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

2021-01-15陈建甫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张 婧,陈建甫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 710038)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虽然日趋正规和完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局限性较强,对学生在综合性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较为欠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造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1]。

近年来,国际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努力完成这一时代课题。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成中文便是创业教育,指高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素质。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完成事物创新的过程,表现形式有发明、创造和发现,充分体现了人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可概括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三个方面。

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的各项活动中,凭借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来解决问题和产生新想法、新方案、新成果的本领。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已经转移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投身祖国建设的责任感。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能力对高校教育意义重大。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就业是稳定民生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多次提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带动就业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适应性等能力的养成,使大学生不仅仅成为现有工作岗位的需要者,更是未来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3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途径

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创业的主要力量一大部分来自高校学生,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热门趋势。结合目前形势和我国现实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和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3.1 细化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要随之变化,特别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需要改革相应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积极到基层单位实习锻炼,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体验工作,辅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高校职业规划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内容设置方面应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阶段、求职阶段的实际情况相辅相成。要把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注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在全体同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针对有创业和创新想法的同学,受众面小,起不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作用。

3.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

国家、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校为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的热情和关注度,应采用一些手段和措施来吸引学生注意,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业,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降低创业失败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降低应届毕业生的未就业率和失业率,改善就业现状。学校应制定并调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前的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和评估规定。课程设置上,应更多注重基础教育,要把注意力和关注点多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上。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同样不能忽视,只是更侧重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配备和建立一批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还要邀请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校友等来校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活动,保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创新创业潜在舞台和更为实际的创业相关指导,拓宽人脉,使学生能够顺利创业。

3.3 创设更专业的创业基地和平台

学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陆续创建了一些创业孵化基地,硬件基础设施和各项管理措施也在不断改善,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锻炼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高校创新创业部门应多牵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大学生创新文化节及创新创业类的科研比赛等,以赛促学,锻炼和提升创新能力。

4 结语

高校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双创精神,要时刻提醒同学们不能安于现状,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打破常规,这正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动力。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不单单是鼓励同学们去创业,而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具有创新意识,敢想、敢做,不默守陈规[4]。

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