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研究

2021-01-10赵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渗透

赵婷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深情大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文章结合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

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国家、人民情感的认同,是国家与个人的心理羁绊,它承载了个体对生命的自觉和对家国的热爱。古往今来,家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滋润着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呢?

一、以教材为根本,发掘其中家国情怀教育素材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是无数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也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想把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好,就要利用好教材,把教材中具有家国情怀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和情感道德。如高中历史教材中既有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也有关于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的内容。在这些战争中,出现了许多挽救民族危机的英雄人物,如有掀起维新变法的梁启超,还有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这些英雄人物为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深、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与学情选用适当的历史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要避免只告诉学生空洞的理论,而应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然生成情感认识,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家国情怀的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使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于中小学。相对于传统的只靠教师口述和粉笔板书的年代,多媒体教学无疑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渗透家国情怀。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还原更多的历史真相,还可以播放各种途径的教学资源,比如视频、音乐等。如在必修三《毛泽东思想》一课中,可以播放關于毛泽东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毛泽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一生的经历,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以及他为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同时,透过毛泽东的经历,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前风云诡谲的政治局面,感悟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人民谋福祉、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进而产生为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

三、利用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

历史在于流变,历史在于思辨,历史在于联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衔接以及深化历史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也可以进行中西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拥有世界上一直延续、不曾断绝的原生性文明,我们拥有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辉煌文明。例如,在必修二《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古今对比,说明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大,普通百姓的出行一般都是靠自己的双脚,只有达官显贵才可以乘坐车马,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改革开放,现在全民都可以乘坐高铁、动车等交通工具到达全国各地,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时代变迁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变。而这一切的巨变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也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改革的成果。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学生会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政党,从而生出此生不悔入华夏的爱国热情。

四、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巧妙设置问题,让问题引领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设置典型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和熏陶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例如,在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对于新中国的成立,西方国家是什么样的态度?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态度?面对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相比,有何不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当时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完本课,你对外交有和认识?面对中美贸易战,中国如何去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学生在解决完这些问题后,会认识到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体会到中国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不懈的斗争,知道中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上表现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五、教师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一堂饱满的历史课,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想学生有正确的家国观念,教师更要加强对家国情怀的研究。教师可以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清楚什么是家国情怀,怎样培养家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多看相关的历史专著,提高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多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培训中专家学者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认识。只有教师自身对家国情怀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一节历史课后,获得良好的价值熏陶,实现有所学有所思,摆脱过去生硬的说教,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贯穿教学的始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为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积极进取的现代公民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玲玲 .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J]. 速读(中旬),2018(3):186.

[2]彭和平.简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7(12):333.

[3]杨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 教育研究,2018(44):45-46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渗透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