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

2021-01-17英,刘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陈 英,刘 崟

(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2.江阴市新桥镇经发局,江苏 江阴 214426)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不断改革、创新与实践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就业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休戚相关,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上提出“校企合作”,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报告中出现“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融合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明确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即“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产教融合在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的重要意义;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着重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陆续颁布,表明了深化产教融合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对于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产教融合由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目前,各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加强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相融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推动企业产品开发、效能提升、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长久来看,构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特点的产教融合机制,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相关的概念解析及意义阐释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解析

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讲,产教融合是教育部门(主要是院校)与产业部门(行业、企业)在社会范围内,充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以文化共融为支撑的产业、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1]。产教融合以产业行业发展为方向,以系统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为基础,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行为或过程[2]。产教融合的本质是生产和教育一体化,是生产和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服务、相互提升的一种模式。

(二)产教融合对校企双方的意义

产教融合作为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校企通过双向互动、深度交融,将产业先进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以及师资建设中,同时学校将最新的理论与科创成果以及学生供给产业,优化和共享产教资源,助力产业建设,共育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模式下,校企双方都是合作的主导者、发展的融合体和利益的共享者,开展产教融合,对院校和企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产教融合对院校的影响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办学目标的发展方向。通过产教融合,第一,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产教融合以产业、行业标准规范教学,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践实训项目和任务,更真实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增强了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企业生产标准来测评学生学业的水平和能力,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师拥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生产实践、应用上缺乏一定的经验,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达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有利于学校提升服务水平。学校拥有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储有优秀的人才和信息平台,学校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第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后备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产教融合更有利于职业院校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较好地满足了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产教融合对企业的影响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企业不仅是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更是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的重要需求者和孵化者。参与产教融合,将有效促进教育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与企业需求对接,提升产业人力资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

第一,可以借助学校的师资力量,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及学习培训,节约企业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企业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第二,利用学校人才和平台优势,协同开发创新项目,攻克企业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畅通了企业技术研发和服务途径,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三,可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服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培育、不断充实和丰富。通过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为其提供的教学情境和文化氛围,在完成实践学习任务的同时, 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并积极融入企业文化,为未来进入企业夯实基础,从而促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3.目前产教融合的模式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采取了多种合作形式,从主体构成来看,有“职业学校院系+科技园区”模式、“职业学校专业+大型企业产业”模式、“职业学校专业+校办企业产业”模式、“职业学校专业+行业企业协会”模式,以及“职业学校专业+龙头企业产业+企业联盟”等产教融合模式。从合作形式来看,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有“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 模式,有校企互动式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目前来看,体现为高职院校主动积极、合作对象多元发展、模式多样并存的态势。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作为不同的社会组织,产教融合的两大主体——职业院校和企业在组织性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性[4]。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导致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出现高职院校一头热,企业主观能动性不强的情况。

(一)课程体系与企业现况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短缺,一线教师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对企业、行业前沿技术应用缺乏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着很大差距,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针对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培养的人才只能满足社会大众化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技能水平不高。

(二)人才供给和企业所需脱节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面临改造升级,新兴产业也不断发展,这些都对高素质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企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掌握一种操作技能的员工已经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敏锐度不够,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不一致,旧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所急所需,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企业很难招聘到所需人才,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三)合作优势短期难以呈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须经过一个较长过程才能体现出双赢的良好态势,但在合作初始阶段,难以呈现出这种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合作的愿望。以学生实习为例,高职院校为培养能直接上岗操作的员工,须提前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学生实习会占用一部分企业生产资源,企业又顾虑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麻烦,不愿意学生长时间在工厂、车间进行实习。短期的矛盾有可能造成校企合作无法持续开展,产教融合也无法达到效果。

(四)合作需求存在一定变数

产教融合中的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市场敏感度高,新产品更新迭代节奏快,拟定的合作项目容易变更。另一方面这类企业经济体量较小、运营能力较弱,受市场和宏观经济影响大,一旦出现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合作关系就会面临考验。

(五)体系机制建设尚待完善

产教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主体多,内容广。但对产教融合的评估体系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合作双方如何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保证工作的完成以及职责的履行,如何维护双方的利益,在出现问题时如何沟通和协调,这些都有可能成为阻碍产教融合深化的因素。

(六)政策引领力度仍须加大

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就目前地方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来看,相关奖补条件过高、金额较小,难以覆盖企业前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合作的动力。

三、企业需求下产教融合的设计思路

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它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于产教融合,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它的判断和选择的标准往往是能否赚取利润。要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高职院校一头热,企业主观能动性下降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从校企双赢的思维出发, 从企业的视角审视产教融合,切实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具体分析其参与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因,精准地找到与产业企业融合的契合点,促成、深化产教融合。

(一)根据企业性质设计产教融合

对企业来讲,参与产教融合,如同投资其他任何经济活动一样,具有利润收益预期。一个企业积极参与的产教融合项目,一定是当下或者在预期的时间内,利润收益高于投入资本一定的比例。企业融入产教合作,刚性的成本显而易见:企业需要投入人力,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指导,参与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参与技术服务研发;企业需要投入资金、设备器材,以及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科研项目攻关。因此,在设计产教融合时,应多从企业的视角分析企业投资与收益二者的关系,兼顾短期、中期、长期投入产出比,合作制定详细的规划,保持产教融合平稳发展。

(二)贴合企业产业定位开展产教融合

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每一个企业都不能脱离产业链存在。绝大多数行业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在没有独占权和很大的贸易壁垒及没有大的政策限制下,行业最终都会形成三巨头鼎立的局面,由众多的专业企业来填补很小的细分市场[5]。一个企业清晰自己的定位后,会从企业特色入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巩固企业的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谋求发展。龙头类企业利用自身资本、市场、标准等优势,增强产业的话语权;中小企业则更多地利用自己特色专长切入产业链,挤占市场份额。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时,要考虑企业的产业定位,结合自身的优势实现精准匹配。

(三)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实施产教融合

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时,要以真实的岗位要求为依据,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开发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与资源的课程。在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融入企业最新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将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和实际生产案例融入课程,为企业人才培养奠定现实基础。以企业的需求为方向,立足企业实际,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允许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到院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引入用人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校企合作联盟的“企业培训师”参与项目的教学和培训,与院校教师一起共同为学生授课,以特色的项目教师队伍满足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需求。同时,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现场辅导,提升教师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结合企业平台资源提升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校企供需对接,行业具有把握两端需求和技术技能积累转化方面的优势,业内领先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组织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产教融合可以共享行业的信息平台、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经验,融合学校的实验室、师资、知识产权等,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相互融合、相互转化,达成良性互动,达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协同发展[6]。

(五)融合企业的文化提速产教融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企业不会无限制地追逐利益,建设符合社会期待的企业组织文化,是提升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成集体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精神,服务企业更好发展。同时,院校利用自身教育和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塑造,在产教融合中实现文化育人,在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习中,让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浸染,引导学生认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更快地熟悉职场的情景,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基。

四、产教融合增强服务企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大纲,调研企业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职业成长。将行业特性、企业元素带入课堂,将岗位要求、工作流程和实际生产案例融入课程,从多个方面制定学校的发展计划和培养目标,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开展校企双方互聘,形成企业工程师进校授课,学校教师入企培训的双向交流模式。

(二)打造合作联盟,拓展实创基地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发展教育和产业,加大与协会合作力度,在一个行业内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减轻单一企业实习时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在就业时有双向选择的余地。优化课程安排,推行柔性入企实习,实行工学互认;将实习过程贯穿整个在学阶段,制定定期定点入企制度,确保校企长期合作,保持产教融合的长期稳定。

(三)实行资源互补,构建产教融合生态

整合资源,发挥校企优势,提升双向服务能力,积极承担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功能。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共享学校设备、实验室等合作资源,优先推荐适用的毕业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各自人才和平台优势,聚焦技术应用,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协同开发创新项目,积累技术技能,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发挥项目计划的引导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创建科技园区或工业中心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完善合作机制,畅通沟通渠道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考虑学校、企业的利益诉求,促进产教融合长期发展:完善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的相关细节和内容进行法律层面的规范,切实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强化约束机制,明确学校和企业的相互责任,加强对校企双方的约束。健全协调机制,建立沟通反馈渠道,对出现的问题能快捷沟通,快速解决。引入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要通过理事会等相应机构,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评价监督机制,借助第三方机构或者政府平台,借鉴企业内部的机制,保证产教融合的实际效果。

结束语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自身不断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由于产教两端主体的差异性,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出现较大的分歧。因此,学校应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以企业的视角设计产教融合方案,结合企业产业定位,共享校企资源,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