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

2021-01-16胡宝忠王晓磊孟令波王淑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命思想大学生

胡宝忠,王晓磊,孟令波,王淑梅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所持的价值观念,它代表着人们对生命看法的历史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1]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想法,是被家人和社会寄予厚望的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而大学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生命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使大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使大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接班人。

一、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点评了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

1.思想道德水平普遍较高、热爱祖国,但个人利益优先

当代大学生自信、开朗,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自己对家庭、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从“汶川地震”“钓鱼岛事件”“乐天萨德”事件可以看出,当灾难来临时,大学生以不同方式关注灾区、关心受灾的群众,服从国家和学校应对这些危机的举措,当需要他们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2]此外,在全国各地都随处可见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然而,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一些错误思想的诱导下,一部分大学生具有功利色彩,在义与利的选择上是自我利益优先。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只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的砝码。

2.个性独立、富于创新,但集体意识较弱

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他们多才多艺,视野开阔,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富有创新精神。有的大学生已不再满足就业后找个安稳的工作,他们在毕业后自己创业成立公司,甚至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始创业。[3]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没有兄弟姐妹,长期独处的成长,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集体意识淡薄。这就导致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住在同一寝室的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严重时甚至出现他杀现象,如复旦大学的投毒案,结果给两个家庭带来了灾难。

3.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弱

现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网络媒体和电子设备,在耳濡目染下,使得他们对各种电子设备的接受和使用能力都很强,有的甚至无师自通。[4]但是部分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弱,对大量的信息没有分辨能力,在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下,容易上当受骗。2017年6月,西安的大学生刘某向多家校园贷机构借款,先后累计共达20多万元,最后因无力偿还而在家中自杀。

4.具有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勇气,但耐挫折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如何去解决困难,在困难面前具有一定的勇气。但由于从小到大一直一帆风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就会惊慌失措,容易逃避和退缩。有的大学生甚至会因为失恋、同学之间相处困难、考试不及格、违纪等事情而自杀。

5.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但对生命不够珍惜

当代大学生知道生命是宝贵的,但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够端正,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但是却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这就导致了许多自杀现象的发生。还有的大学生不仅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漠视他人的生命。这就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从小学到大学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出现杀人事件。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6.知识丰富,但理想信念淡化

由于从小到大父母把什么都安排好,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少思考,心灵空虚,不能明确自己今后的道路,理想信念淡化,缺乏职业规划,导致有的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但是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只是为了混个文凭。[5]他们上课不注意听讲,玩手机、睡觉。考试不及格也觉得不算什么,严重时到大四时最多能有20多门课程需要补考。他们对待考试态度不严肃,找人替考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提出的,其中包括对生命观的教育,国外的生命观教育开展的相对较早。我国台湾最早开展生命观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生命观有关的课程陆续在高校开展。20世纪90年代初,武汉大学的段德智教授首开选修课《死亡哲学》;1994年郑晓江在南昌大学开设公共选修课《中国死亡智慧》和《生死哲学》;2006年郑晓江等在江西师范大学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生命观教育与生死哲学》。[6]2008年武汉大学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生命观教育》。同年,国内第一家“生命学与生命观教育研究所”在浙江传媒学院成立。首都医科大学建立“学生生死观教育基地”,对学生开展定期的实践教育。2009年秋天津师范大学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生命观教育》。同年在南开大学开设公开课《生命教育》。2010年秋汕头大学开设《宗教、生命教育与整全生命发展》《心理辅导、心灵辅导与个人成长》等通识课,同年,“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2013年9月,天津大学对本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在本科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加入《大学生生命教育课》。2014年,东北农业大学开设视频公开课《生命教育》,同年,天津医科大学成立“生命意义教育基地”,并面向广大师生开放。我国部分高校像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丽水学院等高校开始尝试开设生命教育类课程。

虽然我国也开始重视生命观教育,但是由于起步晚,基本还处于萌芽阶段。国内一些院校大都以选修课和通识课的形式开展和生命观相关的课程。由于我国现阶段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学校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培养,致使这类课程的开展在全国高校还不具有普遍性。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我国生命观教育起步晚,这就导致现在从事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的缺乏。现在从事生命教育的老师多是心理学专业老师或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或多或少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团队,也不利于教师之间学术问题的探讨。

二、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改革开放,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生活节奏变快、社会竞争加强、就业压力变大、多元文化的冲突,使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价值观念也逐渐形成以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背景下,许多人忽视了道德准则,一切向钱看,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7]随着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外来文化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社会冷漠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2.学校因素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等教育的普及,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对升学率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考入重点学校的比例。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把大部分时间安排给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像初中生物这种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科目的课时安排就比较少。学校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得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为只要分数高了就可以。学校失去了最初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造成了教育的缺位。

3.家庭因素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中备受呵护,父母、爷爷、奶奶都围着一个孩子,过度的溺爱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他人着想,也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由于家里就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培养。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分裂性人格,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设计性。等到一进入大学,脱离父母的掌控和监管,他们就会过度的放飞自我,把主要精力用在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而对学习不感兴趣。

4.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时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情感最丰富、最热烈、最微妙、最动荡的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弱,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遇到事情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8]同时在学业、就业、情感、家人、工作的多重压力作用下,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三、加强生命观教育的对策研究

1.转变思想,把生命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教育范畴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伴随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在面临各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接着各种挑战,同时社会环境中还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网络媒体的便捷,使大学生能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不同城市、不同环境的人。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学历的提高,会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状态,削弱他们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由此,会引发大学生出现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大学生自杀、伤人、吸毒等对生命冷淡和漠视的现象,我们不能不反思我国高校大学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高等教育重新进行审视,把生命观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教育范畴中,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切入口。[9]在现实中,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智力教育而轻思想教育,重专业技能教育而轻心理教育,这就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往往容易内容空泛,流于形式。如若我们的思想教育以生命观教育为中心,从身边的事例入手,让学生针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再通过教师从正面加以引导,使大学生明白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面对困难该如何解决,逐渐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的师资队伍中,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处于紧缺状态,我们应加强培养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师资。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10]教师还要定期参加一些生命观教育的学术研讨会,与其他高校的教师、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获得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的生命之花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生命教育建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四年中,辅导员老师是陪学生时间最长、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其思想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命观教育不是一门课、一个老师的责任,生命观教育的理念应渗透到每门课中,因此我们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生命教育素质,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首先,要确保全体教师对生命有着正确的价值认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到正能量。其次,全体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激发教师内心的教育热情,感受为人师表的意义和乐趣,提升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3.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命观教育体系

为了使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能充分的接触生命观教育,需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命观教育体系。

(1)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观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因此,我们既要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又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使其能全面发展,快乐健康的成长。而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成效也不尽如人意,[11]主要是理论性太强,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并且难以理解,也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把生命观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课中,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设立专门的章节来为生命观教育打基础;其次,让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使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同时也更好地提升对生命的认识。最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影音、图片向学生展示生命的美好,使大学生懂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尊重、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可以通过案例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课者,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参与者、体验者,使学生能对生命观有更深的认识,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样会使他们印象深刻,使其记忆终身。

(2)开设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大学时期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生命又是大学生个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大学生能对生命教育有更加系统的了解,我们应在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把儒家、道家、佛家的精髓融入到生命教育中,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呼唤生命教育、探索生命、生命之初、最后的尊重、生命的意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生命之初有所了解,进而对生命进行探索,以达到对生命的敬畏,最终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

(3)生命观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相结合。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将生命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使学生在遇到困惑、面临压力时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大学生在失恋或遇到困难的时候,个别人会因一时的想不开而自杀,这时,如果他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那么大学生自杀率就会大幅度下降。同时,通过校园各种媒体,如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各种宣传途径进行宣传,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正确的态度,消除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不要因为害羞心理、羞于启齿,使心理问题越变越大,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最后,可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便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

(4)建立生命教育学生社团。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要建立生命教育学生社团,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减少大学生对网络的沉迷,帮助他们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袭。大学生参加生命教育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各项有益的活动中使大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加深其对生命的认识,以便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对自己今后的道路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

4.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培养环境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要相互配合。虽然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就可以缺失。三者要相互配合、互相依存,促进大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父母要以身作则,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与子女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这样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政府部门要努力消除各种不良社会因素,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人生命的一次性更彰显了生命的可贵,大学生只有接受生命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才能有目的策划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让大学生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最终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让我们用生命观教育呵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生命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