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探讨

2021-01-15冯逆水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评价

冯逆水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206)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向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学校管理信息化四方面。从这四个要点出发,基于教育信息化2.0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分析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1 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

1.1 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的新要求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要加强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具有创新思维,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有创新课堂引导方式、授课方式、教学评价方式、个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思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其一,创新课堂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习兴趣,融入课堂学习。其二,创新授课方式。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需要更自由的课堂氛围来提高自己的实践力和创新力,教师应创新授课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其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学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对学生的评价维度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传统的成绩衡量标准会遏制学生的天赋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四,提升个人学习能力。时代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并学习先进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适应教育信息化模式。

1.2 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的改革措施

第一,提高教师招聘条件。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要综合评定和考量教师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价值意识等,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核。职业院校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第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果时,不应单纯地以学生成绩作为参考,而应建立一个动态的参考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多元化的教师评定指标能够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力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人才培养方向信息化

2.1 人才培养方向信息化的新要求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要注重人才培养方向的信息化。职业院校生源与普通院校生源相比,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相对较弱。因此,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当前,单一的技术型、文化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职业院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兼顾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且文化功底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学习能力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应具备的能力,社会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善于学习,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紧跟时代步伐,不与社会脱节,为社会所需所用。

2.2 人才培养方向信息化的改革措施

第一,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后续的技能学习中能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学校可以依靠信息化手段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尽量使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的专业进行学习。第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职业院校部分学生对学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心理和抗拒心理,少数学生还存在厌学心理。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改变学生的厌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不同的活动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职业院校的两大热门专业空乘专业和护理专业为例,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可以针对飞机飞行过程中不同的突发状况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增长职业技能;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抢救情境,如火灾后急救、溺水后急救、交通事故后急救等,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 教学评价信息化

3.1 教学评价信息化的新要求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要注重教育评价的信息化。教育评价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其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注重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研水平,对教师自身素质和所教学生的素质并不关注。其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并不做要求,评价方式也十分单一,多数只通过试卷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三,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还没有形成深刻和完善的价值体系,虽然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指标相对多元化,但是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过于随意,教师的性格、外貌都成为了评价指标,导致评价有失公平和客观,还有部分学生只看教师的教学形态而不看教师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稍微严厉一些就会得到学生不好的评价,也使评价有失公平。

3.2 教学评价信息化的改革措施

充分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和服务作用,完善评价机制,使学校内部评价工作适应信息化教育模式。第一,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丰富教师评价指标。教师的教学价值不只在于所教学生的书面成绩,还体现在所教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是教师要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教师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日常行为都应该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这些也应该纳入到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里。第二,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其优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优点,看不到学生的缺点,那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就会过度放大学生的优点,而忽视学生的缺点,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骄傲自满的性格,不利于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制约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缺点,不发扬学生的优点,就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三,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辛苦,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指定一名学生担任一节课的教师,课程结束后再让该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在经过换位思考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日常工作的辛苦和具体行为的出发点,摆脱对教师的偏见,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 学校管理信息化

4.1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还要坚持学校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学校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包括对教职工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学校硬件设施的管理,如操场、食堂、图书馆等。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通过管理信息化实现与信息化社会的对接。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就对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学校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生的上学时间、教职工的上班时间进行安排与调整,还需要将信息快速高效地传达给学生和教职工。疫情的突发性和多变性使学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快速做出判断并进行调整,对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一,应具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学生和教职工。其二,应具备随机应变的信息化能力,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其三,应具备信息化宣传手段,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呼吁学生和教师共克时艰。

4.2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措施

学校应把信息化管理融入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中。第一,对教职工进行管理时,可以取消传统的签字打卡制度,运用指纹、虹膜等专业信息化手段进行打卡。第二,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以适当减少教师对学生的监管,更多地利用监控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监管。但是,对学生采用监控手段时要注意程度的把握,不应侵犯学生的隐私权而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第三,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时,也可以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如:对食堂进行管理时,运用大数据技术保证食材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满足学生需要,运用监控对食堂的干净整洁情况进行监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支付而不再依靠传统的饭卡等。第四,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录入学生的班级姓名信息,既节省了学生的登记时间,也节省了教职工资源。另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借阅数据对借阅次数最多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 结语

教育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带来了更多可能,职业院校要把握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信息化评价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