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

2021-01-1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视域人文文献

罗 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205)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人文研究项目也大量出现,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突破性结合,造就了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产生。这拓宽了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既拓展了人文学者的视野,也丰富了人文学者研究的方法。目前,许多高校通过设立一些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使得一些数字人文组织、联盟、期刊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伴随数字人文研究的飞速发展,许多数字人文项目对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服务的需求更加紧迫,这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人文工作者提供了新课题和新方向。

数字人文理念的普及与不断进步,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现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良好的机遇。在技术进步、用户需求变化以及行业环境改变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积极把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的主体方向,发挥自身优势,新旧更迭,努力为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2018 年度,“数据视域下数字人文研究”被选为中国十大文科学术热点。当下基础设施、馆藏资源、队伍管理等已成为数字人文视域下图书馆的研究热点。我们探索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创新研究,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学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数字人文的起源及概念

(一)数字人文的起源

数字人文的起源可追溯至人文计算机的概念。它的提出代表了人文研究过程中电脑运算的技术已经得到运用,也激发了学者们对于电脑技术融入人文研究的思考。人文计算始于1949 年意大利神父罗伯托·布萨依托于IBM 公司出版的阿奎那的全集,也形成了中世纪拉丁文字词的索引,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被首次应用于语言学领域,人文计算的先河得到开启[1]。21 世初出版的《数字人文指南》一书,首次正式提出数字人文的概念,并迅速成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代名词,且在西方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2]。

(二)数字人文的概念

数字人文,又称为人文计算,它是计算机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一个交叉领域,对此交叉领域的学习、研究、发明以及创新进一步拓展便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学科。数字人文本质是方法论,其研究范围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对电子信息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和表达等均有涉猎,它通过媒体的发展去影响人文学科,并且探究人文学科对计算方面的知识的贡献[3]。

二、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面临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的挑战

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资源类型比较齐全,但自建库和网络资源导航库建设不足的情况,馆藏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合理的布局资源结构,可以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数字人文环境可以配合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纸质资源,使得科研、教学及学习得到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自建库和网络资源导航库。各高校在数字人文环境的辅助下,根据本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馆藏资源的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的布局,将数字人文环境与图书、期刊相互融入,优化数据库,树立重点突出、均衡发展的观念。加大自建库和多种网络资源导航的开发,从外文文献开始,增加其数量,用以满足科研人员的研究需要,促使在数字人文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可以使广大用户获取及利用更便利、更及时。此外,学校不能忽视与周边高校图书馆的交流,做到资源的共建共享、绿色发展,不仅可以节省资金还可以丰富馆藏资源,进而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得到优化。

(二)面临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途径多样化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图书馆以单一的方式使用文档资源。数字人文环境丰富了资源的获取途径,使其途径朝着多样化发展。在数字人文背景下,教师和学生查询和获取文献资源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不同于之前的获取信息的方式,目前高校教师和学生更习惯于使用数字平台CNKI 和万方等平台,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渠道来获取信息,在这样的趋势下,高校在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上面临了新的挑战。随着高校图书馆建设日益趋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数字人文环境的背景下,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时,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全面利用,进一步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并对传统纸质图书和文献资源进行一个专业的数字化改造,进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为使得高校读者对数字化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也将高校文献资源“藏以致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也保证了资源体系与高校特定校园文化的匹配度[4]。数字人文环境一直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及科研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和服务理念,将学校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特色充分考虑其中,使得高校的文献资源真正得到利用,丰富资源利用的途径。

(三)面临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个性化的挑战

近年来,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它是基于知识和信息搜索能力,组织、分析和重组,进一步在研究过程中整合用户的问题和环境,以便为用户提供高效的知识支持和优质的知识创新服务[5]。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有了新的发展态势和良好的空间,使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在多个方面得到了质的推进,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有了个性化发展,为图书情报等工作注入了全新的研究内蕴。数字人文环境实现了智能化的处理,带来了大量的数字化文本和馆藏,知识服务在模式和内容上得以丰富,这包括文本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等。在数字人文环境背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就学科研究的需要,充分收集了专业文献、数值、事实等相关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建立各数据库知识单元之间的链接,从而揭示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6]。

(四)面临图书馆学科研究范畴不断拓展的挑战

传统的人文研究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艺术、人类学等诸多领域。数学方法很少被使用,有时甚至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尽管近年来跨学科研究态势不断涌现,但跨度大的人文学科与数学结合仍然很少。数字人文的研究项目和团队已经将多种信息技术交叉应用于人文学科[7]。在数字人文环境下,图书馆学科研究范畴得到拓展,在某种意义上,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已与科学融为一体。同样,在新形势的影响下,图书信息的研究工作已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这种新的运作模式突破了传统知识服务的枷锁,为图书情报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

三、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构思

(一)拓展图书馆服务深度与广度

1.嵌入式的知识服务

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开展,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直接对话,也是个人知识转移的重要途径。学科馆员和咨询馆员可以在数字人文视域下,以协同工作的方式引领数字人文的研究项目,将文化和服务精神渗透到图书馆研究的过程中,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得数字内容成果得到转化。例如,为个人、地方或有特点的馆藏的数字化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开展按需馆藏发展规划,进而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此外,在图书馆保障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图书馆员还应具备数字人文视角下提供科研支撑服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提供嵌入式知识服务的精确、创新的水平和能力。推送服务既要保证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以多种形式将国内外数字人文的最新进展推送给用户,使研究人员与领域前沿发展保持同步[8]。

2.多样化的文献服务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人文建设的实践中,已经认同和推广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并进一步挖掘数据库资源信息。挖掘数据库资源信息的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是先将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库资源汇总,同时挖掘数据库资源信息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有效地提升文献资源的利用效度。这种服务模式的运用能够更加便捷地将整个文献资源系统的脉络展现在用户面前,还可满足平台用户对于文献资源信息的选择、整理与应用的需求[9]。在高校图书馆进行深入挖掘数据库资源信息的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构建时,应该注重寻求相关平台运营商的支持或者是培养出自身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团队[10]。

3.精准化的数据分析服务

在数字人文背景下,数字信息具有在平台用户面前展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也有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继而得到平台用户文献资源使用情况等有价值的资料的作用,这可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发展路程[11]。因此,精准化的数据分析服务显得格外重要。国内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在馆藏等方面的优势境况,积极主动地搭建科学专业的文献资源服务平台,且通过优秀的数据分析人才的引进,最终实现数据分析服务的优质拓展。

4.智慧化的空间服务

最早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定位为“第三空间”,即给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或提供正确资源的空间[12],而今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共享空间,应积极将科研活动融入其中,配合所需的技术设施和资源,进一步为数字人文研究群体提供物理或虚拟空间,从而使数字人文社科界的活动得到更顺利地开展。这些空间能够作为数字人文兴趣团体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数字人文学术活动的空间,也可以作为人文学者、图书馆员和开发人员一起工作、进行商务讨论的场所[13]。走出工作区,抛开模糊的形式逻辑,开展互动实践工作是数字人文的图书馆空间重构的最佳实践方案[14]。

(二)建立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

在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创建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定期进行国际国内的数字人文研究动态分析,不断对数字人文平台服务进行创新,这提供一个专业化的交流服务平台供数字人文研究者交流学习,将他们解脱于繁重、琐碎的文献资源搜集与整理工作[15],提高了科学研究效率。数字人文中心的建立,推动了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创建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举措,高校图书馆将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彰显自身的文献资源优势,将便捷的文献服务创造给研究者[16]。

(三)培养具备数字人文素养的学科馆员

数字人文研究对研究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既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储备,还需具备一定的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建设及数据挖掘分析的专业能力,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员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锻炼不可或缺[17]。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且知识结构丰富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否则就不能适应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对数字人文领域的馆员培训工作应该予以重视,尽可能地引进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建立有效的馆员业务培训考核体系及考核机制。

(四)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在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点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推广。总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使数字人文研究的成果得到有效传播。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高效构建了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传播的体系,积极地宣传和引导使更多的用户及政府有关部门认识到数字人文研究成果在推动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前景及优势作用,推广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从而得到资金的支持。其次,结合自身实际,高校图书馆做出可行性分析,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具有价值的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交流平台服务。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校图书馆对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化处理,最终将这个处理后的成果通过“三微一端”等渠道进行广泛的大众传播,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构建数字人文协同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素质决定了高校图书馆能否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在数字人文视域下,构建一系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评估体系彰显出它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在构建信息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时,既要考核馆内人员的业绩水平,还需考虑到用户的服务满意程度,提高图书馆的口碑。这个信息服务质量评估体系要具备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使图书馆对服务的评价的掌握更加精准,并且根据评价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整改措施,对馆员进行奖惩管理,使用户得到更加良好的服务体验。

结语

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承载着科研服务与知识传播的平台,数字人文对高校图书馆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存在积极的意义。图书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放大自身的优势,为广大用户享受到更好更有效的服务,进而使自身的作用及影响力得到提升,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视域人文文献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