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研究

2021-01-14孙韶阳李婷婷

创新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机构研究发展

魏 阙,张 弛,孙韶阳,李婷婷

(之江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

作为科技创新载体中的新生力量,新型研发机构肩负着以改革促创新、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呈现井喷态势,全国各地相继涌现出数以千计体制机制各异、创新特点鲜明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大多聚焦网络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用人机制灵活的创新特征,成为新形势下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但与此同时,新型研发机构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科研基础不牢、实体化运行不足、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需求、取得有影响力的成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1 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概念界定

自《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实行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市场化运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的构想以来,新型研发机构已日趋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9月,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多地相继出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引导政策,从条件保障和体制机制设计两个方面保证了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对比传统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方面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由于我国的新型研发机构处于起步阶段,且国外没有相对应的提法,法律界定上的空白和社会上模糊的认知都给机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要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

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尽管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政府工作文件和学术文献中的表述来看,目前各界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认识正逐步趋于统一规范。

现有研究中,对新型研发机构有如下定义[1-3]:“新型研发机构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其发展建设充分遵循科研规律和市场规律,并采取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治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集聚了一批国际一流科学家,协同多方资源从事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总结上述表述可发现,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中目前存在一定的共识,即独立法人、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和理事会治理。因此,本文对新型研发机构定义如下:“新型研发机构是采用多元投入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理事会治理结构的独立法人机构,从事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

2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当前中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美国对华高科技产业实行的技术封锁,使我国技术供应链存在巨大风险。完整的技术自给体系对我国的战略安全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民族工业亟须寻求全新的技术攻关路径去谋求发展。传统研究机构在研究上通常采用的是单学科、专业化的基础科学研究,对于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进行目标导向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缺乏实践经验,另外,高校等传统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方面偏向于基础科学型的转化而缺少应用技术侧的转化。企业因其以利润为经营导向的自身性质,更侧重于技术应用于产业化的研究,两者受机构性质约束都难以承担国家的战略科研任务。因此,在此特定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的成立就有其时代必要性,体现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举国体制科研攻关思路。目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出建设模式多样化、各地发展态势差异大的特征。纵观当前全国各地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态势可见,各地区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市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速度超前[4-6],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地区发展差异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科研环境和政策支持。

从经济基础角度来看,大多数发展较快的省份(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占有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在改革开放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政策浪潮引导下,接受了大量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且在不断的技术迭代和产业优化中提升产业附加值,形成了合理的产业结构,涌现了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海康威视等一批重视科研布局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和丰厚的原始资本,为其内部孵化研发机构或对外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7]。

从科研环境角度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常常诞生在高等学府林立、传统研发机构丛生的地区,例如,北京市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市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市的量子计算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优质的学术资源、浓厚的科研氛围、大量的人才输送能够给这些地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带来近水楼台的优势。

从政策支持来看,除科技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外,各地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方面也推出了不少举措。高密度的政策出台反映了国家急迫需要新型研发机构来承担重要战略功能的需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在政策布局上也显现出超前的态势。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南京市、武汉市都发布了明确的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或管理办法,在地区政策层面规定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准入门槛,规范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思路。明确的政策态度对于催生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8]。

从机构认定的角度来看,政府在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办法上,采用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思路。以浙江省和广东省为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中》规定:浙江省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要求符合年均科研经费投入不少于2 000万元的基本要求,对于机构人员的学历职称等资质、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做出了具体量化;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申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通知》中并没有对办公场地面积和科研仪器设备原值等提出具体数量要求,更多以定性指标替代量化指标[9-10],而在少数指标的定量上,也多采用比率指标等相对指标,例如,要求“上年度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0%”以及“在职研发人员占在职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30%”等。对比上述规定可见,不同地方政府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思路存在很大的差别。

以上政策的实施,在客观上确实提升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但新型研发机构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科研基础不牢、实体化运行不足、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11]。对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要求,有必要从社会职能履行的角度分析新时期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方向,着力深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组织机制,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所需的配套政策;力争为打造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新型研发机构“质”的飞跃提供重要支撑[12-13]。

3 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功能实现

3.1 国外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机制设计

国外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设计上就考虑到了社会职能履行的问题,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综合目前国外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的实际经验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社会职能,支撑社会发展。

第一,按照学科与科研任务布置矩阵式的科研组织结构。横向上,通常根据学科方向和国家战略需求,划分为几大研究领域,设置不同的研究部门且相对稳定。这些横向部门是实验室开展研究的基础。纵向上,每个领域根据动态的研究任务,设立若干研究中心或者项目部。纵横交叉而形成的矩阵式结构,在开展大型研究任务时,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子项目,再根据子项目召集实验室内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以及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秀科研人员,临时组建研究团队。项目结束后,团队解散,科研人员各回原岗位。矩阵式组织结构能适应实验室大而复杂、高度不确定性的任务,便于迅速组织力量承接大型研究项目、建立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研究平台,易于科学家、技术人员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学科之间、项目之间的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第二,汇聚顶尖权威专家,构建社会化运行的智库。与传统研发机构相同,新型研发机构也都设立了学术顾问委员会,汇集了不同国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业界顶尖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这些资源实际上构成了新型研发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极高的学术声誉,一般任期较短,更新速度较快。这使实验室能够始终保持国际一流水平,协作攻克国际前沿难题。例如,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于1993年设立了“顾问委员会”,成员由海外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著名学者组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顾问委员会独立设置,负责向加州大学校长提出关于伯克利实验室科研和运行方面的建议。通过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构建全球智库网络,有利于实验室在项目发现、科学研究、前沿把握、信息渠道、资源集聚、人才引进、品牌拓展等方面得到全球顶尖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迅速形成先发优势。

第三,在国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创建协同创新的合作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通常与大学、企业等多个创新主体在国内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外溢机构,以此来构建协同创新的合作体系。例如,美国国家实验室通常与大学共建机构,进行项目的申请、研究和人员聘用。国内一些新型研发机构通常在不同地区结合当地的基础与优势设立外溢机构,如中国科学院。通过设立多种分支机构,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自主寻找合作伙伴,将前沿基础研究与当地优势基础相结合,既拓展了研究能力和资源,又推动了研究成果产业化,辐射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打造学术治理中心和科学家治理机制。构建方向(领域)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学术科研核心业务相关的管理功能逐步转移给专家团队。实验室在科研方向和重点科研领域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发挥首席科学家在规划战略、确定科研方向、制定技术路线、集聚科研人才、组织科研项目、协调与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赋予首席科学家在特定方向(领域)充分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利,使其具有自主组建研究团队、自主决定科研经费使用、高层级的实验室资源调配等各项权利,同时对所在领域的科研成果负责。

3.2 国内新型研发机构在支撑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的目标之一,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理念逐渐受到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从业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14]。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依据自身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既包括有偿的服务,也包括无偿的服务。广义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包括一般意义上新型研发机构所提供的一切公共产品:既包括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也包括在新型研发机构服务部门内部流通的研究资料、信息等一切产品;狭义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方式只包括新型研发机构向公众提供的服务产品。可以说,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是一个外延很宽泛的概念,且与新型研发机构对成果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公布、推广等环节都密不可分。

在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费筹措、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都在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架构内部进行。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围绕其核心科研工作,这就造成了部分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意识淡薄、研究人员对社会服务热情不高的窘境[15]。具体来说,新型研发机构在支撑社会发展意识和技能上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如何处理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型研发机构要打造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基础攻关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枢纽型创新高地,既要有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又要将研究成果转化,实现相应的经济社会效益[16]。如何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优势,促进研究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是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新型研发机构服务机制问题。主要包括研究成果发布渠道建设和研究成果共建共享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服务能力与机构体量不匹配的问题、服务流程不合理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部分是由于新型研发机构服务的成果多由出资人独占所导致的,部分是由于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机制无法适应社会对研究成果的需求所导致的[17-19]。

第三,新型研发机构服务流程整合问题。一些新型研发机构意识到了时代变革对新型研发机构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因而采取了新的制度来提升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能力。但由于缺少对新旧制度的整合和梳理,仍旧有一些新型研发机构新旧服务制度并存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效果。

从为社会提供更优质公共服务的角度来说,这三方面的问题应该尽快得到改善。这些问题深刻影响了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质量与能力,阻碍了新型研发机构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也阻断了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可能性。长远来看,如果不能从服务模式入手提升服务质量,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将会面临许多困难[20]。

4 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模式构建

新发展理念的主导思想是强调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着力于从质量上而不是数量上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和水平。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来说,以往的工作重心在于如何更多更快地产出成果、满足理事的需求。在新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应该转变工作重心,将整个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体系瞄准如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支撑社会发展上来。在新发展理念下,新型研发机构的使命不应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应该朝着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基于新发展理念下支撑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新型研发机构可以从五个方面强化其社会服务职能(如图1),更好地支撑社会发展。

第一,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目标应该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在新发展理念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新型研发机构可以借助自身或者中介机构的力量,积极地寻找自身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痛点的可能性。在与出资人利益不冲突的前提下,新型研发机构可以运用多种渠道与其他机构进行密切交流,使研发人员充分了解其研发成果对于社会的重要价值,克服系统封闭、缺乏竞争导致的科研人员不愿或不会分享其成果的问题。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寻求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更多的可能性,达成社会效益和机构社会影响力的“双赢”。

第二,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方向要注重战略谋划和宏观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在设立之初一般都有着服务于投资人意志的特定使命[121]。这就注定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会更倾向于面向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并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核心使命之一。这些领域往往是传统研发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研究力量薄弱的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对于相关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共享将提升该领域人才培养能力,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巨大意义的。新型研发机构可以及早将提升行业水平纳入发展战略,强化知识共享的宏观布局,将掌握的非涉密科研成果通过一定的流程整理成知识服务提供给服务对象,形式可以是杂志、图书、报告、讲座、课程等,本着开放、共享的理念,提高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水平[22-23]。

第三,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要更加注重资源统筹和协调联动。新发展理念下新型研发机构要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整合、简化新型研发机构成果发布的流程,统筹和协调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资源,积极与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力量分散,工作重复性高,社会影响力普遍低于传统研发机构,很大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成果发布的平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强调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为社会这一更加宏观的“客户”提供最全面系统的知识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从“研发机构提供什么社会接受什么”向“社会需要什么研发机构就提供什么”转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除了工作重心的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革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之外,还需要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手段上有所革新。

图1 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的模式

第四,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要强化目标导向。新型研发机构在工作中要针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设计科学命题。从科技角度把握切入点,组织科技攻关,从解决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发现和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同时针对一些基础性探索性研究,更多地体现开放性,建立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机制。与此同时,研发人员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研发人员只有通过通用的渠道和媒介共享其成果才能促使其工作对于社会发展的支撑价值最大化,适应新发展理念下对新型研发机构工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要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由于新型研发机构不具有向社会公开研究成果的义务,目前并没有供新型研发机构发布成果的统一平台。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成果的利用还必须克服诸如数据格式不统一、文献资料电子化经费不足、电子资料版权管理等瓶颈问题。提高新型研发机构成果披露和应用水平、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地支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型研发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必要在目前已经建立的数据库、资料库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成果发布平台”。通过地理上或专业上互为补充的若干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同合作,可以更加容易地打造“小而全”“小而精”的理想的新型研发机构成果发布平台。

5 结语

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配置传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市场团队及资本方的力量,加快创新速度和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囿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经营建设体制机制问题,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模式的演进尚缺乏足够的动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不过,随着“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贯彻,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进程将逐步加快,对于社会的支撑能力势必逐渐增强。现有的新型研发机构应该尽早认清时代的大方向,积极努力开展对外服务,增强其研究成果向社会的推广和应用。认清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运营策略的调整,以避免未来社会影响力不足导致的竞争力不足问题。在当下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抓住新发展格局的契机,掌握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社会发展服务变革的主动权,为未来保持新型研发机构的竞争力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机构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