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1-01-13周丽芳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有效性体系

周丽芳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一、前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相关部门及政府机关有效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即事业单位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增进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这种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防止舞弊行为发生,从而有效地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运作,提升工作效率。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格外重要。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对现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主要在于单位负责人的意识,而单位负责人的意识则体现在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上。但在实际的评价体系中,部分负责人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意识以及理念不够完善,在某些细节上仍然有待完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只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使事业单位有效性评价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在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的适配性以及全面性等方面仍然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修正内控制度,使制度符合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

(三)评价与监督环节有待强化

评价与监督是事业单位有效性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强化评价与监督,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但在实际的内部控制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评价与监督工作未覆盖与贯彻到内部控制的所有岗位,同时对评价与监督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要求等内容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强化。

(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对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极为重要。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观念、良好的执行力、勤于思考、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未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来要求自己,在内部控制意识以及方法选择等方面存在漏洞,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评价流程的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不少事业单位都实现了利用评价体系来完成系统内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然而,有一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待商榷。如果事业单位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流程,那么就容易使内部控制成为表面工作,无法帮助单位及时发现制度和系统漏洞。故需要在确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后再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六)缺乏深入讨论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并未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从而导致相关的评价标准不够多元化,或者对于人员的绩效评价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导致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需要加强深入讨论的力度,将成员的观点和看法考虑在内。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程度和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这就需要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改善内部管理,减少弊端,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增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内部的了解和控制程度,从而有效改善事业内部控制环境。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前提是事业单位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进行充分了解,以便在控制过程中及时发现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再者,内部控制评价可以维系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实现,起到威慑效应。因为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员工都将知道自己的活动会面临定期检查和评价,对此他们会改进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最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信息都是交由上级部门检查的,这也是评判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相关信息使用者进行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

我国处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各方面对于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也有了质的提高,而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事业单位对于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起到重要承转作用,必须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使其对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对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提供者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服务者,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取决于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目前需要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检验,而其有效性仍有待加强。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急需加强单位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组织对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和相关技能的学习。事业单位的整体环境是由每一个工作人员组成的,要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拥有一个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工作团队,必须提升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有良好的内控意识,将事业单位看作一片神圣的净土,才能更好地构建有效性评价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例如,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为例,针对造成舞弊事件的原因,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可以对症下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管理力度:首先,财务部门应当对内部员工进行综合的素质考核和培训,其中的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基本资金来源、资金结构、会计处理等,并且应该将考核和培训纳入到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评价中。当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过关时,负责人员就应该视情况对于暂停其现有工作,并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确保在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其次,抓好各部门内部管理工作,对违规人员按照规章制度予以严格处罚,这样不但能够督促员工提升自己,还能够形成严谨、良好的风气。三是从源头上加强对人事的监督,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招聘和录用,好政审工作,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纯洁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要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应四个原则:首先是全面性原则,对于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过程,实现对经济的全面性控制。其次是重要性原则,对于全面性的控制,内部控制应该关注单位重要经济和经济获得的重要风险。另外是制衡性原则,这一点在事业单位体现的很明显,内部控制应当由事业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三个方面形成相互的制约和监督,这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廉洁性最重要的一点。最后是适应性原则,不同的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不同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紧随时事,凭借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变动,进行实时的修订。

例如,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上四条准则出发,进行包含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首先,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要严格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内部建设工作,设立首要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应用的有效性负责。领导小组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审议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建设方案和工作报告等,并长期组织内部文化宣传等工作,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常态化。其次,每一个部门设置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内部审计部门或确定的牵头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结果应当进行笔录,以备不时之需。风险评估具体包括内部控制组织建设情况、机制建设情况、队伍建设情况等。对于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要实行单位决策机制的制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制约关系。具体到单位内部就是对不同的级别、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分离处理,确保不同岗位之间能够在互相独立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制约制衡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业务流程和等方面的授权要规范,要严格遵守审批程序。最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是处理资金收入的问题,要在规章内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和绩效考核等内容,保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防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强化评价与监督

事业单位内部都会有专门部门进行监督和管控,通常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纪检监察部门两大部门负责。监督控制是保证内部控制能够严格执行的根本,在保证员工思想纯洁性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情况下,监督控制是对员工的监督,同时也是对整个制度运行与应用过程的监督,要明确监督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要求等,有序开展工作。要涵盖所有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关键部门、关键工作人员以及工作任务。对于事业单位要着重内部控制评价这一部分,因为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单位不同,除了可持续发展之外,更多的是承担的社会责任,事业单位是政府之外最重要的公共组织,这类组织所承担的责任与社会公众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事业单位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领域进行管理,分别是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和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各项经济活动和相关业务活动在评价期内是否按照规定一直贯彻执行,以及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是否得到有力执行。要给与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人员足够的权限,以防重大差错和重大风险的发生。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其具备事实性声明、风险评定指标、评价工作总体情况、评价范围、评价依据、风险整改和重大风险拟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内容。评价报告的报送对于内部控制评价尤为重要,事业单位要向上级部门报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各级主管部门汇总报告后,形成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要严格完善评价和监督机制,对目前某些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监管方面的不足之处予以改正。

(四)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根本之策在于对人员的管理。作为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加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树立创新观念,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努力进取,因为事业单位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需要内部控制人员实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变换发展观念,将岗位交流、带薪培训等内容统统纳入到职工教育培训中去,将原来单一的培养和引进方式变得多元化,广泛开展行业培训。传授给员工相应的理论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技能,并且对于提高较快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励,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保持员工团队力量长期保持先进,就要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这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任何人都不可凭借自己的学历享用终生,即杜绝凭借高学历偷奸耍滑的现象,同时也要一视同仁进行培训,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系统,完善知识体系和结构,才能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另外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是执行力,执行力最基本的就是严格执行公司的既定目标与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内部控制的每一步工作,都依赖各部门间的沟通。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增强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在常规事业单位运行中的资金管控人员的各项能力。

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培训小组,进行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对于上述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的培训尤其重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财务方面的舞弊行为。对于执行力的看重毋庸置疑,执行力既包括工作能力,同时也是对职业素养的一种考验。只有内部控制人员自己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对事业单位内部其他工作人员有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设定科学评价流程

确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及评价具体内容后,下一步便需要设定合理的评价流程和步骤。只有在科学评价流程的指引下,才能促使评价活动有秩序的开展,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例如:首先,应当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一设定应当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到控制内部的关键点,对高危区域进行风险划分,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分析评价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全面掌握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专门的计划方案。其次,需要确定专业的评价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组成部分大致分为:单位领导、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评价活动引导员等。当然在确定具体的评价人员时,还是应当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并对已确定的评价人员在道德素养、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只有考核结果达到预期标准才可担任评价人员这一职位。最后,还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系统性、专业性的技能培训,使其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流程、程序和需要实现的目标,同时做好内部人员职责分配活动,确保将职责落实到个人,避免在评价控制过程中分歧和矛盾的出现,确保评价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六)开展研讨活动

事业单位在制定相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指标的时候,应当定期召开研讨会,在对内部控制活动开展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再由评价人员提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总负责人应当实时掌握全部评价人员的活动动态,掌握活动开展的具体的情况,切实做好研讨会的讨论工作和领导组织工作。

五、结语

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评价与监督作用、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四个角度,分析了如何对事业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和改进措施。希望本文能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尽绵薄之力,能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有效防范和管控内部运营风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促进事业单位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引用

[1]陈艳,于洪鉴,衣晓青.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框架研究——基于AHP 与FCE 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5(09):72-79.

[2]唐洋,肖顺利,胡海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9,035(004):102-112.

[3]李秀梅.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J].经营者,2020,034(002):12,14.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有效性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