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miR-133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1-01-13马利辉孙明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外周血靶向

马利辉,孙明霞,郭 娜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急诊外一科,河北邯郸 056009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理生理特征为心脏舒缩功能减退、心排血量减少并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发绀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要积极进行防治[1]。目前,关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的结论,细胞凋亡、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均被证实与心力衰竭有关[2-4]。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多种miRNA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多个生物学环节。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中,心肌miR-133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外源性补充miR-133a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细胞凋亡[5],提示miR-133a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靶向抑制细胞凋亡,但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miR-133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凋亡的靶向调控作用的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外周血miR-133a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了miR-133a对凋亡分子的可能靶向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4例为心力衰竭组,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6];(2)临床资料完整;(3)均留取外周血及血清标本。排除标准:(1)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合并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瓣膜病;(3)合并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4)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心力衰竭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49~68岁,平均(61.38±12.8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39±6.82)kg/m2;有吸烟史22例,有饮酒史28例,NYHA Ⅱ级18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3~66岁,平均(56.69±11.8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93±6.24)kg/m2;有吸烟史20例,有饮酒史25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试剂 血液RNA提取试剂盒(型号DP419)、miRNA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型号KR201)、mi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型号FP401)均购自北京天根公司;B淋巴细胞瘤-2(Bcl-2,型号F3016)、Bcl-2相关x蛋白(Bax,型号F0015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型号F10010)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西唐公司;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购自美国ABI公司;680酶标仪购自美国Bio-Rad公司;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购自荷兰飞利浦公司。

1.3方法

1.3.1外周血miR-133a表达水平的检测 心力衰竭组入院后当天或次日,对照组体检时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血液RNA提取试剂盒分离、提取静脉血中的RNA,采用miRNA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合成cDNA,采用mi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对cDNA中的miR-133a和U6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miR-133a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ATC GAT CGA TGC TAG CTA T-3′,下游引物为试剂盒通用引物。反应程序如下:95℃预变性5 min;95 ℃ 5 s,60 ℃ 20 s 重复40个循环。反应完成后在软件中自动生成循环曲线及循环阈值(Ct),以U6为内参、计算miR-133a的表达水平。

1.3.2血清凋亡分子的检测 心力衰竭组入院后当天或次日,对照组体检时抽取肘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上清液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Bcl-2、Bax、Caspase-3的水平,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心力衰竭指标的检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操作,得到超声心动图后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另取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钠肽(BNP)的水平。

2 结 果

2.1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外周血miR-133a及血清凋亡分子的比较 心力衰竭组外周血中miR-133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Bcl-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Bax、Caspase-3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力衰竭组中不同NYHA分级患者外周血miR-133a及血清凋亡分子的比较 心力衰竭组中NYHA Ⅲ级及Ⅳ级患者外周血中miR-133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Bcl-2的水平低于NYHA Ⅱ级患者,血清中Bax、Caspase-3的水平高于NYHA 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YHA IV级患者外周血中miR-133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Bcl-2的水平低于NYHA Ⅲ级患者,血清中Bax、Caspase-3的水平高于NYHA 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心力衰竭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及血清中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心力衰竭组患者miR-133a、凋亡分子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组患者miR-133a、Bcl-2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DD、LVESD及BNP呈负相关;心力衰竭组患者Bax、Caspase-3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LVESD及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见表4。

2.5心力衰竭组患者miR-133a与凋亡分子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miR-133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Bcl-2水平呈正相关(r=0.314,P<0.05),与血清Bax、Caspase-3水平呈负相关(r=-0.291、-0.241,均P<0.05)。

表1 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外周血miR-133a及血清凋亡分子的比较

表2 心力衰竭组中不同NYHA分级患者外周血miR-133a及血清凋亡分子的比较

表3 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表4 心力衰竭组患者miR-133a、凋亡分子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与心力衰竭发病相关的因素包括细胞凋亡、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胶原增生、心肌重构等[7-8]。近年来,miRNA在心血管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miR-133a是一种具有抗凋亡作用的miRN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扩张型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中,miR-133a表达水平的降低均被证实与疾病的加重、心功能的减退有关[9-11]。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miR-133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而外源性补充miR-133a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5],提示miR-133a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为了验证miR-133a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miR-133a表达水平的变化,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miR-133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心力衰竭患者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中miR-133a的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进而表明miR-133a表达水平的降低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

在心力衰竭的病情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出现心肌收缩力不足、心脏射血量减少、心腔扩大及肺循环淤血等症状;心腔的扩大会牵拉心肌细胞并刺激BNP释放增多。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LVEDD、LVESD,以及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力衰竭的病情存在相关性[12-14]。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上述心功能指标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研究的报道一致,心力衰竭组患者的LVEF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以及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miR-133a与心力衰竭病情的关系可知: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越高,miR-133a的表达水平越低,且miR-133a的表达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DD、LVESD及BNP呈负相关。说明miR-133a的水平降低与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有关,进而表明miR-133a表达水平的降低不仅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还与心力衰竭病情的进展有关。

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本身不具备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生物学作用的实现依赖于对下游多种靶基因表达的调控。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中,miR-133a能够靶向调控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5];另也有研究证实,上调miR-133a的表达水平能够抑制离体培养的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凋亡[15];在心肌成纤维细胞中,miR-133a能够直接抑制Bcl-2的表达水平[16]。线粒体凋亡途径受到Bcl-2和Bax的调控,前者能够抑制凋亡,后者能够促进凋亡,最终通过调控Caspase-3的表达和活化影响细胞凋亡[17-18]。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清中促凋亡分子Bax、Caspase-3的水平明显降低[19]。本研究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凋亡分子的分析证实: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中Bcl-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Bax、Caspase-3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患者NYHA分级越高,Bcl-2的水平越低,Bax、Caspase-3的水平越高,说明线粒体凋亡途径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分析心力衰竭患者miR-133a与凋亡分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iR-133a与Bcl-2呈正相关,与Bax、Caspase-3呈负相关。结合miR-133a在动物实验及细胞中对凋亡的靶向抑制作用推测,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miR-133a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使其靶向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减弱,继而引起细胞凋亡过度激活并参与病情发展变化。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与NYHA分级、心功能变化有关,靶向凋亡分子可能是miR-133a发挥作用的途径,miR-133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病情的标志物,治疗心力衰竭的靶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收集心力衰竭早期的患者,以发现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及早期干预靶点。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外周血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