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全成本核算问题及其应对研究

2021-01-13纪玉茹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生产

纪玉茹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一、前言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成本核算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活动水平,以及经营决策方案的制定。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成本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趋势。但当前部分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成本核算工作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基于此,本文简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与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当前制造企业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不足制定应对策略。通过对全成本核算的分析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当科学有效的降低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成本,尤其是在同类行业竞争中,其中最为实质的就是开展价格战,因此企业应当重视成本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获得,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开展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生产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涉及到的成本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就要对其全过程进行清晰的成本核算,以此来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基本要求与内涵

制造企业全成本核算就是指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的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成本核算方案。其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成本管理初始阶段、生产销售环节、后期成本管理。初始阶段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落实研发与设计的成本核算;生产销售环节则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材料消耗、产品销售、库存管理等多项内容的成本控制工作;后期成本管理则是在成本发生之后对其进行核算,包括最终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案,以及各级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效果。总之,成本管理需要在确保产品生产质量的条件下,选择与企业相吻合的核算管理策略,以此实现对各个施工环节的全面管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成本核算工作不应当局限于生产环节,需要对全过程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仔细核算。开展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除了财务工作者以外,也应当包括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到其中,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效果[1]。而成本核算工作也应当结合企业的业务经营模式,制定完善的核算对策。在选择方法时也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注重项目的实际成本,而对于次要项目则可以进行简化处理。

三、制造企业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随着国际市场的细分,部分国内产品的制造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国家的个性化需求,这就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各个国家地区政治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产品在销售时面临的成本变动较大,导致传统的核算方法无法适应当前新型的市场环境,而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开展生产活动时,制造企业务必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与资金,最终所消耗的货币则为成本。这也就意味着成本核算工作影响着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考核等多项控制工作的实行,同时也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采取经营决策起到重要影响[2]。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则主要是针对材料采购、销售、研发、售后等多项环节的核算,对企业资金运用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成本核算的有效落实,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利润所得,强化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四、制造企业全成本核算中现存问题分析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主要更注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也就是“节省”,并未关注在生产销售前期、后期产生的成本费用。部分制造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思想认知较为落后,并不能将全过程的成本核算落实到位,进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无法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成本管理。部分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没有进行科学选择,使得成本核算的精准度较低,并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成本数据信息,最终导致经营战略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一)成本管理初始阶段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部分制造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工作只需财务部门单方面完成即可,其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也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进而使得其他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的积极性有限,成本管理效率较低。传统的成本管理更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核算,并没有认识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全过程的管理内容。

2.成本管理未得到重视。制造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节约成本,还需要抢占市场,只有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够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当前制造企业更注重市场开拓工作,而对于成本核算等财务工作,却存在重视不足的情况。部分成本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核算范围小,成本核算方法未结合企业发展方向进行创新与完善,最终完成的成本核算工作覆盖不全面,无法凸显出成本管理的效果,甚至产品生产出现亏损的情况[3]。

3.未开展成本预测规划。企业要想获得产品生产的新技术及新工艺,就要对现有的生产环节进行研发。但是,当前企业内部部分研发项目并没有得到科学认证,使得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在研发过程中没有进行精准化管理,使得研发成本高于实际。而在研发设计阶段,部分设计工作人员只注重于技术创新,却忽略了成本控制工作,进而在研发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资金浪费,而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工艺固化的情况,难以对成本进行更改。

(二)生产销售环节

1.原材料采购。制造企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来开展生产,其中材料采购成本可能占据总成本一半以上。对于材料采购工作的时间与数量而言,如果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也没有及时与销售、生产部门进行沟通,进而出现材料积压的情况,企业则面临着资金成本上升。如部分制造行业的子公司较多,而子公司需要自行采购原材料,但其综合能力有限,在议价过程中难以控制材料成本,造成成本上升。除此之外,在材料采购环节还面临着材料运输的物流费用,但部分企业却没有重视合理控制物流费用。

2.企业生产过程。在生产环节,主要涉及到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及人力,制造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重视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原材料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车间生产工作人员工资绩效考核不完善,使得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生产完成后并未仔细进行产品质检,使得售后成本不断上升。

3.最终产品销售。产品销售是获取利润的主要环节,企业管理人员对产品销售工作重视度极高,但没有重视销售环节产生的成本。比如销售门店盲目扩张的情况时有发生,宣传费用浪费,招待费用超预算都会造成销售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影响最终经济效益。

4.库存管理缺失及存货周转率低。制造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资金,而且涉及到的劳动成本较高,最终获得的收益率不高,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所以就要加强库存管理及产品周转率管理。在原材料与产品周转过程中,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如果出现无法正常生产或者突发情况时,难以满足其需求,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上述土箱产茧法,管理简单,操作方便,其优势:一是大大节约池塘养殖成本;二是便于观察水蛭产茧期间的温度、湿度,天敌等动态情况;三是避免自然孵化条件下鸟、鱼等自然天敌对水蛭幼体的捕食,强烈的日光、暴雨等条件对水蛭卵茧孵化的制约,使水蛭产茧能够在较为稳定的条件下孵化,可以有效提高孵化速度和孵出率;四是统一孵化时间,可有效减少孵出幼体的差异,利于集中管理与采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所以我们采用的土箱产茧法,大大提高了水蛭产茧的孵化速度与孵化率,同时也缩短了幼苗到成品蛭的生长周期。

(三)生产后成本管理

1.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产品成本控制费用在费用支出中占比较高,部分企业为了提高核算效率,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核算方法。将产品成本作为实际分配对象,根据产品耗用资源与费用的实际情况及资源消耗总额来作为分配依据。但此种模式,对于低产量或者生产复杂产品,常常出现漏算的情况,导致成本核算失真,也会导致产生的间接成本费用责任不清,影响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4]。

2.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方案不完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核心目标就是带动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之中,增强全体工作人员认知度。当前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没有具体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的成本责任,同时也无法落实责任与利益相互制约的原则,具体考核方式也只是流于表面。而考核内容也只是针对财务指标考核而展开,但非财务指标绩效考核也应当作为绩效考核标准。

3.人力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合理配置人才,保证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是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必然内容,是企业开展成本核算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并没有注重成本和核算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每一成本核算岗位的人员配置并不合理,甚至存在财务人员一人多岗的情况,进而导致财务工作者无法将精力全部放在成本核算之中。部分新的财务工作者综合业务水平有限,会计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开展核算工作,也没有深入挖掘可能存在的财务数据信息。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定期去提升自我,并未主动学习新的财税知识,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出精准的核算判断。

五、制造企业全成本核算应对策略

(一)加强前期成本核算管理

1.转换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转换传统管理观念。产品的整体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及后续服务等多项内容。在此过程中就要加强对成本的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成本制度,并相应地设立绩效考核方案,保证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同时要积极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落实每一项成本责任,保障成本管理效果的充分发挥。

2.完善研发成本控制策略。企业在开展研发工作过程中,应当对资金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认证,同时完成可行性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在研究过程中也应当根据项目的进展开展精细化管理,以免出现舞弊或者研发失败情况。在生产环节大部分产品被固化,因此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就应当加强成本控制意识,通过设定目标产品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方式,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比如某些产品存在的功能并不实用,则可以适当简化,在选择原材料时要选择高效价低的材料。

3.选拔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确保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推动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成本核算本就是一项系统工作,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也要了解生产流程及各项物料清单。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到多个生产部门,因此各生产部门之间应当进行有效协调,这就考验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企业就应当积极培养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通过选聘等多种渠道来获取专业人才,保障企业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适合企业成本管理工作[5]。另外,通过内部选拔的方式,选聘成本核算人员,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成本核算培训,不断增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成本核算工作合法开展。在培训完之后也要完成后续考核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完善生产销售环节控制对策

1.改善采购方式。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应当追求零库存的管理方式,并按照自我材料需求开展工作。在实际生产前可以进行预估,并告知供应商采购计划,请求供应商提前配货,同时也要签订合同,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货,减少原材料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也适当的减少供应商数量,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加强协调,保障材料采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而对于子公司较多的企业而言,在采购原材料时,可以使用集中采购制度,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基础化管理水平。而企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开展议价工作,从而减少材料采购中费用的支出。集中采购工作需遵循时效性原则,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平台,汇总各子公司与部门的采购需求。非共同性材料以及金额较小的辅料,则综合考虑是否适合采用集中采购,并按照不同类别实施相应的采购方法。针对产生的物流费用,可以通过竞价的方式来选择运输公司,择低承运。

2.加强生产成本控制管理。生产部门应当努力创新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及时淘汰落后设备。对于材料消耗所产生的费用也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针对相同的生产线,则制定横向对标;同一生产线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开展纵向对标。在对标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而降低成本的支出。同时也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增强工作人员积极性,加强后续材料质检工作的开展,每一个质检后的材料都需要标注质检员名字,如若产品在售后出现问题时,可以追究质检工作人员的责任。

3.提升销售环节成本管理策略。在销售环节中,首先要积极构建各级代理商制度,并针对现有制度加以完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销售门店,减少门店费用的消耗。一些积压的产品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开展促销。而对于宣传费用,则可以采取新媒体进行宣传,比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渠道。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也能够降低成本支出。对于招待费用,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购入量及利润情况,选择不同的招待标准。

4.加强库存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首先,企业要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加快资金运转。对于一些容易受到市场影响的商品,则应当采取套期保值。这主要是由于这类产品价格空间大,采取此种方式能够减少资金的过渡利用。企业也可以通过利用分期付款等金融手段,提高存货周转率;通过存货ABC 分析,注重产品的存货管理工作。而对于企业产生的订单,则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开展,通过与供应商协作,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

(三)强化后期成本管理核算对策

1.合理使用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应用作业成本法开展制造费用分配工作。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了解车间生产的每一流程,并协助企业管理者对所生产的产品要加强管理,可按照不同的工作内容确定不同类型的生产作业,根据不同作业动因合理分配消耗资源[6]。作业成本法能够精准把握多项成本信息,以此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而企业也可以通过ERP 系统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减少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保障信息的准确传递。

2.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方法。通过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的有效制定,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则应当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共同开展,通过对绩效考核内容的丰富,综合评价作业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突出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而产品制造价值链上的成本也需要进行细化考核,明确每一部门工作职责。在开展成本核算时,可以通过变动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落实成本责任,通过对责任的追诉来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成本考核工作既要有奖励也要有惩罚,对于成本核算工作上有贡献的工作人员要相应的给予奖励,以此来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而对于成本控制手段不到位的工作人员,如出现浪费、损失等情况,则要责任到部门与个人进行惩罚,以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应当加强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开展具体、精细的成本核算,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也应当综合考虑各个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对各方面的完善,制定全面的成本核算策略,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

引用

[1]种海玲,侯晓萱.浅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1,15(24):191-192.

[2]严峻.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1(13):117-118.

[3]李丽英.制造企业全成本核算问题及其应对研究[J].纳税,2021,15(18):141-142.

[4]李金娇.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产经,2021(12):120-121.

[5]刘启成.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1,15(16):187-188.

[6]陈志华.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6):91-92.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成本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浅析通过产品质量统计的改进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