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15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管理人员

董 波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 211200)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不够客观

准确认定一个学生是否符合困难生的资助标准存在较大困难,而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是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基础,关乎到每个困难生的切身利益。当前的认定工作由原来的学生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转变为由学生填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暨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虽然要求学生本人填写并承诺所填信息真实可靠,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确定学生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在困难认定等级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一是学生本人对个人家庭情况的描述会有一定出入,有些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资助,会夸大家庭困难程度;二是资助工作执行者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他们会倾向于帮助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或学生干部,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往往不善于表现而无法得到关注。

1.2 无偿资助体系有待完善

国家和学校本着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其早日成才的目的开展资助工作,但在资助过程中却导致部分困难生产生依赖心理。国家资助分为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两种形式。国家和学校的各类奖、助、补、减(免)等资助属于无偿性的,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困难生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即可获得,因而部分困难生存在依赖思想,产生“等、靠、要”的心理。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形式的资助需要学生付出相应劳动才能获得,部分学生对此种资助兴趣不高,故需要进一步完善无偿资助体系。

1.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除了要对困难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但现行的国家资助体系主要集中在物质或经济方面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有经济、生活和学业等方面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压力,在同学中往往比较自卑。在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过程中,他们担心公布自己的家庭困难情况,便主动放弃了奖助学金的申请。因此,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扶持和心理扶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1.4 勤工助学岗位设置较为单一且数量不足

勤工助学是困难生通过付出一定劳动而获得经济报酬以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的资助方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良好精神品质。随着困难生群体的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的数量和类别越来越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需求。目前,各高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少、覆盖面小,绝大多数困难生无法申请到勤工助学岗位,且设置的岗位往往局限于劳务或事务性的简单、重复劳动,缺少与大学生专业相符的助学岗位。

1.5 资助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资助管理工作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工作的稳定开展。当前,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资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提供各种专业培训,但在资助管理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部分资助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除了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还负责其他行政工作,精力和时间不足。其二,对资助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大。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管理越来越重要,但有些高校资助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审核,效率较低还容易出错。因此,要定期对资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

1.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效果不明显

学生资助工作不是简单地给予困难生物质或资金,而是应该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树立远大的志向,用自己的所学回馈社会。但是,现实中各高校资助工作更侧重物质或资金资助,忽视情感教育,大大降低了资助育人的成效。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策

2.1 建立科学完善的困难生认定机制

学生资助工作中最关键的是困难生的身份认定问题,认定标准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制定困难生认定办法时要加入可量化的指标,不能简单地依靠工作人员的主观臆断。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贫困程度差别也较大,应对学生的家庭类型、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及负债情况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资助措施。

2.2 优化完善资助体系

现行的资助体系中无偿资助所占比例较大,无偿资助直接发放给困难生以解决其生活、学习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与国家资助育人的目的不相符。应进一步优化资助模式,变无偿为有偿,使学生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并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部分学生在获得资助费用后出现挥霍的现象。

2.3 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承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高校应提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化的理论依据,及时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增强自信,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

2.4 拓宽勤工助学的岗位和形式

勤工助学有助于减轻困难生的家庭负担,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应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变化不断调整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尽量设置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2.5 加强高校资助管理队伍建设

资助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成效,应建立一支科学、规范、专业技能水平扎实的资助管理队伍。其一,加强资助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同高校教师可以互相分享资助工作经验。其二,提升资助管理人员待遇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资助工作队伍,推进资助工作的有效运行。其三,做好资助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通过考核使资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认真和谨慎的态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2.6 创建资助育人的良好环境

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一,应积极搭建资助育人平台,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激发受助者的情感,培养其感恩意识。其二,定期开展诚信教育,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鼓励大学生诚信偿还助学贷款。其三,加强励志教育,通过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典型事迹,培养受助学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增强其自信心。

3 结语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家的一项惠民工作,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关系着困难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稳定,需要国家、高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管理人员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