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研究

2021-01-15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二者职业规划思政

陈 锦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 710300)

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包含在其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课程思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下简称职业规划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让大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相关理论,对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形成较客观、全面的自我认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健康的择业观(包括择业、就业以及创业),并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科学规划。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上将思想政治理论贯穿于教学设计中,通过对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1],在选择职业时不要局限于狭隘的利益主义圈子把关注点集中于爱好与虚荣上,青年择业时要考虑怎么才能为人类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2]。职业规划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基础,课程思政是保证,二者同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等方面存在着高度融合性。

主体合一性。从主体上看,高校辅导员是二者开展教学的主体。辅导员一般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而职业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基本建成,且多由辅导员兼任。二者主体的合一性对两个课程体系的开展均具有优势。

目标一致性。从目标上看,二者都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用职业规划知识和理论帮助其提前构建职业发展路径,二者在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将人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方法相似性。二者在方法上都强调理论与实践、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开展思想教育坚持的原则有二,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3]。高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需要在理论教育、案例示范、实践锻炼中逐渐向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与渗透,并且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是以提升求职成功率为着眼点。

内容互通性。二者都需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课程思政主要包含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等五个方面内容 。职业规划课程聚焦育人价值的本源,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将职业道德和责任的养成置于重要地位。

功能互补性。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宏观与微观互补性。课程思政是一种“宏观”教育,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规划课程是一种“微观”教育,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感知和对职场的认知,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

2 职业规划课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尚未完成“本土化”改造

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理论传入我国,理论“本土化”改造程度还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西方社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相关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并在西方价值理论体系中不断发展和改良的,其过分强调个人主义。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西方理论的“水土不服”。

2.2 教师课程思政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普遍存在“兼职”情况,即由一线辅导员或学生处、就业服务中心教师组成,由于教师流动性强且事务繁琐,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修课程理论知识,导致教师自身理论素养不足。此外,这些教师大部分不是思想政治专业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职业规划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2.3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效果难以确定

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存在两个难点,一是课程思政的成绩不能单纯用分数衡量,理论部分可以以笔试方式考核,而实践部分则需要形成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评价过程;二是课程思政的讲授内容不能简单以理论知识为主,更多的重点是“德育”,应教会学生如何“成人”和“做人”。

3 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展途径

3.1 重视顶层设计,制定教学大纲,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的开展应该是“春风化雨”式的,不能生搬硬套地将课程思政强加到职业规划课程中。首先,强化特色,加强课程思政的渗透力。高校可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优势,结合本校的发展特色以及当地名人、知名校友的家国情怀事迹等为特色内容,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将这些内容与课程模块、教学目标等相结合,让特色课程思政成为教学过程的必须环节。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规划课程和课程思政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完成大多数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少数学生则需要“因材施教”地开展个案的分析和研究。最后,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课程。大一新生从职业启蒙教育开始入手;大三学生开展职业定位教育和择业教育,优化并巩固大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大四学生开展求职实战技巧课程,提升其求职成功率。

3.2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可采取三种考核方式:一是传统的笔试考试,考核理论教学内容;二是采用论文形式,考核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思考;三是将社会实践效果和评价(如实习、志愿者活动等)列入考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教学内容。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

规范机构设置并实现培训常态化。整合师资力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明确隶属关系,定期组织教学交流分享会,研讨教学方案,深挖思政元素。组织教师进修培训,形成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方案,并细化阶段培训目标和考核标准。

4 结语

将课程思政切实有效地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分工协作联动机制。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和设计课程体系时,要重视特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对课程的渗透,根据师资力量逐渐建设一支课程思政的专业队伍。教师在讲授职业规划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时,也要重塑课程思政的育人观,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发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二者职业规划思政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