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1-01-11郑爱梅张四芳刘晓燕郑丽

肝脏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肝素钠蛋氨酸凝血因子

郑爱梅 张四芳 刘晓燕 郑丽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会显著增加产科异常发生率,给母婴带来较大的危害,增加产科风险[1]。临床上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肝功能功能,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产科风险,改善妊娠结局[2]。腺苷蛋氨酸在体内的转甲基和转巯基等生理特性,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改善胆汁淤积症状;促进多胺物质的合成,提高机体抗氧化和解毒能力,改善肝功能[3]。低分子量肝素能抑制凝血因子Xa活性和血小板的凝聚功能,提高PT、APTT和Fg等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机体的高凝状态[4]。本研究对ICP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肝功能,改善了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ICP诊断标准[5];患方知情同意,获得医学伦理审批。(2)排除标准:其他各型肝炎,合并其他肝胆疾病、溶血性和出血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其他妊娠并发症和产科异常,合并慢性疾病,药物使用禁忌证,精神异常不能配合研究,中途退出研究等。

二、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如皋博爱医院妇产科收治的ICP孕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43岁,平均(27.4±3.2)岁;体质量53~81 kg,平均(59.3±4.1) kg;初产妇29例,经产妇37例;孕次1~5次,平均(2.6±1.1)次;产次0~4次,平均(1.7±0.6)次;发生ICP时平均(33.4±1.5)周,分娩时平均孕周(39.1±0.7)周。按照随机数字表示法,将孕产妇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三、研究方法

(1)对照组:嘱孕妇注重卧床休息,加强产科检查和监测,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饮食指导,改善睡眠质量;皮肤瘙痒剧烈时适当使用抗组胺药物。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厂商:雅培制药;国药准字:J20150070;规格:0.5 g/5 mL)按5 mg/kg的剂量使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2)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厂商:华康药业;商品名:赛络喜平;国药准字:H20010233;规格:每支5 000 U/0.5 mL)治疗。赛络喜平5 000 U于左右两侧的外侧腹壁皮下注射,1次/d,1周为1个疗程。

四、观察指标

(1)肝功能和炎症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凝血指标,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2)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两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妊娠分娩的异常发生率。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和(n,%)表示,组间用t检验和χ2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凝血指标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T、FIB、D-dimer和t-PA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见表1。

二、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ALT、ALP、TBA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见表2。

三、母婴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四、 药物不良反应

实验组出现1例注射部位局部出现轻度瘀斑的现象,经更换至另一侧注射后,瘀斑逐渐消退,对疗程未产生明显影响;未出现过敏反应、凝血功能异常和出血倾向等严重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IC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包括雌激素水平增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由于患者的胆汁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血清胆汁酸显著上升,肝功能遭到损害,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的功能和对纤维蛋白代谢的能力下降,加上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呈现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增加了产科异常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孕产妇肝衰竭、胎儿死亡和DIC等不良后果[6]。目前临床上对ICP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保守治疗,腺苷蛋氨酸就是一种较常用的药物。胡虹宇等[7]对ICP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增强细胞质膜磷脂甲基化和细胞膜流动性,促进肝脏分泌和胆汁排泄,使肝内胆汁淤积症状得到改善;转巯基作用可促进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等内源性解毒剂的生成,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减轻肝功能的损害,患者的皮肤瘙痒等症状、肝功能指标和妊娠结局均较采用熊去氧胆酸的对照组显著改善。但部分患者单纯使用该药物治疗时,对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不太显著,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提高疗效[8]。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s)

表3 两组母婴结局的比较(n,%)

PT是指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机体外源性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FIB肝脏分泌代谢的一种凝血因子,在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dimer是一种纤维蛋白活化交联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增强的标志物[9];t-PA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单链糖蛋白,在肝脏内灭活,是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和血栓状态的重要指标。ICP孕妇的肝脏功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损害,会影响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生理性高凝状态使多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机体的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血浆PT和t-PA水平降低,FIB和D-dimer水平明显升高[10]。孕妇的高凝状态可使胎盘螺旋动脉发生收缩和痉挛,降低胎盘的血液灌注量,导致胎盘不同程度的缺血和绒毛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后释放出大量的凝血活酶,诱发血管内凝血和微血栓的形成,增加了产科异常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影响了妊娠结局[11]。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2],低分子肝素钠的分子量小于8 000道尔顿,能够有效提高PT、APTT和Fg等凝血因子的生理活性,有效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作用。低分子肝素钠还能抑制Ⅱa的活性,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功能,改善血液黏度,减轻机体高凝状态;还可以促进t-PA的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减少和预防血栓形成[13]。在本研究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实验组治疗1周后,血浆PT和t-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IB和D-dimer水平显著降低。实验组孕产妇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含量得到合理调节,机体的高凝状态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了产后出血率;胎盘的血液灌注量明显增加,胎盘和胎儿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减少了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的产科异常率显著下降,改善了妊娠结局,降低了产科风险[14]。低分子肝素钠的分子量极小,生物利用度较高;低分子肝素钠的半衰期较长,一般情况下每天只需皮下注射一次,临床使用非常便捷[15]。本研究中除了发生1例注射部位瘀斑,经处理缓解,其他未出现出血倾向和药物过敏等严重反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ICP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促进了胆汁的代谢和排泄,改善了机体的凝血和肝脏功能,提高了胎盘的血液灌注量,利于胎儿生长发育,改善了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肝素钠蛋氨酸凝血因子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2015年蛋氨酸市场回顾及2016年趋势展望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肉鸡蛋氨酸的营养研究进展
2013年蛋氨酸市场回顾及2014年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