习,明思路

《好的故事》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是鲁迅的专题单元。这篇文章是鲁迅1925年现代文学初兴的时候创作的,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不论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教师教起来也很费力。一般情况下,教师教学都是先看课文,再解决课后习题,或在教文的时候渗透课后练习。但这篇课文,我们不妨先看课后练习。

习题1:“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这个习题教会学生两种阅读方法: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本课的词语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重点讲解两类词语:第一类是现代文学初创时期与现在表达不完全一样的词语,比如石油就是煤油、伽蓝就是寺庙。教师可以直接把这类词语与对应的现代词语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读,古今對比,形象直观。第二类词语就是类似“澄碧”“错综”“云锦”等较抽象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相关的句子,从而理解其意思。

习题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找出哪些地方认定“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境,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再带着学生重点学习第5、7自然段,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初步感受梦境是“好的故事”;然后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好的故事”是美丽、优雅、有趣的,充分感受到梦的美好,为下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埋下伏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矛盾点、纠结点。

习题3:结合“阅读连接”中的材料,说说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这道题实质指向的是课文的情感和主旨。教师应利用“阅读理解”的资料,抓住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好的故事”是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关注的话题。挖掘长课文、难课文的阅读内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我们要遵循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原则,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好长课文、难课文的方法可能不止这些,在众多教师的积极探索下,会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立足于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陆贤珊. 小学语文长课文、难课文教学策略探究[J].师道·教研 ,2021(04).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把握编排特点,实施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