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土建类专业“项目+模块”课程体系构建
——以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为例

2021-01-15李先昕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土建类理工学院哈尔滨

李先昕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 15002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因素,关系着课程目标的实现。

1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设有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开设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土建类相关专业,主要向当地建筑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等企业输送人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符合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为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对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现行课程体系展开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A.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现行课程体系虽在课程类型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在课程内容中要求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但受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影响,总体仍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土建类专业在校生表示未能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多数毕业生也表示在就业之后需要一段时间培训才能胜任土建行业工作。可见,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同工作岗位高度契合。

B.工程意识与职业精神培养不足。工程意识与职业精神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重建设重环保的责任意识、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解决关键问题的团队精神等。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提升岗位竞争力的两大关键因素。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相对综合素质而言易确定,所以课程体系对知识技能层面提出了明确的考核办法,而综合素质的考核局限在了书本上。同时,学生在实践与实训中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向教师寻求帮助,缺乏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工程意识与职业精神难以得到有效训练。

C.知识整合能力培养不足。工作岗位往往需要员工具有基于新技术的贯穿于土建工程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现行课程体系中,在校生普遍反映所学知识虽有系统性,但缺乏整体性,认为现有知识体系在工作岗位得不到直接应用。

2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土建类专业“项目+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项目+模块”课程体系是整合项目教学法与模块教学法的新课程体系。其中,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逻辑性与关联性,在真实环境下完成知识的综合应用;模块教学法是将顶层结构分解成独立、相互作用的知识单元进行教学。“项目+模块”课程体系以实际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重难点进行项目教学,在此基础上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对整个项目进行模块划分。

“项目+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真实模拟工程训练,在项目设计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同时,模块的划分又将学习内容重新调整,完成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进一步对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因此,“项目+模块”的实践是改革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及课程体系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A.项目适宜性。“项目+模块”课程的实施前提是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与扎实的基础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也不适用于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内容[1]。对于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且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如建筑工程估价、BIM建筑结构建模等,可以实施以“项目+模块”为载体的课程,而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概论等课程则更适用于局部开展。

B.学生主体性。受师生心理定式和学生知识基础影响,教师在“项目+模块”教学开展时表现的更接近于项目设计者,学生思维限定于固定方向中。学生主体原则要求课程充分激发学生兴趣[2],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将共同探讨过程考虑在内,在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C.能力综合性。高校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内容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3]。在“项目+模块”课程中,能力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跳出教材局限,拓宽知识面,联系教材中的理论与项目知识,对学生展开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知识整合能力。

3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土建类专业“项目+模块”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A.岗位能力分析。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他们主要从事预算员、施工安全员、技术员等工作岗位。其中,预算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图纸工程量计算,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及时办理洽商、变更及签证文件;施工安全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资料等工作;技术员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甲方对设计施工的要求编制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专业技术问题,参与项目测量、定位等工作。从上述岗位职责中可以看出,土建类专业学生需掌握收集整理资料、土建专项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组织管理等知识与技能,这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

B.模块与项目设计。建筑工程估价是工程造价专业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标为理论基础,主要训练学生在工程概预算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来看,符合“项目+模块”开展原则。下面以建筑工程估价中的投标报价编制内容为例,进行模块与项目设计教学探讨。

案例中学习项目为投标文件编制,根据上述岗位能力分析,将项目划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计算、工料机价格调查、投标报价编制和报价决策五个模块。其中,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学生对施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主要培养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工程量计算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图纸进行,主要培养土建专项设计能力[4];工料机价格调查要求学生对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调研,同时将风险考虑在内进行综合单价确定,主要培养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投标报价编制和报价决策要求学生在充分考虑工程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他情况下做出最终决策,主要培养项目实施能力。

C.实施程序。按照“多练习,早练习”的教学思路,在“项目+模块”开展过程中,使课程内容与其他基础课程相互交融。在工程制图案例中使用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工程图纸;在工程项目管理课后练习中引入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练习;在工程估价工程计算规则学习单元讲授时,以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工程量计算为例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将投标报价相关内容发给学生,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带着问题去听课,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土建类理工学院哈尔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基于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