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实践和探索

2021-01-15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业证书预警

王 青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206)

学业预警制度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合作的基础,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警示,及时提示、告知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进而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通过构建合理的学业预警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学业出现重大问题,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业预警制度不是对学生的惩罚,而是对学生的提醒,使其能够提升对学业的重视,正视自身所面临的学业问题。学业预警制度也使家长有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实现由家庭推动学生学习的目的。

1 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过于注重结果预警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业预警制度都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依据,统计学生的不及格课程数量并计算学分数,再根据预先设定的预警标准判断是否需要对学生做出预警,给出学业预警的级别和类型,属于结果导向型预警。这种预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清楚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但属于在学业出现问题后的事后预警。学业预警的最初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及时发出警告和督促,以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学习进度,但结果导向型预警背离了学业预警的初衷,学生未能正常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已经成为结果,而这个结果是学业预警制度所要回避和控制的。在结果导向型学业预警制度下,学校容易对学生产生过于平面化和片面化的评价,缺少对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健康状况等因素的综合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存在的问题[1]。

1.2 缺少与学业预警制度配套的帮扶机制

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具备周全的警示环节,但是警示只是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开始,更重要的落脚点在于警示之后的帮扶机制,使学生能够改变目前的学习状况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帮扶机制并未与预警制度相匹配,加上帮扶机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疏漏,使学业预警的作用进一步被削弱。高职院校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而任课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和家长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学校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帮扶资源,但高职院校并不倾向于将优秀学生纳入到帮扶机制中。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以谈心交流为主的帮扶手段也显得过于单一,很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咨询,缺少对学生的学业分析和长远规划,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要点辅导和考前模拟帮助也缺乏基本的帮扶内容。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帮扶管理机制,造成帮扶工作的系统性不足,使帮扶工作陷入形式化,比如帮扶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跟踪调查,没有建立反馈机制,难以对帮扶效果展开及时评价等。此外,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业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学生性格特点也有差别,缺少针对学科和学生特点的帮扶机制,也不利于提升帮扶效果[2]。

1.3 缺少全面的学业预警评价指标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学业作出预警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殊性,保证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以提升帮扶工作效果。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都采用单一标准,直接对学生学分或者不及格科目作出预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未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各年级的学习难度,执行方式过于刻板,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很难对低难度学科作出有效要求。

2 高职院校环境因素变化情况

2.1 推行1+X证书制度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开始推行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力求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在1+X证书制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新制度下,职业教育培训组织将作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和办理单位,决定职业技能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唯一主体。在培训主体和培训内容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职业教育评价组织的合作,明确各自职责,构建明确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推动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创新,使其满足新环境下的新要求。职业技能证书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评价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证,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证,职业技能证书可以成为新模式下学业预警制度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除了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等,还应将职业技能证书纳入到评价内容中[3],对学生的证书获得情况作出预警。

2.2 学业预警重心转移

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业预警重心需要转移,过去高职院校学业预警主要强调学校、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并改变其学习态度,却忽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因此很难使学生改变其愿望和学习动机。帮扶机制作为预警机制的最后环节,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开展学业预警工作的难点。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进行职业能力竞赛、实习实训、专业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教学科研压力较大,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时间较少,很难对学生保持持续性的帮扶。此外,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也很难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学科帮助。因此,要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建立全新的预警机制,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自觉,从而保证学业预警效果。

3 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构建策略

3.1 明确学业预警制度构建原则

第一,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推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既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也要采用人性化策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既要落实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多方联动,保证帮扶效果。通过构建共同的督促机制,帮扶学习困难或其他有学业问题的学生[4]。第三,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一方面要做好静态管理,包括建立学生档案、健全学生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做好动态管理,包括加强对预警工作效果的跟踪、评价和反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监管。第四,构建激励制度。探索科学的激励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持激励和约束作用之间的平衡,确保帮扶机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2 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内容建设

基于学分制的学业预警制度应全方位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将日常学习状况及学业证书获得情况纳入到学分评价中,实现综合考核学生的目的,并及时予以学业预警。

考勤预警: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旷课累积到一定课时数时予以预警,并告知后果。成绩预警: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有不及格课程,并且不及格课程累计到一定数量时予以预警。实习预警:对未按照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予以预警。证书预警:对于没有获得相应职业证书的学生予以预警。毕业预警:综合以上所有预警内容,对学生能否正常毕业作出预测并予以预警和告知其后果。

3.3 优化学业预警制度程序管理

学业预警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学生处应配合教务处工作,各学院要针对学科特点制定工作安排,成立学业预警小组进行专项工作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审查和督促。每学期补考后两周内,院部应清查本学院学生的学业情况,分类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需要学业预警的学生名单和预警等级,并及时更新学业预警系统数据。

3.4 制定学业预警制度帮扶措施

针对学业预警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于旷课问题不严重、不及格科目较少的学生,辅导员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如果学生问题较多,例如大面积旷课、不及格科目较多等,学校除了要做好对学生的帮助,也需要加强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和家长深入讨论学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辅导员需要和学生深入交流,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端正生活态度。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予以学生足够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3.5 加强学业预警制度平台建设

学业预警工作内容较繁杂、管理过程较复杂,可通过构建学业预警平台,及时、高效地向学生发布预警,学生也能通过平台充分了解当前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保障学习效果。学业预警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院部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能够进行所有用户的管理及预警管理;院部模块主要负责学生基础数据的维护;教师模块主要负责学生的出勤状态;学生模块下学生能够查询自己的预警情况。学业预警平台系统以学期为单位运行,每学期都设置相应指标,院系可及时检查学生情况,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出预警,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4 结语

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制度建设,要通过明确学分内容,建立评价体系,健全帮扶制度,加强程序管理等方式,使预警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保证高职院校人才输出质量。

猜你喜欢

学业证书预警
WJCI 收录证书
艰苦的学业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收录证书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