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价值认识、作用机理和路径选择

2021-01-17丁淑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应用型教学内容

丁淑芳

(黑龙江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2)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政策出台后,国内许多高校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并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启动了应用型本科建设,推动了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探索的重点,关系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最终实现。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从产业发展导向、专业发展方向、协同创新、学生主体性、职业素养五个维度,深化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价值认识,阐明了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提出了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资源整体性架构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以期为其他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价值认识

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教育定位,就必然有其追求的应然和实然尺度。所以,应用型本科定位也必然会提供全新的教学视角和实践方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应用”,其生命强度亦是“应用”,关照的是学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内化生成,价值取向是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高度达成。对于“应用型” 的应然定位和价值认识主要应从产业发展导向、专业发展方向、协同创新、学生主体性、职业素养五个维度来予以深化和认识。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生成:产业发展导向

实践教学要遵循产业用人价值导向,全方位传递产业需求侧的“应用型”人才理念,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应紧扣产业升级方向和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产业和产业发展需要什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就要与时俱进地甚至超前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布局,遵循“专业与产业对口,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实践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学生实习与企业岗位对接,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与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对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基本导向,主动将产业工程技术、产业链、产业创新等产业核心要素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全方位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专注于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确保学生的知识体系、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指向:专业发展方向

专业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也决定着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指向。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方面要科学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在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下,充分吸纳同类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高度契合学校的工程背景和行业特色,科学论证、合理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推动专业建设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中国智造2035等发展新方向的融合与创新。另一方面要在推动专业发展过程中全景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加强学科集群建设,增强重大项目攻关成果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专业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和企业实验室的联合培养作用,构筑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进而突出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生成。

(三)实践教学资源的汇聚整合:协同创新

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下,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认识某种事物特性的广度和深度。协同创新理念恰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思路。从教育学视角看,协同创新是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各主体所拥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打破主体间的壁垒,汇聚实践教学资源和要素,促进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生共融,让教师、学生、科研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实践教学的参与者保持融生互动和积极的交流对话,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产生新体验,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向验证,进而充分释放教育活力,高质量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践教学设计的价值立场: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不只是人的特质,更是人的能力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应充分关照学生的主体性,即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出发,以能力驱动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起学生终生发展的愿望并要求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并获得人生意义的有效信息。”[2]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思维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理解,会针对所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思考、酝酿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做出自己的选择。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完善自身的未完成性的过程。正如兰德曼指出的:“人必须自我完成,必须自我决定进入某种特殊的事物,必须凭借自身努力力图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3]这也是实践教学设计所要把握的基本点,即:创设和给定相应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把学生带入某种特殊的事物,促使主体意识觉醒,进而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要素,科学、辩证地分析,产生理性逻辑推理,并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全面呈现和应验,最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未完成性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全面完善,主体性得以逐渐生成。

(五)社会化过程的深度关怀:职业素养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4]。实践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多维教学体系,是学校连通社会的特殊载体,对学生社会化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从学生社会化出发,实践教学在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应在职业素养向度上给予充分的考量,保持应用型人才的整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实践教学体系的展开过程极大程度上描绘了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或是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并会自觉地对一些感兴趣的未知领域进行思索。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将学生在校园内接受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与实践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确切地说,与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和宽泛的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作以示范,加以引领,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逻辑上努力前行,保持并逐步向企业员工、社会人过渡。这不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理

实践教学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且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是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一种导向性重构和超越。基于这一指向,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共同作用下的教学原理。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是多元的。从应用型人才定位层面看,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参与主体层面看,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兼职教师(科研院所、企业专家及管理人员)和学生。从高校和高校所能构建的实践教学资源层面看,主要包括实践教材、高校实验室、课程设计、现场实习(企业、科研院所等)、工程实训、科学研究、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基于多元的分类和认识,从研究的整体性出发,最终还是要将其放在教育学视域下来进行系统考量。总体上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基于对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一个总体性认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前提即是实现“应用型”价值认识下专业人(专业教师整体)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和把控,制定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并进行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二)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作用机理

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质就是要整合实践教学各要素,合成一个有效的“教育场”。这个“教育场”是基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精准解读和诠释,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条件和环境的一个综合创设。当这个理想的“教育场”创设后,则须通过教师(专兼职教师)各实践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最终通过多个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架构,来实现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学生端的有效生成。具体而言,实践教学设计是从整体上对学生实践习得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目标分解,依据各子目标形成若干个实践教学目的和实践教学任务,将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各实践教学内容创设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教学资源),运用与该实践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做好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掌控,保证实践教学知识的有效传输和在学生端的有效生成。

三、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对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价值认识,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必然转向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应用型”价值生成。遵循这一研究思路,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设计能力、科学设定实践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精准掌控实践教学过程、高度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着力。

(一)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设计能力

首先,要从产业发展导向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组织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论证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培养机制,精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目标和依据。其次,要解决“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升问题。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无疑应是教育改革的主体[5]。基于这一定位,要全面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背景、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完善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的配套制度和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服务,激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项目研究。同时,要加强兼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合作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的培养,着重强化实践教学规律、工程意识、操作技能、企业制度、操作规范讲授等方面的培训。第三,要准确定位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做好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整体规划是指在保持与理论教学融生互动的基础上,给予“应用型”人才的单独考量及实践教学相应内容和环节的整体性安排,具体须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整体上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按照其内在的逻辑性科学地设定好时间表和路线图。需要强调的是,实践教学方案的整体性是要依靠教学系部的教学团队和企业管理、技术团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契合,不是某一门课程或是某一个教师的单独的教学方案。第四,要遵循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并合理导入实践(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学习发生的情境、互动的环节、认识和实践的双向验证,等等。同时,要遵循接近、重复、强化、情境认知、活动理论等学习原理[6],做好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内化生成的系统性设计。

(二)科学设定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要重点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和实验过程进行缜密的观察,发现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现象,将学生“引导到有目的、能产生结果的、增长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7]。这是思考和设定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思路。一般而言,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基础性实践教学内容、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和探索性实践教学内容。这三部分教学内容是渐次展开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逐步升级的。

1.基础性实践教学内容

依托专业实验室,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批判精神,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设定实践教学内容时,在着重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获取真知的探究目的上来的同时,要重点解决课堂上理论教学的原理验证、数据指标测量、基本实验仪器操作和使用、数据分析、基础实验方案设计等问题。从专业实验的内容安排看,应在涵盖本专业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同时安排交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当然,与之相配合的就是要真正的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投入数量,加强教师的实验指导,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

2.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

应用型实践教学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切入点。重点是对工程技术实操、专业基础性实验的扩展以及与企业行业常见应用型实验的对接,可以引企入校,也可以顶岗实习,进而全面加深学生对企业普遍性工程工艺、设备原理、配套设施、基本操作、行业标准等通识性技能的理解。这一过程要把实践教学同行业内职业资质的考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模拟设置参数变量,引导学生对基础资料进行计算和数据分析,选择匹配的工艺、设备、程序、电路图等。此外,具备条件的专业还应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训。

3.探索性实践教学内容

探索性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要注意对学生的分类引导。探索性实践教学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创新创业类实践教学,将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对设备、工艺、方案、功能等进行优化、完善和创新,创新地解决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立项报告、项目孵化过程的指导,最好是引导学生组建团队,入驻大学科技园或是创新创业基地。二是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教师、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立项,在解决理论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三是多学科交叉整合下的实践教学任务,促进实践教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拓展非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CAD制图能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画制作能力、非土建专业学生的工业厂房设计能力,3D打印设备模型制作,等等。鼓励学生参加高等级的行业性大赛。四是注重协同创新,搭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借鉴结构化在职培训(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S-OJT)的思路,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将学生从过去单一的“参观式”实习过渡到“上岗式”实习,最大程度上争取企业、科研院所的支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调度、核算、研发、设计、工作会议等实践环节,同时要配套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全面指导和定期的实习总结,这一环节要注重课堂思政、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的对接和学生职业素养的生成。当然,也应支持学生到就业单位上岗实习实训,鼓励学生结合就业单位工程技术领域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8]。

4.综合运用实践教学方法

一般而言,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模拟法、研究法等。事实上,教学方法和方式是动态的,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适用要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特定属性出发,合理设定师生所处的实践教学环境、角色、双方的互动方式,旨在将实践教学的参与者(指导教师、学生)置于实践的“参与角色”,形成自然的“双主体”或“多主体”式交互活动。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结果,可以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9]。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尤其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把实践教学内容自然地导出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来逐步学习和探索,进而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5.精准掌控实践教学过程

实践教学过程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实践教学组织可以分班、分组,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基于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对组织形式进行合理的优化,对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保证实践教学过程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深化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二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要兼顾学生多角色训练和特长训练,要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逻辑思维的养成,要高度整合实践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自觉进入问题的发现、思考以及解决的状态。三是实践教学过程的全程跟进。实践教学各教学环节在执行时都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形,专兼职指导教师的合理分工、协调共进、全程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把全程跟进、精准指导落到实处,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6.高度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资源是应用型实践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实践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校企合作的深度决定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能真正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应用型高校,一是需要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比重和实践教学经费,组织编写系列实践教材。二是积极拓展实践教学资源,重点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建立足够丰富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配套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注重基地的后期建设、管理、评估等环节,还要注意合作单位的行业影响力、技术设备的先进性、管理的规范性等影响因素。有条件的高校可与行业企业共建二级学院。三是发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延伸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四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学生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基地。五是储备丰富的视频资料,重点制作、收集生产、研发等专项视频媒体资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全面深化对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价值认识,最终是要将价值认识深化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生成过程和统一性达成过程中,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发展活力,真正促进高校转型发展,进而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应用型教学内容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