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刚川》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叙事表达

2021-01-13周世鹏云南艺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母题视点金刚

周世鹏 云南艺术学院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影片的类型以及表达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尤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民众爱国热情高涨,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如《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将核心价值观输出作为电影的主要表达诉求,将电影内容与民族文化、民族观念进行融合,从而提升电影的感染力。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中国故事的输出水平,讲好中国故事,探索符合中国人特质的主旋律电影叙事表达方式也是中国导演孜孜不倦的追求。于2020 年10 月上映的《金刚川》在很大程度上了代表了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重新崛起。

一、电影《金刚川》的制作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新诞生的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对于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升以及国内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影《金刚川》所,描绘的战斗场面并非是主战场的战斗场面,事实上电影中战斗场面的原型来自于远离主战场的金城战役,改变了以往战争电影中以主战场为主要刻画对象的表达形式,通过从侧面战场的战斗场景描绘,提供了一种更加具有打入感的战争描绘视角,体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情怀。《金刚川》作为抗美援朝胜利70 周年的献礼影片,其自身的叙事表达风格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该影片的价值观表达仍属于宏大叙事的范畴,但是却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以及表达视角。从该影片的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影片的内容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通过电影艺术的方式带领观众重温这段历史,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借助影片也能够表达中国构建和平发展环境的孜孜以求;其次,《金刚川》大胆的在叙事表达层面进行了创新以及探索,而这种创新以及探索无疑是成功的,电影中所选取的叙事题材以及对于人物的塑造是十分值得研究的,在《金刚川》中,多点空间叙事为主要的叙事手段,该叙事手段的应用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情节,而对于故事全景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对电影《金刚川》的多点叙事表达进行研究,以探究多点叙事表达背后的叙事逻辑,以及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叙事表达特点。

二、“为国捐躯”母题下的爱国情怀表达

“母题”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胡适对于文学的研究中,此后该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民俗以及戏剧领域中。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母题是支撑叙事逻辑的关键,电影的中的一系列故事矛盾冲突都围绕母题展开。在电影创作中,也有导演赋予母题抽象意味,从而进一步升华电影的层次。在现代电影艺术中,往往通过安排一系列戏剧冲突时母题能够在电影叙事结构中流动,并明确电影的叙事轨迹。

电影《金刚川》的英文名为《The Sacrifice》翻译过来就是“牺牲”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点明了电影的母题。在《金刚川》中以保护桥梁为电影主线,部队要想前往战场支援,就只能过河,除了架桥过河没有其他的途径,为了保证能够迅速的组织好桥梁的搭建,及时支援前方战场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战斗中敌人空中优势明显,志愿军不断有伤亡出现,在敌人飞机的屡次轰炸下,志愿军后勤桥梁数次被毁,在这种情况志愿军仍然不放弃,全员拼死护桥。在该片中提供了多个视角来展现战争的残酷,既包括普通士兵、高炮连战士的视角,也包括敌人以及桥的视点。在战斗的过程中,敌人的战斗机俯冲射出一颗颗子弹,将志愿军战士的血肉之躯撕成碎片,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带着毁天灭地之能,男女战士之间朦胧的情愫还未萌芽就被战争与死亡所笼罩,影片中向我们展示了焦黑的尸体等惨烈的战斗场景,这些死去的战士来自祖国各地,尽管素不相识,但是在异国他乡为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最终战死沙场。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导演将表达的重点放在了个体生命上,利用生动的视听语言,直接展示战场的残酷,以战争的惨烈场面凸显出志愿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空间思维下的多点叙事

在电影艺术中,视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观众观看事物的所在位置,这里指的不仅是物理层面上位置,也是看待事物的方式。在叙事电影中,视点往往会指定分配给某一个人,而这个人物就是叙事中的人物,同时视点也可以服务于故事的整体叙事机制。因此在电影艺术中视点的选择至关重要,视点一方面是摄影机所摄制的视角,另一方面则是影片中所展现的文化、故事背景,以及观众心理等因素综合产生的观影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摄影机的拍摄视角与观众的观看视角共同构成了影片的视觉化效应以及表现维度。

在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中,线性叙事表达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而《金刚川》则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在影片的叙事表达上并没有采取一贯的线性叙事方式,创新性地应用了多视点的空间叙事方式,全视角的展示了故事的相关人物以及相关场景。从影片的叙事视点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视点的叙事。第一个视点是从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从而构建起故事中人物、事件、时间以及空间的相互关系;第二个视点是从敌人的视点出发,通过敌人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行过程来展示高炮与飞机的对决;第三个视点则是从高炮班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志愿军防空战的惨烈,同时也体现了志愿军的大无畏精神;第四个视点则是“桥”,“桥”这个视点可以说是一个全知的比较客观的视点,在影片中,桥不断地被炸毁,又不断地被修好,每次被轰炸后桥上、河中都会留下几具志愿军的尸体,而通过这样视点较为直观的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体现了志愿军英勇抗敌的精神。

对于我国主旋律电影来说,多点叙事是一种比较具有探索性的叙事表达方式,该叙事方式在主旋律电影中的应用也实现了对电影美学的创新以及探索。在《金刚川》中所应用的是同一空间下的多点叙事表达,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同时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叙事表达手法的应用也使得影片更加具有戏剧化的效果。比如在影片的初始阶段以士兵的视点来叙事,并且设置了悬念:原本需要隐藏的高炮位置,此刻却故意暴露,战士之间好像在传递什么东西,而这种悬念会随着叙事的展开不断加大,再通过不同视点叙事来增强悬念的力量,直到叙事高潮,谜底揭开,这个故事在逻辑上形成完整的闭环。从美军飞行员的视点上,其对于战友的态度与对志愿军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抗美援朝战场美军作为侵略的一方,肆意在他国领土上轰炸,视生命如草芥,但是当本国飞行员存在生命危险时则果断放弃任务,而对于志愿军来说,抗美援朝战争以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在战场上退无可退,后方则是祖国的人民,尽管志愿军战士来自祖国各地,彼此之间也互不相识,但是却能够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勇于牺牲。在这场战争中美军既是交战的一方,同时也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的,在飞机上的美军飞行员看到志愿军以身护桥,以血肉之躯铸成桥梁时,也深受其感染,说出了“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是你们让我看到了神迹”。如今,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成了历史,对于这场战争,各方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在《金刚川》这部影片中,通过不同视点之间的转换,尤其将美军的视角作为“他者”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了提升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并促进了主旋律思想的传达。

四、主旋律人物的塑造

主旋律电影不同于一般的电影类型,主旋律电影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意识形态表达诉求以及政治价值表达诉求,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往往都十分重视进行意识形态方面价值的阐述,忽视了影片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规律以及美学价值,同时由于影片的叙事表达过于追求政治正确,导致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脸谱化的特征,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影片中人物角色形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甚至在有些电影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过于“高大全”已经远离了日常生活的常识,观众在电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难以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影子,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很难起到宣传主旋律的作用,不仅无法在国内市场获得预期的影响力,也无法通过电影开展外宣工作。

从近些年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来看,越来越重视从艺术规律出发,对主旋律电影的叙事以及内容进行探索创新。从而让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在《金刚川》中由张译饰演“张飞”这一角色,电影以及演员本身对于这个角色塑造是从多个维度进行的。在影片中“张飞”作为一个新晋班长,在师傅面前的表现是谦虚谨慎的,在士兵面前也是缺乏威信的,可以说在故事初期推进时,这个角色是比较“怂”的,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新晋班长“张飞”目睹了战友的牺牲,忍着巨大的悲痛将战友掩埋,最后拖着残躯击落美军战斗机,这一刻电影中的“张飞”仿佛与历史中勇猛无双的“张飞”形象重叠了起来,在一刻人物形象完全丰满,并得到了升华。在影片后半段,可以明显感受到人物的成长。张译循序渐进的表演以及最后的情感爆发完美的诠释了角色,同时也为角色最后的惊人壮举提供了巨大的说服力。

猜你喜欢

母题视点金刚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追影记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环境视点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寻找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