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1-01-15冯鹏跃许立茹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内涵民族精神

冯鹏跃,许立茹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必须充分吸收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转换成自身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1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这些民族文化始终不曾断流,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最基本的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世界连为一体,文化多元化的局面使得民族文化变得尤为特殊和重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了新的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涵是人们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对于高等院校大学生来说,在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应该领悟到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效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

1.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具体和鲜明的体现。在当下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发展背景下,要保留和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中最根本的内容。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要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自己的个人奋斗相结合,不负国家和社会的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1.2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在我国近代革命战争史中演化而来的一种民族精神。清朝末年,我国面对外国列强的欺凌及国内反动政府的镇压,一大批爱国青年投身到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我国革命有了明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科学民主的政治思想,吸引了一大批爱国青年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最终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这一伟大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一种新的形式体现,是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1.3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及国家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近代对抗列强和军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我国军民顽强抗战,年轻学生发愤图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然坚持学习,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面前自强不息。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才使得中国走出了战火的摧残,彻底摆脱了列强的欺凌,经过几年时间建设了一个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尽管当下的社会环境要比战争时期优越,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是每个有为青年需要具备的,也是在未来个人奋斗和国家建设中重要的精神力量。

2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2.1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逐渐增多,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国家之间的交流而在社会中广泛传播。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局面,年轻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很大变化。许多青少年群体对于本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盲目追求异国的文化内容,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导致了本国文化的失落。高校要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

2.2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民族精神和品格之外,还有众多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所凝结成的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提炼,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乐观自信的积极心理,建立成功必备的基础素养。

2.3 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学习

大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在个人领域内做出成绩和贡献。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使其专心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建立良好的未来发展路径,以古代优秀先贤为榜样,合理规划职业人生。

3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3.1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高校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实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文科类专业教学可以适当引入行业中的古代优秀人物和事例,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理工科专业可以适当开展我国古代工匠精神的文化讲解,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专业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来。教师需要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渗入传统文化教学,认真搜集和整理该领域范围内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领悟。

3.2 利用思政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教学

高校思政课程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可利用其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政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尤其是我国近代革命历程,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纪录片、影视剧的片段,形象展示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也更有兴趣学习和观看这些内容,便于理解和记忆。

3.3 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娱乐和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4 结语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教学要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要趋势。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有必要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牢牢树立起以优秀文化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内涵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挖掘习题的内涵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