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文献的研究

2021-01-15越,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证书培训职业

胡 越,兰 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商贸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发展较成熟。在二战期间,以实际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便在美国出现了,当时美国急于生产军火,许多企业民转军,需要将许多不会从事军工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时间要求紧,技能要求严,职业教育的雏形便应运而生了。美国的CBE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以学生的能力为教育基础,重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通过学习广泛的通识课程,使学生具备学习各种职业的基础技能,把学生培养成“宽专多能性人才”[1]。

在1967年,加拿大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教学体系。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加突出实用化。加拿大的职业教育特点:紧密对接市场。教学大纲由大型企业制定,公司专家三个月集中一次,修改教学大纲,培养的人才完全吻合市场需求,和职业协会挂钩。毕业生找工作时不再靠学历证书,也可以跨专业考取职业证书,企业根据需求匹配人才。

1973年,澳大利亚教育部成立“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TAFE委员会)。澳大利亚专门成立培训局协助政府管理监督政策,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格证书全国统一标准,注重实际的技能考核,证书全国通用。甚至同一门课程和实验在不同的培训机构都相互认可,对于学生的工作经历也可以申请课程免修。教育特点:政府出台完善的政策;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培训;建立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认可框架[2]。TAFE学院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誉,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通过研究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发现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成熟,早已形成了整全式、开放式、嵌接式的教育模式,开拓了职业教育保守的思维,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1978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大学。职业大学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诞生的一种新型大学,职业教育正式恢复,后又经过了探索与调整阶段,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提出,促进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1993 年,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双证书覆盖面不够、无法及时反映科技发展趋势的弊端开始凸显[3]。我国的职业教育仅局限于学历证书的培养,职业证书的培训还不够重视,学生通过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后,就业岗位只能按对口的专业寻找。学生进入大学一年后,若对本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很难转专业,导致学生的就业面狭窄。

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后,1+X证书制度正式启动。方案要求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4]。

我国的1+X证书制度发布时间晚,实施时间短,实施效果不明显。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案例及经验,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了解大型企业及中小企业所需,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二、1+X证书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层面

1.社会认可度。程敏[5]认为,在我国的教育体制里,把学历证书当作就业的敲门砖,社会普遍重视学历,而忽视了技能。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间没有建立互换机制,这一点我们需要学习国外的优秀教育经验,摆脱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脱节的窘境。提升1+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才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步。

2.政府主导。许利娜(2020)[5]提出,教育部不仅发布文件,还要联动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共同制定相关培养方案,统一培养目标、培训方案、考核方案等,同时也需要作为主导,顶层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教师如何参与培训,参与培训的教师如何确定工作量等,从上至下制定完整的标准。教育部应给培训机构和试点院校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深化落实指导意见。

3.培养体系。李传伟(2020)[6]认为,1+X证书制度现在还在试点阶段,培训体系需要重新构建,需要政府部门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构建系统的培养体系。督促建立国家学分银行,促进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互通,搭建国家资历框架,统一证书的认证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制度实施。

(二)培训评价组织层面

1.人才培养目标。钟思远[7]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被许多国家认定为职业教育手段,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较明确,1+X证书制度实施时间不长,每个培训组织需要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框架,培训内容可以根据企业调研有效调整,但不能偏离培养框架与目标。

2.教师培训资源。吴楠中(2019)[8]提到,培训组织应根据政府、企业和培训组织的联动,实时了解企业需求与政策变化,整合教学培训资源,对院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框架清晰,培训内容实时更新,服务社会、教师、学生三者所需。

3.考核机制。黄筱琦,张晓丽(2019)[9]提出,评价组织作为发证机构,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在考核过程中,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学生的学习培训质量,考核内容也应不偏不倚,确保考核环节无漏洞。

(三)学校层面

1.产教融合。张培、夏海鹰(2019)[10]提到,宏观层面指1+X证书制度的完善需要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市场组织、社会力量和学习者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微观层面指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改革同样需要教师与教师、课程与课程、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培训评价组织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多方主体合作;只有把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深度融入教学内容,才能使“1”和“X”有机融合而非机械叠加。

2.院校标准。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当地企业发展状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标准,相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学院的标准应与时俱进,结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每年度组织教学部门适时调整,组织教务处进行社会调研,走访不同企业不同院校,为学校的标准制定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参考与建议。

3.激励机制。徐国庆(2019)[11]提出,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入到1+X证书的教学与研究中,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与教学改革,删减重复的教学内容,将1+X证书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中。

(四)教师层面

1.知识技能。教师能力取决培训水平的高低,证书要求培养“宽专多能性人才”,首先教师的自身也应具备“宽专多”。积极参加各项培训,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以赛促教,提升信息化水平。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锻炼,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企业实践,了解最新前沿知识与动态,保证所授知识的实用性[12]。

2.工作态度。教师应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次培训,每场比赛。在参加培训时应按照评价组织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考核,认真做笔记,整理资料。在校对学生培训时,认真介绍每一模块的要求与内容,耐心讲解疑难点,详细记录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对待每一位学生力求公平公正。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上而下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影响我国1+X证书制度实施的因素主要是四个方面,恰恰在实际运用中,这四方面相对独立,联系不紧密,政策制定也不相互沟通。如:政府下发文件实施1+X制度后,遴选了一些培训机构,但参加了几家组织的培训后,体验感不太好,每个评价组织的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目标并不明确,整个课程的框架不明朗,导致给学生培训时没有整体框架,内容凌乱。文献对于四方面如何紧密联系、如何提升证书的社会效力、对于证书互换机制建立的建议、证书考核如何融入日常教学等研究还比较欠缺,应加大对此方面的研究。

作为证书试点院校,不论是评价组织机构、学院还是教师都是第一次参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加强对1+X证书制度研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作为主导部门,应联合评价组织、学校、企业,搭建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建立证书互换机制,督促构建学分机制,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效力。

猜你喜欢

证书培训职业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收录证书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