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

2021-01-17罗莹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对话性言语新闻报道

范 玲,包 威,罗莹莹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一、新闻语篇的对话性

巴赫金认为,“对话性”(dialogue)是“表述”(utterance)的属性之一。表述是指具体的说话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语言的运用形式,包含着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的情感反馈。巴赫金曾将他的对话理论体系广泛运用在他对复调小说的分析研究中,他认为,“小说的语言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相互明确的语言系统。”[1]提出了通过词语来承担多重言语,将词、文、言语片段引入对话。他把小说视为作者、主人公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对话。作者的表述和主人公的表述进行着对话,所有的表述也是对之前的表述和社会评价的回应。各种表述片段交织成文本,经过分配、重组和交换,形成新文本。将历史和社会作为读过的文本,作者通过创作将自己的声音穿插在新文本之中。“任何一个表述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话(交际和斗争)中的一个对话。言语本质上具有对话性。”[2]表述开始于对他者表述的回答,结束于对他者表述的期待。这种对话性在表述中一直存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例如科学著作、文学作品等。

新闻报道大多关注的是关于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或现象,题材形式多样,如经济、政治、娱乐、体育等,体裁风格丰富,如消息、特写、社论等。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新闻报道,都不会是单一存在的,都有其历史现实性,是多种事件和现象的综合情感反馈。而报道中的多种声音也是反馈的表达形式,包括报道者的声音、报道中涉及的受访者、权威人士、专家等相关人士的声音、听众、观众或读者等受众的声音等。这些声音类似于小说中穿插的不同角色的声音,具有对话性。本文通过转述言语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对话性,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

转述言语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互文性,可以表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一般来说,转述言语的形式、转述言语的来源和报道者话语与转述言语的关系等对新闻语篇的对话性有着重要影响。新闻语篇的对话程度如何,读者需要综合所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转述言语的形式

新闻语篇中的转述言语形式是指报道者在引述他人言语或被转述言语时采用的形式。辛斌的转述引语连续体中提及了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和间接引语(Indirect Speech)等多种形式。虽然有时不同转述言语形式之间的界限模糊,但他们形成的连续体能够表明其与报道者的介入程度和新闻语篇对话性之间的关联。众所周知,报道者选择转述哪位或者哪部分的引语已经是一种介入,新闻报道中报道者介入程度为0是不可能的。不同的转述言语形式即意味着报道者言语与他人言语或被转述言语的融合程度不同,报道者的介入程度亦有差别,即DS

直接引语(DS)是新闻报道中转述言语的常见形式。Fairclough曾提及采用直接引语的多种原因,例如转述言语内容极为重要,转述言语源自权威人士,或者是报道者需与转述言语相关联或保持距离感等[3]。报道者可以通过直接引语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只是信息收集者和传递者的角色,引号内是他人的声音,并非报道者的声音,这种距离感需要读者对引语内容进行自我判断,也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对话空间。以2020年3月29日刊载在CNET上标题为TheEndOfHugs?TheCoronavirusPandemicCouldShapeSocialHabitsForYears的报道中部分直接引语为例。

例1:“Handshaking may already be a thing of the past,” says Pamela Paresky, an author and visiting social sciences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例2:“I think we are likely to wash our hands more, and more carefully, for quite a long time to come,” Robert Dingwall, a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s at the UK’s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told me.

例3:“If it lasts 18 months or more, as the more pessimistic forecasts suggest...more substantial changes are likely in both social distancing, social interaction and hygiene,” he says.

例1中芝加哥大学客座社会学帕雷斯基讲师认为握手或许已经成为过去式,例2中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丁沃尔教授提到了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的洗手的习惯。例3中德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学学会前会长费金则分析了社交习惯的实质性改变。这篇文章中的直接引语共有11处,所有引语部分都表达了赞同新冠疫情对社交习惯的影响,在保留了被转述者措辞准确度的基础上,营造了他者声音与报道者声音之间的距离感,尽可能地隐藏了报道者自身的声音,让读者决定是否接纳相关论述,实现了对话程度的最大化。

间接引语(IS)是新闻报道中最为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转述言语形式。其他类型,例如自由间接引语(FIS) 和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NRSA)等都被视为间接引语的变体形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间接引语只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语法上的加工和整理,其他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删减或改动,这种情况下的间接引语基本等同于直接引语的功能,对话度最高。下面的例4、例5和例1、例2、例3来自同一篇报道。例4中费金的引语和例5帕雷斯基的引语都是从语法层面上将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在措辞和句意表达等方面没有任何改变。转述动词say的使用凸显了中性的感情色彩,表明了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似乎不带有任何报道者自身的声音,也不掺杂任何个人的主观判断。

例4:If the lockdowns last less than six months, the only long-term changes in social behavior might involve increased hygiene, says Texas A&M sociologist and form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President Joe Feagin.

例5:It’s essential that children and adults maintain some kind of contact with peers while social distancing, she says, whether through video chats, virtual dinner parties or just phone calls and texts.

但很多情况下,新闻报道中的间接引语部分让报道者声音与转述言语声音的界限模糊化,甚至融于一体,让读者无法清晰判断声音的实际出处。这种情况下,报道者有可能将自身声音隐藏在他者声音之中,或者将他者声音扮作报道者声音,甚至断章取义,刻意引导、误解甚至歪曲实际的转述言语内容,介入度极高,对话度最低。以2020年6月8日刊载在Time周刊上标题为‘AWarofWords.’WhyDescribingTheGeorgeFloydProtestsAs‘Riots’IsSoLoaded的报道中间接引语为例。

例6:Powell, for one, prefers the worddemonstration, in part because the right to demonstrate is assured in the Constitution.

例7:Hinton also sees sense in the wordrebellion, a term that has become favored by some in academia to describe the violent events that unfolded in the 1960s.

例6中鲍威尔更愿意使用demonstration一词,有一部分原因是宪法保证示威权利。例7中辛顿认为有道理使用rebellion一词,学术界部分人喜欢用它来描述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暴力事件。读者只能从prefer和see等表述中判断转述言语分别来自Powell 和Hinton,关于鲍威尔是否真的是更愿意,抑或是辛顿提及使用rebellion一词的真正原因的分析都非常主观,甚至无法知晓其中是否掺杂有报道者自身的声音。只有读者去查阅原文才能得到答案。因此,在这种类型的转述言语情况下,报道者介入程度较高,对话性程度较低。

(二)转述言语的来源

转述言语来源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可以从声音主体的地位高低、群体性和来历的准确度等维度进行分析判断。一般来说,知名人士如领导人、官员和智囊人士如研究员、专家、学者等属于地位高的转述言语来源声音主体,他们也主宰着大部分的新闻报道,而非知名人士和非智囊人士属于地位较低的声音主体,新闻报道的主导权较少。准确度是指转述言语的具体性,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具体明确的消息来源、不明确的消息来源和无法辨别的消息来源。地位低的、单一的、来历不明确的或无法辨别的转述言语来源对话性程度更高,而地位高的、群体的、明确的转述言语来源对话性较低。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更具说服力,确定性更强,不容易被辩驳,因此对话性更弱。例1、例2、例3、例4和例5所在的新闻报道中共有11处直接引语和7处间接引语,分别来自于相关领域的5位权威人士,他们是芝加哥大学客座社会学帕雷斯基讲师,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丁沃尔教授,德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学学会前会长费金,英国议会议员大拉比萨克斯勋爵及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学特克尔教授。这18处转述言语来历具体且明确,声音主体包括4位教授学者和1位议员,社会地位高,群体性强,因此,对话空间较小。下面再以2019年10月11日刊载在ProjectSyndicate上标题为TheEnergyRevolutionIsHere报道中的转述引语为例。

例8:Many incumbent energy producers find it hard to believe that their world is undergoing a revolutionary change, so they insist that their heavily polluting technologies will remain relevant and necessary for some time to come.

例9: Journalists, too, describe the transition with a degree of caution, because it is their job to be skeptical.

例10:And politicians and regulators are reticent to adopt a new perspective, even though they are already struggling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change in the energy industry.

这篇新闻报道主要讲述了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和政治环境的转变等一系列因素正在引领能源发展的良性变革,一场能源革命正在到来。例8提到很多占市场份额大的能源生产商感到很难相信世界正在经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他们坚持认为他们所使用的造成了严重污染的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有价值且必要的。例9提到记者们也以一定程度的谨慎的态度来描述该转变,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持怀疑态度。例10提到政治人士和监管人员尽管已经在努力跟上能源产业的变革步伐,但仍对新观点有所保留。这三个例子中的转述言语来源主体分别是很多能源生产商、记者们和政治人士及监管人员,与前面的例1、例2、例3、例4、例5相比,地位较低且消息来源不明确,这种泛指用法准确性低,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质疑和驳斥,营造了开放式的对话空间。不难看出,这部分声音与报道者声音秉持相反立场,报道者以这种形式貌似呈现了多种不同的声音,实则以模糊不清的转述言语来源增加了对话性,帮助报道者暗中压制了与自身对立的观点,体现了话语权利分布的不平衡性。辛斌曾经从《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南海仲裁案”主题各选取了100篇报道进行消息来源准确度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来自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转述言语来源声音主体占比分别为47%和86%,来自智囊人士的占比分别是53%和8%,虽然中外媒体各部分具体数字占比有所差异,但地位高的声音主体均占有绝大比例。此外,具体明确的消息来源使用比例在两家媒体占比均达到90%以上,不明确或者无法辨别的消息来源使用比例占比很低,分别是3%和10%[4]。这表明在新闻报道中地位高、权威性强、具体明确的转述言语来源占有绝大比例,从而让转述言语主体与读者的对话性受到限制。

(三)报道者话语与转述言语的关系

新闻报道中的报道者自身声音与转述言语主体声音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赞同、不赞同和中立。如果属于赞同关系,报道者声音会与转述言语主体声音保持一致,实现了一种声音的双重叠加,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转述言语主体或报道者与读者的对话空间,也就是说,赞同关系下的新闻语篇的对话性程度较低。而报道者声音与转述言语主体声音的中立或者不赞同关系增加了报道者与转述言语主体的距离感,加大了转述言语主体与读者之间的对话空间,使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变强。我们以2020年8月12日刊载在Forbes上标题为WhySomeRestaurantChainsAreRampingUpTheirLoyaltyProgramsDuringThisCrisis的报道为例。

例11:“When we think about loyalty, it’s not just the program. We’re thinking about the customer behind the scenes, the insights about those customers. Loyalty can give you insights across all channels about who your most valuable customers are and their patterns....” said Sastry Penumarthy, co-founder and VP of strategy of loyalty platform Punchh.

例12:In an extraordinary environment, those insights and that reliable revenue are perhaps why loyalty programs have emerged as a major narrative during the latest go-round of earnings reports.

这篇报道中共出现了10处转述言语,全部支持连锁餐饮店加强会员优惠计划,如例11所示,转述言语声音主体都是各种连锁餐饮店的首席运营官、概念官或创始人等,例12代表了报道者的自身声音。很明显,两者属于赞同关系。这种数量多且整齐划一的声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读者相信转述言语的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主观判断,读者与报道者或转述言语主体的对话程度较低。前面例8、例9和例10中转述言语声音和报道者声音则属于典型的不赞同关系。从例子中能够看到报道者并没有使用带有中性色彩的转述动词,如say, state, mention,report等,由此强化了与读者的对话性。

三、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新闻语篇不是孤立存在的,报道者要学习运用转述言语的形式、来源和话语权利增强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和互文性,这对实现新闻语篇的交际目的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当然,分析新闻语篇的对话性不仅限于转述言语,更应结合其他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猜你喜欢

对话性言语新闻报道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EFL/ESL课堂LC1与LC2的跨文化对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