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引领研究

2021-01-1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姚 钰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引言

碎片化时间是指伴随需求趋于多样化发展,社会群体在生活与工作之余的零碎化时间段。伴随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群体生活、工作及学习节奏均在加快,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应用使其生活模式发生转变,同时也提升了工作与学习质效。但是时间碎片化问题越发严重,社会群体可自由支配的完整化时间逐渐减少,碎片时间不断增加。在碎片化与有限的时间内,大容量、高效率以及快节奏学习已成为主流趋势。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受到网络平台大量信息内容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显著变化,这对学生学习能力与信息甄别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一,碎片化时间促使学生学习与生活时间形成零散、不完整以及互相之间无明显关联的特征。其二,诸多系统化知识被拆分为各个小知识点,学生若不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则无法以辩证思维准确认知。所以,更多学者致力于如何有效使用碎片化时间推动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研究。

一、碎片化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学习行为多样性及不连续性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渐渐深入社会群体生活、工作、娱乐与学习中,这促使在校大学生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逐渐去中心化,体现出分散化特征,打破了以往学习行为单一性与连续性的弊端,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行为趋于多样化方向发展。碎片化学习与传统正式、常规的学习模式有所不同,此学习模式最显著的优势特征就在于学生可在随时随地采取任何途径得到所需信息和知识。同时,碎片化学习亦不需要以往学习模式中要求的规范化学习素材与完善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自发性,学生可借助媒体平台与网络资源展开学习与交流,其学习自主性较强、灵活性较高,真正呈现出学习行为多样性以及学习内容不连续性的特征。

(二)学习内容碎片化

自“互联网+”时代来临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不再呈现出遥不可及和广阔无边的特点。社会现实生活的虚拟化数字网络以及快速交通已把庞大的地球转变为地球村,全球各地间的联系越发紧密。数字报刊、移动互联、QQ与微信等新媒体衍生出微短信、微文本与微视频等。微时代摆脱了以往冗长的论述,通过简洁精练的形式生产、传递所想表达的信息,既可以是一个符号、一幅图片,亦可以是一段视频。现阶段,这些信息在某些维度会存在只言片语及不成体系等问题,这一简短与快捷的形式在较大限度上满足了现代社会民众的快餐式生活诉求,而这些信息所具备的特点便是碎片化与微型化。这些渗透在社会各角落的信息有效丰富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使个性化学习与按需学习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三)学习时空碎片化

伴随人类文明发展步伐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社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民众生活始终处在忙碌当中,每天完整化的时间在无形之中被分解为诸多碎片,而碎片化时间难以支撑其完成某项系统化学习任务,但集聚这些碎片化时间,其总量仍不可忽视。为切实发挥碎片化时间的作用,应将在以往独立的、完整的与花费较长学习时间当中完成的各项任务,合理分散于碎片化和零散化时间中进行。把过去相对完整且需较长时间支撑来完成的有关学习内容实施科学分解,生成可供高职院校大学生于碎片时间内有效完成的知识。海量时间碎片的存在,决定着高职院校大学生难以在固定空间中充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可进行学习的场所越发广泛,或许是地铁站、公交车内,抑或是餐桌旁。不固定的空间与碎片化时间十分适合学生借助移动工具实施微写作与微阅读,从而落实以零拼整的学习目的。换言之,只要在无线网络与通信工具支撑的环境下,便可利用不受时空制约的碎片化时间学习。

(四)学习注意力碎片化

人的记忆、感知与思维有着连续性特征,感知是思维的开始,而思维是记忆的基础。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断加快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节奏促使跳跃思维成为当下的主流。关联性低、无序性以及较强随机性等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特征,决定着高职院校大学生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降低,其思维势必生成跳跃性,大脑逐渐体现出重点偏离与信息过剩问题,常常欠缺整体化思考,难以在短期内生成系统化与完整化的知识架构。碎片化学习内容、差异化学习思维模式与不固定的学习时空均决定着高职院校大学生无法再根据传统思维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在此环境下其必须利用发散思维摆脱常规进行学习与思考。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面临的困境

(一)注意障碍问题

所谓注意障碍,指的是学生在注意转移性、集中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层面存在的异常。各类信息所消耗的是学生群体的注意力,而信息集聚则必然导致其注意力的分散。在社交媒体与网络普及的当下,社会群体正身处随机性信息浪潮中,身边始终充斥大量知识碎片。这些知识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顺应当代民众在注意力层面的广度需要,极易被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视觉捕获,然而却由于其数量大以及更新快速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注意力转移、稳定性及分配等能力带来考验[1]。在碎片化时间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注意力时常处在分散状态,其视线要一直游离在各种知识碎片中,注意转移性、稳定性以及分配性生成矛盾冲突的统一体,在互相作用的同时亦互相影响,每一因子产生的变化均会对其他因子带来全新要求。比如,高职院校大学生渴望把注意力集中稳定在固定知识碎片上,由于个体注意力资源具有有限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只能减少对其他知识点的注意力分配,这便对其注意的分配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注意障碍问题影响下,教育工作者应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升个体自律意识,增强对于注意资源的分配与调节能力。

(二)记忆障碍问题

当前,社会群众已经习惯于传统纸质图书翻阅的这一线性和连续的知识获得形式,传统纸质图书翻阅具有前后信息内容互相关联的特点,可促使读者大脑快速建构知识体系,储存记忆。但是,现如今信息的碎片化导致大脑最为熟悉的关联性知识体系逐渐消失,造成记忆障碍问题出现。所谓记忆障碍,指的是个体处于无法牢记或者回忆相关信息的状态,此状态或许是暂时性抑或是永久性问题。碎片化时间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认知过程主要以短期记忆为基准,刺激材料所具备的短周期性、多样性以及高频性对学生群体短时记忆能力有着深远影响。现阶段,学习资源存在的多媒体化表现形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多感官刺激,而刺激信息在进入学生短时记忆中时会生成语义、视觉和听觉的三重交叠的编码方式,有助于信息内容的储存和保持[2]。然而,碎片化信息拥有结构分散及多元化等特征,这导致信息储存量存在局限性的短时记忆面临重大负担和压力,较易形成由于各种干扰因素而产生信息遗忘的问题。碎片化信息具有生命周期短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由于短时记忆储存时间的局限性,其储存的刺激信息通常难以通过复述转移至长时记忆而渐渐消失,从而带来过目就忘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引领策略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增强自律意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现如今,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发展态势已成定局,信息资源被碎片化的模块结构处理,将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分化,这也使得切实高效的学习越发艰难,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所提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每天面对海量信息内容,若不想沦为多元信息内容的“奴隶”,其必须拥有更高的判断力与较强的理性思维。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面对碎片化与数字化信息时,应始终维持头脑清醒,切忌不可忽略甚至无视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弊端,亦不可认为原有的阅读和学习策略已过时,盲目推崇碎片化时间学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开展碎片化时间学习过程中应具备清晰的目的性,有效提升个体甄别实用性信息的水平和能力,主动过滤无用信息内容,提升知识内容获取的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在学习习惯层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养成善于思考与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落实碎片化时间学习和深度阅读的充分融合,把深度阅读视作学习知识的主要形式,以碎片化知识为基准,不断丰富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保证所学内容的完整性[3]。

(二)发挥移动工具的优势,实现个体按需学习

信息时代对于知识形态带来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微知识的不断涌现。此种借助微小形态进行广泛传输的信息单元,既可以为短视频与音频片段、小文本,亦可以为网页链接与小动画。这些微知识普遍源自微信、新闻报道、微博、邮件以及短信等平台。在高校教学课余时间,每名在校生所具备的碎片化时间数量与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每名在校生针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偏向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伴随无线宽带与手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诸多应用软件工具诞生,并被社会群体广泛运用,这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手机由传统单一的通信工具,渐渐转变为个体进行智能学习的工具以及信息接受的终端。任何用户只要具有一定的主观意愿,均可运用自身时间碎片在大量微知识当中进行提炼、加工,并整合为个体所需知识内容,展开突破时空桎梏的泛在式与移动式碎片化时间学习。基于这一维度而言,此学习模式摆脱了以往学习时空制约和内容单一化的表达形式,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可实现个体按需学习。

(三)设计层次性信息架构,合理组织学习内容

把碎片化知识设计为有主题、有话题的层次化结构,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清晰梳理碎片信息具有积极作用。主题作为碎片化知识所属整体范畴,有着较强的概括性,话题作为主题的下级分支,一个主题需由诸多话题支撑,而知识单元作为较小且零散化的知识点,把碎片知识视作知识单元,环绕某一话题展开有机整合生成知识团,同时把各个知识团集聚起来烘托主题思想,此类碎片化知识历经合理分割和有效重组,生成紧密与层次分明的逻辑架构,令高职院校大学生可由浅至深、由大及小地认知碎片化信息的整体性及联系性[4]。比如,微博当中传递的信息内容十分零散,涵盖诸多环绕相同主题内容的微知识点,如果杂乱无章进行信息传递,不以一定层次架构为基准,极易把知识点间存在的关联分离开,根据主题、话题与知识单元的结构层次展开有效整理,对知识架构的明确呈现具有正向影响,亦方便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解和深度记忆。

(四)科学规划碎片化时间,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时间管理指的是以最短时间或者在预期时间周期内完成既定任务,其强调的是效率问题,而时间管理实质是借助规划有效提升时间利用质效,其核心体现在效率层面而非时间层面。身为高校大学生,一方面应对个体时间碎片展开全面化分析。在源头层面理清哪些时间能够规避碎片化现象,哪些碎片化时间可用于知识学习,同时哪些时间必须用于放松与休闲,应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实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应拟定科学的时间规划。在构建中长期规划的前提下,促使短期规划方案的有序进行。每周末应针对下周时间展开整体性规划,每天早晚应按照个体学习节奏和进度,拟订第二天学习计划或者回忆当天学习情况,针对目标实施精益化处理,因为计划粒度精益化程度和掌控的难易程度正相关[5]。在某天无法按照既定时间完成计划学习任务时,应及时进行调整。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养成时间规划与行动习惯。知识学习作为持久战,规划能力并不是考验学生最重要的标准,更多的是体现在毅力方面。习惯养成属于个体真实态度而非能力,越细微之处越能呈现其习惯力量。因此,可通过下述几种方式进行习惯养成:首先,凭借移动设备中的提醒工具,时刻向自身强调学习规划内容与其重要性。其次,向自身与周边朋友做出相应承诺,以此来达到朋友督促的目的。最后,应给予自身充分肯定,利用新的行为习惯所生成的好处来鼓励自我,诸多小目标的不断实现,均是自我鼓励和肯定的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时代是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个性化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高职教师要明确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面临的困境,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方式,引导在校生回归于专注学习、良好作息、深度阅读以及适当放松休闲的生活、学习状态中。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好在校生碎片化时间学习引领工作,增强其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质效,对全面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发展性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