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一体化育人新体系

2021-01-15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政治

高 屾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1 总体规划

A.坚持新思政观引领“三全育人”全面改革。严格按照新时期思想政治活动的要求,在学校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思想政治活动,将其融入到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之中,整合到学校各方育人资源之中,将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

B.构建“校、院、专业”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协调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育人力量及育人资源,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带动引领项目、配齐建强队伍、保障组织条件等工作的统筹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互联互通、协同协作、同向同行。

C.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挖掘不同职位和群体人员,对其进行育人内涵指导,将这一任务作为职责要求并评估,从而将其纳入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发现并解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断点和盲点,切实提高育人有效性,这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力争形成可推广、可转化的一体化育人模式,进而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2 具体举措

A.统筹推进课程育人。以“六位一体”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为基础,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为引领,逐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每一门课、每一环节、每一节课中,提高课程育人实际效果。

B.着力加强科研育人。结合学校实施的“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修订评奖评优、学术评价办法。组建科研团队的首要条件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完善考核体系,帮助学校师生建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并进行学术指导。开展评选师生团队及个人优秀科研成果和竞赛项目,形成管理单位激励、指导教师鼓励、参研学生奖励多层次的表彰机制,调动师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营造科研交流和学术欣赏氛围,引导教师关注学术、学生投身科研。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求实、求真的科学规律探索和技术严谨应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C.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全校师生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精神。分别以“八大主题”和“四个八”的校内、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为载体,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建设为依托,着力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师生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体系。采取校内、校外和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安排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科学设计大学生创业、学科竞赛等项目,积极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各类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研、演讲、辩论、参观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D.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充分发挥学校“新时代传习所”作用,推进“走进师生、说理话情”活动常态化,使学校成为新思想传播的高地。以大力开展“党建文化、爱校教育、传统文化、专业特色、企业文化、社团文化、日常教育、廉政文化”的“八大主题”文化育人建设为依托,以践行“厚德精术、知行合一”校训为主线,聚焦润心育人,注重行为养成,扎实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开展“文明新校园,筑梦新时代”全校师生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举办文明大讨论,设立文明讲堂,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寝室创建,开展校园文明之星、最美教师评选等系列文明引领活动,在全校形成人人崇尚践行文明的良好风尚,把思想教育覆盖到全体师生,逐步形成具有政治性、时代性、教育性的文化育人思政工作特色。

E.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坚持以新姿态、新语态、新形态创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以崭新的姿态展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迷人形象,以开放、平等、年轻和时尚的姿态面对学生,让“高大上”的理念“接地气”地展现,真正面向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类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让互联网阵地成为学生喜欢的平台。加强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倡导网络文明行为”常态化主题教育活动。

F.大力推进心理育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传播活动,构建健康教育、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实践活动、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健全心理评估、咨询服务、宣传教育、危机干预救助、发展研究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学生心理咨询四级预警系统。实施滴灌式分众指导,精准定位学生群体,有效开展分层、分类、分众教育指导服务。

G.切实强化管理育人。采用将严格要求的规范管理与润物细无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三大”管理育人系列专题活动。开展“大讨论活动”,组织学校管理干部“以德行政”管理育人思想大讨论,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开展“大调研活动”,组织学校管理干部、职工深入学生班级、寝室、课堂、课外等学习和生活场所,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趋势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以帮助学生克服和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开展“大交流活动”,组织管理干部、职工开展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合作,了解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管理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H.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加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观念,以专业和优质的服务感染并指导学生。紧抓围绕学生成长、注重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将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服务育人的切入点、出发点、落脚点,立足各自主业,结合单位职责和岗位职责,进一步梳理有学生参与的各种服务项目,简化服务处理程序及环节,阐明服务工作流程。积极推进“四公开一评议”活动,大力推行服务清单、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承诺“四公开”;大力推行服务对象“一评议”活动,对于学生评议不满意率达到50%及以上的单位,取消该单位及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年终管理、服务育人工作评先评优资格。要主动邀约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服务相关制度建设。

I.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评选助奖学金活动,做好特困学生的家访工作,指导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活动,大力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激励受资助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做好困难学生勤工俭学助学帮扶工作。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营造温暖和谐的校园氛围,并培养受助学生知恩感恩、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J.积极优化组织育人。进一步明确学校二级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健全二级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形势政策课或思政课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根据“精选、强训、优出、严管”的原则,将政治上靠得住、群众中威信高、工作上有本事的教师吸纳进来,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党建与思政工作队伍。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建学生党建工作站,配合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党校理论教育“阵地”和党员党性锻炼“基地”功能,充分发挥党校在组织育人工作中的教育引领作用。

3 结语

在学校层面,在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学校层次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二级学院层面,根据各项教学工作的育人要素和逻辑,结合二级学院特点特色,打造“一院一品”的育人品牌,构建二级学院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层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机地融入每门课程,构建专业级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