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煤层气行业投资建议

2021-01-13耿飞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矿业权煤层气山西省

耿飞

一、前言

山西省致力于打造华北地区天然气供给基地。然而,目前煤层气行业主体实力差距较大,市场及产业支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应重点支持“采煤采气一体化”及股东实力或技术实力雄厚的专业公司。

二、煤层气资源禀赋

世界一次能源中天然气占比不断提升。随着近年来科技进步,能源利用方式不断进步,世界能源的利用形态从固定、液态向气态转变,世界油气勘查开发正持续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转变。近三十年来,全球能源开发结构呈现石油降、煤炭稳、其他能源快速发展趋势。从供给端来看,天然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热值是煤炭的2-5 倍,燃烧产生污染物很少,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北美地区、中东、俄罗斯是天然气主要增产国。需求端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近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不断上升。

2020 年,我国提出到2030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30 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产生深刻影响,能源产生方式进一步从高污染高排放向清洁化、低碳化发展。从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美国于2007 年碳达峰,提出2050 年碳中和目标,路径是通过2035 年之前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到2050 年逐步实现无碳发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将比发达国家更具挑战,在保能源、保发展、实现产业逐步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前提下,在光伏、风电、氢能能源技术及应用仍不成熟的条件下,天然气可作为煤炭、石油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手段,将为未来10-40年天然气产业发展带来前景与挑战。

从世界煤层气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上世纪80 年代,美国煤层气技术取得突破,煤层气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开发生产阶段,标志着世界天然气产业向成熟发展,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逐步开始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我国煤层气资源聚集区可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南方四个区域。目前最具开发活力和前景的区域位于华北地区。目前我国煤层气产业开采、利用最活跃地区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气田。

三、我国煤层气行业发展现状

2017 年,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比仅为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2017-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8%提升至15.8%。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清洁能源支持力度,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9%左右,但我国天然气供给不足,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随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能源供给向更高效、更清洁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常规天然气生产增速下降非天然气供给占比将逐步扩大。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常规天然气供给增速将在2025 年前后达到峰值,为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留出空间。中国煤层气储量丰富,处于商业化开发前期,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中国埋深2000 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居于世界第三位,但受到技术、价格机制等因素影响,我国煤层气抽采量远低于目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四、天然气产业链覆盖范围

(一)我国天然气产业链概述

上游气源环节:我国天然气气源以国内自主开发天然气为主,进口天然气为辅,近年来进口气比例不断上升。自采气参与主体主要集中于央企“三桶油”及部分地方省级煤层气开采公司。山西省自采气集中于晋能控股下属的蓝焰煤层气公司。

中游储运环节:目前,进口管道气、自采气通过国家主管网运输至各省,再通过省级管道进入市级管道,最终进入终端利用环节,部分通过LNG 工厂液化后运输至终端。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通过接收站进入我国后,部分气化进入主管道、部分通过槽车运输到利用终端。为匹配供给和需求,该环节设置储气库及调峰设施用于储气调峰。骨干管道集中于央企(主要是中石油),省市管道集中于各省国企手中,如山西省管道主要由国新能源运营80%以上省内管道,同时由蓝焰煤层气公司配套部分上游气源连接管道。

下游分销环节:我国天然气主要运用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商业用气、发电、新能源CNG 汽车领域。天然气分销主要由所在地城市燃气公司运营。

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竞争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勘察开采环节产出不足、运输至主管网的“毛细”管网配套不足,中游储气能力相对滞后、运输管道与上游衔接尚不充分,配输环节成本过高,与终端使用者费用倒挂。各环节垄断性较强,价格仍处于政府指导阶段。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天然气价格改革,遵循政府监督、市场发挥作用的原则,价格改革方向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方针。

(二)山西煤层气产业链情况

1.山西煤层气储量、产量及矿业权分布历史情况。山西省地域覆盖中国煤层气储量最大的两个盆地之一——沁水盆地,山西煤层气资源量大、埋藏浅、煤层气资源质量较高。山西埋深2000 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居于全国首位。山西煤层气资源以高阶煤层气为主,资源较为优质。山西具有较长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历史,已经成为较为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山西煤层气的开采、利用量占全国比例高达90%。山西省高度重视煤层气产业发展,近年来将煤层气产业打造成为推动能源革命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从地域分布看,山西省煤层气集中大同、宁武、河东、沁水四个区域,其中沁水盆地资源储量最大。从参与主体来看,由于历史原因,2017 年之前煤层气资源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手中,本地企业占比有限。

产能方面,中石油、中联煤、蓝焰煤层气位居前三,占大多数份额,产能合计占比90%以上。

2.近年来山西煤层气矿业权取得情况。我国煤层气矿业权原属于国家部门管理,央企获取煤层气矿业权具有一定优势。2016 年,国土资源部首次将煤层气矿业权审批权限下放到山西省,开采项目实行备案管理。2017年以来,山西省以公开方式出让煤层气矿业权,山西省国企持有采矿权数量、面积有所提升。其中,以蓝焰煤层气获得区块最多、勘查开发进展最快,其余区块大部分由蓝焰煤层气代为施工、勘察、开采。

五、山西省煤层气行业主要政策分析

国家部委多次下达文件,支持天然气行业发展,煤层气行业因此受益。2017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2020 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至10%。国家能源局早在2016 年批复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推动煤层气探明储量、开发抽采量显著提升。建立煤层气与天然气互联互通管道,加大输气能力建设,拓展煤层气上下游产业链。

2019 年3 月,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天然气(煤层气)协调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煤层气勘查开发体制改革,施行勘查区域竞争出让制度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妥善解决矿业权重叠范围内资源协调开发问题。

2020 年3 月,山西省出台《山西省煤层气勘察开采管理办法》,对于勘察开采主体、矿业权年度出让计划、探矿权登记有效期、分年度最低勘查投入、煤矿与煤层气采矿权等方面出台细化规定。同时,煤层气开采项目可先办理临时用地,勘探结束转产后办理正式的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2019 年6 月,财政部发布可再生能源资金管理办法,从当年开始,煤层气开采补贴不再按照定量定额标准,从2020 年开始,对于当年度煤层气开采利用量超过上年度的超额部分予以奖补;对于未达到上年开采量的,予以扣减。

总体来看,近年来国家、省级层面,天然气、煤层气行业政策密集出台,支持力度较大。为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提出建议和政策,通过市场化改革方式理顺价格机制,激活产业链各参与主体积极性。

六、市场供求情况

近年来,山西省在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上具有优势,但距离建设国家级产业基地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原因包括产业集聚效应未得到有效充分发挥,仍存在粗放发展导致产能瓶颈,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较弱;矿业权垄断导致勘察开发进度滞后,对投资吸引力不足;气权与煤炭开采权分离导致煤层气抽采与煤炭开采相互掣肘,开发时序、空间未达成一致,导致煤层气开发利用不充分;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调峰储气设施建设落后,价格机制仍有待理顺;科研开发薄弱,技术突破难以复制,集中在有限主体手中。

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包括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提升研发水平;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调峰储气设施建设;完善价格机制、提高政府监管协同力度几个方面。在此背景下,对于山西省煤层气供给、需求量分析如下:

(一)山西省煤层气供给方面

我国煤层气矿业权由国家管理,长期以来央企凭借审批优势屡次获得煤层气矿业权,2016 年之前,山西省区域内煤层气矿业权多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掌握。2016 年,国土资源部首次将煤层气勘察开采审批事项下发至地方,对山西省内煤层气开发实行备案制管理。2017 年以来,山西省以竞争性出让方式出让17 宗煤层气探矿权,鼓励煤炭企业申请设立煤层气探矿权。从受让主体来看,蓝焰集团(蓝焰煤层气)获得矿业权最多(5宗),勘察开采进度最快,其中柳林西区块日均气量5 万方、武乡南日均气量1 万方,和顺横岭、和顺西气井进入试运行。2020 年3 月,蓝焰煤层气主导施工的榆社-武乡区块预抽采试验成功,标志着5000 亿立方米深部煤层气开发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产能方面,在煤层气开采中石油、中联煤、蓝焰煤层气三家公司占大多数份额,分别占比36%、30%、26%。同时,山西省连续三年开展煤层气增产上量计划,主要集中于蓝焰集团新取得区块的增产。

按照山西省目前探明储量6675 亿方,基本为2017年以前完成气权分配区块,2017 年以后备案的区块仍在探矿阶段。根据国内外煤层气开发经验,煤层气抽采率平均为60%,部分企业可达到90%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煤层气地面抽采率90%、井下抽采利用率40%。井上、井下抽采比例约为1:2,平均利用率55%。

根据《山西省煤层气勘察开采管理办法》,对已取得煤层气勘查权的企业明确最低投资强度,从政策效果来看,央企加强投入煤层气区块强度,或者价格煤层气探矿权转让至省属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煤层气区块“圈而不采”问题有望改善。山西省已出台相关办法,对于存在煤层气、煤炭矿业权重叠问题的,设置协商机制共同解决,同时坚持“先采气、后采煤”原则。在满足以上政策预期的情况下,按照10 年开采期估算,按照规划目标220 亿方/方、利用率平均80%计算,可提供销售气量176 亿方。

(二)需求分析

山西省天然气管网建设进度远远超前于开采能力。山西省已建成“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形”输气管网,输气管道里程达八千公里(包括五条国家干线),实现全省十一个市全覆盖、一百多个县和部分重点镇管网覆盖,运输能力达323 亿方(国新能源披露数据),用气人口达到2000 万人。山西省境内暂未建设储气库,运输方式以管网运输、LNG 槽车为主。省内煤层气外输通道目前为央企五条主管网,规划建设神木线输气管线,年输气能力50 亿方,建成后联通陕西、山西两个产气大省,可缓解京津冀天然气供应压力。目前,山西省煤层气中游运输环节主要参与企业为国新能源、国化能源。

煤层气下游应用主要在瓦斯发电、工业燃料、汽车燃料、居民生活用气方面。山西省煤层气利用主要集中在晋城市,市辖区内煤层气井所采煤层气运输至全国,日均处理量达320 万方。煤层气自用方面,晋城市建成投运8 个煤层气液化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达到590 万方/天。用户覆盖各个生活行业,以及路宝、神州等陶瓷、钢铁工业企业。晋城市累计建成瓦斯发电用量稳居全国第一。

从需求来看,京津冀及周边煤改气需求达70 亿立方米,“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替代锅炉18.9 万蒸吨,“2+26”城市规划2021 年建设增加天然气发电规模120万千瓦,新增天然气需求9 亿立方米。按照规划预测,天然气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整体来看天然气供需缺口不断提升,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与进口天然气相比,自采气具有成本优势,未来替代进口气趋势明显,需求空间广阔。

同时应当认识到,长期以来,我国煤层气行业上游开采企业单一,开采端到省级管道建设不足、储气能力严重受到制约,导致开采企业排空率居高不下、管道企业运输量不足。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

煤层气开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技术集中于头部企业。由于煤层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吸附性、含气量差别,已有煤层气开采技术难以直接复制应用于其他区块。亚美、中石油、中联煤、蓝焰几家开采企业技术较为成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经济可行性

影响项目经济性的关键指标包括煤层气产能、排空率、财政补贴、销售价格。以山西南部某矿井为例,项目投资4.5 亿元,运营期15 年,单井平均气量1400 方/口/天,单井投资300 万元。在成本收入比60%情况下,含补贴气价需达到2 元/方。目前仅有少数几家开采企业可达到经济可行,如中字头央企、省内煤层气龙头企业。

八、总结及建议

目前,煤层气行业仍存在煤炭与煤层气矿业权重叠、煤层气开采经济性不足等问题,但问题有望逐步解决,市场预期向好;国家及省级补贴存在不确定性,勘察开采企业运输能力受限,不同企业供气价格谈判能力差别较大。现阶段应重点关注与传统采煤企业可形成“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层气专业公司、股东实力或技术实力雄厚的专业公司。

引用

[1]王坤,张国生,李志欣,梁坤,黄金亮.山西省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煤层气,2020(3).

[2]廖永远,罗东坤,李婉棣.中国煤层气开发战略[J].石油学报,2012(4).

[3]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王云珠.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改革路径与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2020(10).

猜你喜欢

矿业权煤层气山西省
新疆首批煤层气探矿权成功挂牌出让
2025 年全国煤层气开发利用量将达100 亿m3
我国设立矿业权评估师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制度
安徽省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机制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MATLAB GUI在表征煤层气解吸行为过程的应用
2020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矿业权出让分级管理”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